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阅读的创造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提高小学阅读的创造性

王子洲

哈尔滨市苏宁小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对话的中心,教师起引导,点拨的作用,文本只是提供了学习的例子和章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兴趣 教学氛围 创造能力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对话的中心,教师起引导,点拨的作用,文本只是提供了学习的例子和章法。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只满足于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探讨的机会很少。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当前要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发展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而阅读教学恰恰是学生个人默默地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获取独特智慧经验和情感的过程。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高度的阅读兴趣

古往今来人们对新事物开始探索,都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好奇。荷兰微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从小就喜欢玩镜片,结果玩出了名堂,发明了“显微镜”,玩显微镜又发现了“细菌”。他为人类研究微生物做出了巨大贡献。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童年时代就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他一生最大的兴趣就是了解各种各样虫类的日常生活与生长习性,正因为热爱真知而成就了他一生的心血——《昆虫记》。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样的,阅读教学重要的是让孩子有兴趣,爱阅读。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如果对新课导入设计与众不同,匠心独运,就能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很快地进入新的学习情境中。比如我在教学《枫树上的喜鹊》一课时,就设计了“声音导入,激发兴趣”这一环节:首先老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小鸟吗?你们都见过什么鸟?”学生回答各种鸟名(燕子、杜鹃、百灵鸟……),接下来老师播放喜鹊叫声并追问:小鸟的叫声好听吗?你们知道吗?这就是喜鹊,谁愿意和它打个招呼?(出示喜鹊图片)这样的设计一下子就拉近了孩子与文本的距离。老师继续追问:你对喜鹊了解多少?你想进一步了解喜鹊吗?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喜鹊。(出示介绍喜鹊的文字)老师过渡:小喜鹊可爱吗?那就让我们走近课文,与喜鹊交朋友吧!这样的导入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的特点,“鸟鸣声”“动态图片”可以直观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起来,有了兴趣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要去阅读课文了,很快学生带着好奇进入课文情境,去探索小喜鹊一家的生活了。

二、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轻松、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怎样才能营造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呢?首先教师自己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自己心中预设相差甚远,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有提出问题的权利,有表达自己“不同观点”的权利,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创造“参与阅读,表达观点”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其次课堂上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认真地倾听、适当的激励,都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们是小乌鸦的朋友,你们会怎样做?这时,有的学生会说“把瓶子砸开喝”,有的会说“找一个吸管喝”,有的学生说“用翅膀拿起瓶子仰着头就可以喝到水了” 有的学生说:“找一个合作伙伴一起喝”……对于这样奇奇怪怪的回答,很多学生会感到不满,而我却非常高兴,孩子们敢于发散思维,敢想、敢说了。于是我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表示认同他们的做法,然后从文本方面引导学生,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将问题解决。这节课孩子们上的非常轻松,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放下包袱,大力倡导学生的求异求新,只有在不断的交流讨论中勇于探究,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激发潜在的创造能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没有想象,谈何创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要让学生借助教材进行想象,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后,我并没有因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结束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展开想象写一写“圆明园的前世”和“圆明园的今生”。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文本,自由选择其中之一来写。“圆明园的前世”重点写这座“万园之园”曾经的辉煌, “圆明园的今生”重点写毁灭后的破败,不管选择哪一个来写,都可以用上文本中出现的词语句子,更重要的是要加入自己的联想,最后都要抒发自己阅读此文后的感受。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圆明园的毁灭》阅读理解后的一个升华。之前的阅读已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先声夺人的气势,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那么孩子们很快地就进入新的学习情境,把自己的情感体验,用手中的笔书写出来,在圆明园今日的断壁残垣与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对比中,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的可恶。以前的中国确实太弱了,必须铭记国耻,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为我们的祖国做贡献,振兴中华。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体会到的同课本上所学习的紧密结合起来,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实现新的探索和创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靠的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新,让学生“主动”读、“愿意”读 ,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高,才能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作者简介: 王子洲,黑龙江省语文教学能手,哈尔滨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哈尔滨市优秀教师,哈尔滨市优秀班主任.参与《黑龙江省小学语文阅读达标实验》课题实验,并被评为先进教师, 参与《学校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实验》课题研究,被评为骨干实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