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5
/ 2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

刘迎春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四川广元 628017

摘要: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思政课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问题上,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线下课堂质量,增强线上课程开发管理能力,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推进高职思政课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路径选择

基于互联网+教育大趋势与疫情防控的背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推进互联网+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创新,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高职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改善课堂教学质量。那么,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如何做到力度、角度的适度?如何进“量”把握?如何将它们纳入到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执行有效性的范畴,以促进思政课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提高线下课堂教学质量

(一)增强理论的解释力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理,真理的特点是要以理服人,大学生们不抵触真理,他们只是抵触说教。所以,讲思政课不难,难的是怎样才能讲得入心入脑,讲得有道理,讲得让学生人心悦诚服。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扎实学识、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理论学识来源于深厚的学术积累,思政课教师必须潜心问道,用心研习马列经典。

(二)讲好中国故事

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作为教师,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把这些先进人物、典型事件讲真切、讲鲜活,营造良好的教学场景,最优化师生的共处时间,给人以美好事物的经历,触动人的生命。作为学生,一堂课之所以长久萦怀,一定是在经历的那一刻,那个教学情境深深地吸引了他的身心,让他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身心浸润到教学情境之中,得到充分地激励,那一刻,构成了他生命经历的好,进入到了他生命经历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好的思政课教学一定是深深打动了学生生命的教学。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回忆起上初中时,一位政治课老师讲授焦裕禄的事迹数度哽咽,给同学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这节课在我一生中留下深刻印记,对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有很重要的影响”。[2]

(三)强调知行合一

思政课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贯穿于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教师除需具备精湛的业务能力之外,还需要有仁爱之心。灵魂的培育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高校思政课堂更是点点滴滴播撒阳光,经年累月铸就美好。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思政课教师不仅是让学生“听我怎么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看我怎么做”,因此,教师本身必须严于律己,真正沉下心来、俯下身去,用仁爱之心关心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努力做到学高身正,知行合一。

(四)采用专题化教学

学生线上学习碎片化,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掌握。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加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针对学生已有知识及专科学历层次的现实学情,对思政课的知识与结构进行专题化设计,将枯燥的理论观点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语言,用学生熟悉、喜爱的方式打开教学,形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从整体上、逻辑上、理论上理解和掌握知识;坚持“内容为王”的思想,在教学中有效地设计好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使学生认识到课程对自己有用,从而产生信任感;深入教学内容方法研究、学生思想动态研究,从学生所思所想、社会热点、国际国内形势、现实问题等导入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代入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采用“师生互换角色”、案例讨论、演讲、朗诵、辩论等形式开展课堂活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产生获得感;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与综合能力,既发挥传统教学优势,又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慕课、微课、微视频、课件、图片、歌曲等方式,增强线下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线上课堂中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情感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消除交流困难,解决好思政课特有的情感交流问题,即亲和力的问题。

二、增强线上课程开发的能力

高职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做教育改革创新的先行者,不断提高信息化素养与线上课程开发能力。目前,包括慕课、微课、云班课、雨课堂、超星等资源逐渐增多,思政课教师可利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及平台丰富教学素材,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加强交流沟通,增长见识,转变传统思维;勇于创新实践,不断增强设计翻转课堂的能力、驾驭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在线学习的监督与管理能力等;开发具有吸引力的在线课程,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的方式开展线上教学,微课的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微课的选择突出教学重难点等,通过线上课程的开发运用,培养一批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

三、改革对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

传统思政课存在效果无法及时跟踪检测、学生问题无法及时答疑的问题,与传统教学考核相比,混合式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核。在线上学习时,记录学生签到、观看微课、视频的次数、进度,反映学生学习讨论中提问、回答问题、发帖、回帖、参与活动、小组合作中贡献的资料、违纪情况,统计实践课堂中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次数、表现、成果、网络调查、作品展示,汇总作业、小测验的成绩等,及时方便准确。终结性评价与考核中除了考查考试以外,还有小组成员、小组长、班干部、教师、辅导员、院系领导的评价等。通过以上形成性与终结性的评价与考核,最终构建出对学生的比较完善、科学、有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四、做好线上学习的管理监督工作

通过线上视频课程进行学习,在缺乏适度监督的情况下,学生的线上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教师必须加强对网络平台的学习监督管理,督促学生及时开展线上课堂预习、互动问答、课后巩固反思等。用网络平台搜集学生学习过程、日常行为表现,为学生的行为监督提供依据。对学生个性化的问题加以指导,对诚信问题及时进行有力的监控与惩罚。

五、加大实践教学的开展力度

目前高职思政课存在理论讲授多实践练习少的问题,实践是增强思政课针对性和亲和力的必要方法手段,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课堂实践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课内可开展师生互换角色的“课前精彩十分”、演讲、辩论、朗颂等活动,课外可参观实践教学基地、参加志愿活动,社会走访调查等。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与学生关切的事物发生关联,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去实现身心合一。注重整合各类资源,将学校、家庭、社会、网络与自我方面的教育资源共同协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实效评价,提高实践教学师资水平和执教能力,完善实践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最终形成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思政实践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六、加强网络教学平台、校园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线课程建设是实施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前提。高职院校需建立课程网络平台, 组建思政课教学团队,分工合作,对网络在线课程进行开发管理。加强校园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开通免费网络覆盖,提供学生在线学习的场所与时间,为学生线上学习提供基本保障,同时便于教师对学生线上学习进行监督、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最终落脚于价值引领,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接受和自觉践行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高职思政课教师任重道远,一方面需采用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须加大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力度,不断探索新的有效教学模式,与学生一起在做中学、学中做,边思边做、边做边思,反复试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稳妥,全面推进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正聿,http://www.qstheory.cn/zhuanqu/qsft/2019-03/20/c_1124257757.htm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习近平,http://www.xinhuanet.com/2019-07/01/c_1210174352.htm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焦裕禄的人民情怀

作者简介:刘迎春,1968,女,汉族,广元,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