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的“水课”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3

高校中的“水课”问题探讨

吕美宣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院 ( 北京 ) 100081

摘要:近年来,大学中“水课”的现象受到了社会各层面人士的广泛关注,“水课”的出现降低了现代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而且会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急剧下降,让学生由此产生了逃课念头及理由。本文从大学中“水课”的现状,大学存在“水课”的原因、大学“水课”对教育教学质量的不良影响、以及改善大学中“水课”现象的办法这四个方面,对高校“水课”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高校“水课”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高校;水课;教育教学质量;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成都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什么是“金课”?金课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探究式、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纳入课堂教学,以学生素质和能力发展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使课程内容有用、有趣、有效,受学生欢迎,满足学生需求。相反,所谓“水”,可以理解为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多余,而“水课”则可以理解为没有开设的必要,没有任何价值,对学生学识、能力没有任何帮助的课程。水课是大学校园普遍反映很强烈的教育问题,大学的老师都很烦恼。逃课、睡觉、玩手机,成了相当大部分大学生的课堂常态。学生们抱怨大学的课程是“水”,老师们也为“水”而烦恼。很多老师也都在抱怨:不管文理,一上基础理论课,学生就不想听;即使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学生也不感兴趣。因为现今学生对学科的实用性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他们更加关注对毕业后就业有帮助的课程。

  1. 大学中“水课的现状

所谓「水课」,是实际中不太被经常使用的授课。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的含义:水的物理性质是一种无色、无味、亦无毒的透明液体。因此水课似乎也被通俗的理解为食之无味,品之无毒的鸡肋课程。学习它也未尝不可,不去学也似乎毫无影响,这就使得其必要性显而易见。“水课”的共同特点是老师几乎不用上课点名,负责教授水课的老师不必精心备课,一般只需照本宣科即可,而学生不爱听课、毫无兴趣,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听歌,聊天、看电影、打游戏;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在专业课上"灌水",天空海阔、东拉西扯地说一些与教学内容无甚关联的内容,哗众取宠,误人子弟。该课程结束时只用写调查报告、或论文即可,不用考试,一般期末考试成绩都还挺高;教务处也不用担心挂科的学生太多而到时无法毕业的尴尬以及要清考的麻烦。水课最严重的区域集中在选修课、讲座课和一部分的实践课上,老师只顾着在课堂上自己上课,却不考虑学生的听课情况。

二、高校存在“水课”的原因

  1. 近几年来,由于不合理的教学评价制度,一些高校存在“水课”逆向淘汰“金课”的不正常现象。一些高校在人才评价中存在唯科研、唯论文的做法,使得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一度蔓延,一个有责任有爱心的教师是不会上水课的,或在上课这件事上是不会投机取巧的。但是一个事实是教师带的课程多,一些人文社科学院,专业多,但学生少,一个专业一个班级,这种情况下,一个老师经常会带七八门课程,甚至还有十多门不同课程的,这种情况下,老师是疲于备课的。更何况在教学上老师付出再多也是对个人发展没什么用的,学校里更有推崇的老师多是科研强的。在教师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教师们必然选择高性价比的教学与科研投入比例,如此,更多心思用于科学研究,那么课程教学就不得不为其让路,在推崇更多投资项目、更多研究成果、才能更易获得教师职称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现状下,很难避免水课的存在与滋生。打破这一不合理机制似乎才能有效避免课堂准备过程中的“水份”

  2. 学生相对自由地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的权利和机会还不充分。学生上着不喜欢的专业,在不喜欢的教师课堂上学着不喜欢的课程,当然也难以打起精神。选而不修,有的学生是因为根本没把选修的通识课当回事,这是思想观念让对选修课、实践课、讲座课等课程本质认识不到位造成的,许多学生不够重视专业课以外的通识教育课程,认为其可有可无,觉得课程内容与专业本身交集窄、运用少,联系性薄弱便在自我意识内将其归划为无用课程,这便在学生内中自发产生了水课,自动将知识分为了有用和无用的,因此对学习内容过于硬性化规定,即明确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该学的,使学生在大学这本该给博文强见的学海反而过于受局限,培养无用知识的有用性这一思念观念,也能更好落实通识教育的推广。还有不少同学是因为没能从课上学到自己原本想学的知识,由于课堂人数的限制,或者是学院专业的分类而失去选择的权力,与自己感兴趣的课堂失之交臂,这样在面对不得不接受的兴趣缺失的课堂更易产生抵触心理,不易察觉的助长了“注水”的课堂。

  3. 课程设计忽视了选择应用性强的内容。一方面,有的学是校为了扩招导致水课的出现,很多普通院校因为自身名气不足,但是又想招够生源,所以想通过增开一些院系来实现学源的扩大,这样既填充丰富了学校的院系专业,又能吸引不同相关兴趣专业的考生报考,所以造成院系是有了,但是教学设施资源和质量跟不上,只能这样“糊弄”学生。另一方面从课程的微观结构来看,学习的过程是从外到内,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目前,大学的课程教育是以抽象的思维活动开始,以理论出发的学科课程逻辑使形象思维比抽象思考更强的学生在学习起来困难增加,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伤害。而学生只有在应用所学知识积累的前提下才能解决问题,形成技能。目前高校的课程主义更在乎知识的难易程度,不重视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因而不能合理构建课程微观结构,课程单元内容只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也没有考虑到技能的设计情况,或者课程内容大大超越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导致学生们学习的感到严重无用,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4.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企业发展的现状不符。高等教育课程内容的来源与企业急需储备知识和学生职业发展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改革开放后的岁月中,我们的经济发展迅速,企业不断更新生产技术,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不符,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没有联系,学生很难理解所获得的知识,也很难理解这些知识对生产,生活和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三、大学“水课”对教育教学质量的不良影响

  1. 学生从这种课堂上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纯粹是浪费时间。“水课”成为大学生眼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为这些“水课”作业少、课堂管理松、老师要求不严格、课程分数高,所以学生尽管知道这样的课程老师上课“水”,自己也并不感兴趣,学不到硬知识,可为了最后的高分数还是会选择“水课”。这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有所下降,比较缺乏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很容易懈怠,失去成才的紧迫感与挑战并克服困难的自觉意识。

  2. 这种课堂是对教育评价体系的干扰,也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水课”成为大学生选修课程的“香饽饽”,每次选课都会“人满为患”。像这样的课程既浪费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比较浪费大学生的时间,同时还要占据授课老师的上课时间,因此是不划算的。同时,许多高等教育机构为了取得及格率,教师减少了学生的考试困难,以确保良好的成绩。从学校方面讲,“考试把关不严”会打乱教育评价体系,浪费教育资源,影响学校的教育水平。

  3. 降低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感,是对学校良好学风环境的一种破坏。许多高等教育的教师发展课程的能力低,设计课程的能力低,教师教授只学习书籍本身内容的课程,没有任何企业实践经验,也不了解过程,因此无法产生新的知识。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也就是说,他们在把书本上的知识转移到课堂上之前,先把它们写进课件和教案里,这种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长期如此,教师只按部就班的教,不注重创新教学过程,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职业归属感,仅仅能够应付其职责,从而对提高其专业技能造成了严重障碍。而因学生自身不感兴趣以及不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所造成的“课堂纪律散漫”则是对教师备课的不尊重,损害了学校的教学风气。

四、改善大学中“水课”现象的办法

(一)适时更新大学课程,让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进入大学校园。时代在发展,我们的大学课程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对于一些大学课程要做到及时更新,因为现在社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知识的更新迭代也比较快。学校可以收集和广泛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可以开拓视野、提高素质水平的精选课程,提高课程含金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对于一些比较陈旧的知识,我们应该及时的进行删除,并且增加一些新的知识内容。符合社会发展的一些课程,更有利于大学生获得更多的成长和进步。高等教育机构在设计课程结构时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改善学生的供给与职业发展需要之间的匹配。 同时我们也应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我国的教学资源。知识是没有国界的,如果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和内容比较先进,那么我们也可以引进这部分教程和内容,来培养更多优秀的大学生。

(二)我们还需要加强高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加强高校教师的师资力量和团队建设,打造一支更加富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教师队伍。因为大学教育离不开大学教师的参与,大学教师在教育当中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学校要加强对教师授课的监督。部分老师上课不负责、讲课跑偏,期末直接打高分。所以应该设立对教师的反馈机制,给学生反映问题的机会,由此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整顿不良的教学风气,弥补教师评价体系的漏洞。只有加强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让每一节课程都生动有趣,并且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结果的,我们才能够避免水课的出现。

(三)信息和网络技术正在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以深度融入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作为突破,积极促进混合式教学、小班化教学、翻转课堂的实施、集成的在线教育模式的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微课程和翻转教学,改善教育和推广方案探索互动式教学,互动和参与。着力建立基础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方案,建立创业创新方案,鼓励跨学科课程,引进先进的课程,课程研发卓越课程实践、创造大规模的、艰难和困难,激励大学生的专业兴趣。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支持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学习。使用数据库使我们能够管理从生物学分析到培训方案的整个课程、方案和教学过程的质量。促进智能教室的建设,促进网络直播和混合式教学,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数字资源,促进自愿的网络学习。

(四)加强体制保障。大学必须考虑到有意发展的需要,考虑长期发展,改进领导系统,管理机制,投资机制,评估机制以及奖励和约束机制。取消水课和开辟金课,并努力改善具有学校特点的质量保障制度。为了加强对大学质量的监督,建立经审计的学科,注重学生培训过程,加强对学生的成绩评估和完善管理体系,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标准化完善各类奖励措施、教师评估,强化教师监督机制。同时,应优先重视本科教育,并设立专项基金,以建设、投资重点一流课程的发展。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优先保障本科人才培养需求。

(五)课程内容要能解决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的结构矛盾。高校课程要以工作过程为基础,遴选课程内容要能解决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的结构矛盾。对于专业课程,要花大力气改革静态的,间接的和过时的知识作为主要内容的学科逻辑课程,学校要深入企业调研,会同企业专家针对工作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将工作过程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基础,从而能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教育权益和学以致用的应用型的价值取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学以致用发展规划的需要。从而构建动态,直接的,现场解决问题的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行动逻辑的课程联系,充分体现出学校、行业、企业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话语权和参与权。

五、结语

废弃“水课”作为一个普遍关注的主题,反映了全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期望,也反映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期望。实现教育创新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实施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方面,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道路是艰难的,我们必须正视现实,体现出热情。我们必须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更加谦逊和谨慎地进行改革,改变工作心态,踏实迈出每一步。“金课”的本质是内涵, 教学内容要满足国家的需要的和时代的演变,因此职业和课程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专业和课程不是孤立地设计的,而且学科和职业的发展只有始终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才能无限期地持续下去。随着科学技术的与时俱进,我们必须努力创造国家所需要的“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

参考文献:

[1]王琦.高校“水课”评价论析[J].江苏高教,2015(5):67-74.

[2]范江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水课”现象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10):447-451.

[3]吴岩.“金课”和“水课”有什么不同?打造“金课”需要学生重视[N].光明日报,2018-12-05.

[4]陆国栋.治理“水课”打造“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9).

[5] 蔡基刚. 高校外语界“金课”打造的标准和内容探索[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6):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