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主的初中地理高效教学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5
/ 2

以学为主的初中地理高效教学模式探究

蓝木坤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漳浦民族华侨中学 , 福建 漳州 363206

摘要: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是站在了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突破了长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释放了学生的个性,为教学注入了新鲜的力量,让学生变得主动、自信、敢于创新,提升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初中地理教师要完成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及地理观念这一任务,就要确立以学为主的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上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学好、用好地理知识,突出师生合作的作用,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教学,以学为主

在初中阶段开设地理课程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使其全面了解赖以生存的环境,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地理现象,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知识浅显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大多数情况下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知识,目的也只是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形成了读死书的局面。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提出后,要以发展学生的地理素养为核心,教师需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以学为主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思考、有实践,使其真正地掌握系统化的地理知识,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 降低理论讲解的枯燥感,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在初中生的认知里,地理被划分到了文科一类,只要多背几遍知识点就能应对考试,就出现了课堂只划重点、课后花大量时间背诵的现象,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过于照本宣科,一些简单的知识点会直接跳过,让学生自行解读,整个教学过程只是把教材上的内容念了一遍、提了一下考试重点,课后作业也是和背诵有关。如此机械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了浅表性的知识,降低了他们深入探索的兴趣。而在以学为主的模式下,将抽象难理解的理论知识用多样化的方式呈现,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深度。

在《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中,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如果只是将教材中的描述读一遍,容易给学生留下抽象化的印象,造成他们理解不够深刻的现象,而若是换种方式,运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直观地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时的状态,营造出身临其境之感,将静态的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在观察中深入了解地球运动的特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活他们继续深入探究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再枯燥和单调,增添了教学色彩,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教师讲解的抽象性,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1. 设立合作探究的空间,提高学生学的能力

  1. 恰当提问,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初中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就要活跃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对知识进行有效地内化,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入到更深一层的探究活动中。而通常激活学生思维的直接方式便是提问,那么就要在设问上寻找突破点,所列出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思考的动力,对学生找到学习目标具有较强的引导性,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实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为例,这节课的总体目标是明确天气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打字人、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运用观察与设问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片,说出其中所描述的是哪种天气,再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思考还有什么样的天气,借助一篇描写天气多变的文章片段,引导学生从时间、变化上归纳天气的特点及概念,锻炼他们的分析总结能力,请学生说出几个表示天气特点的词语:电闪雷鸣、和风细雨、雨过天晴等,再引导学生思考:春暖花开是描述的天气么?让学生区分天气和气候这两个概念,采用抢答的方式说出以下几个描述中哪些是天气、哪些是气候:四季如春、冬冷夏热、极地全年严寒、东边日出西边雨等。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提供给他们充分的思考和探讨时间,让他们结合已有的认知以及对教材内容的解读,有效地达到了深度学习的效果。

  1. 合作学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本身就是一种活性资源,这种资源具有丰富性的特征,只要加以利用,就会出现不一样的局面。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学生身上具有鲜明特色的资源,对其进行有效地整合,组建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进行优劣势之间的互补与学习,这样就能焕发出一种全新的生命力,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致死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使得教学效率取得整体上的提升。

例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课堂导入部分先提出几个问题: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具体都有哪些种类?哪些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如何看待这些资源与日常生活生产之间的关系?我国的自然资源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组织学生读图来分析和概括,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材料,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激活了他们的求知欲。之后请学生举例说明资源与生活的关系,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总结出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资源丰富、人均不足。这样一来,学生就在合作探究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并且学会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亲身经历了最终结论的形成过程,真正掌握了这节课的所有内容,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1. 运用综合实践拓展活动,提升学生学的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认识人与自然地理之间的关系,还要借助地理知识去探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教师要利用地理实践性较强的特征,灵活地运用和开展综合实践类的活动,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消化理论知识,促使其在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层次地感悟,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譬如八年级第一章第三节《民族》这一节中,请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完成自主学习的部分:我国的民族个数,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哪个民族的人数较少?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各个民族的地域分布特点是什么?让学生查看任意一个面值的人民币,观察人民币上出现了几种语言?是否都认识这些民族语言?查找相关的资料找到资料。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掌握了各个民族的人口分布及特征之后,布置给他们一项调查任务:寻找身边的少数民族,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包括服饰、节日习俗、民族工艺、特色产品等。这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生活中他们也会见到穿着各种特色服饰的人物,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他们增长了见识,课后实践活动中表现得非常积极,充分地参与到了探索活动中,处理及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产生了强大的学习自信心。这样的方式既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确立学生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调动他们自主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在探索与实践中获得系统化的地理知识,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作为教师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活跃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推动教学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向勇.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构建高效生本课堂[J].读写算,2020(16):92.

[2]李培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高效性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4):30-31.

[3]刘宝山.浅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高效性的教学方法[J].科幻画报,2020(0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