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以秀水中专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以秀水中专为例

沈超群

嘉兴市秀水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当今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中国旅游业也跟随世界潮流迅速发展,成为一支新兴的经济增长力量。中国旅游业发展如此之迅速,对中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由于对人才需求量大、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等原因,导致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与社会的需求脱节,就业难,就业稳定性差的现状,因此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急需转型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秀水中专;人才培养

  1. 中职旅游专业的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严重缺乏且质量不高

生源严重缺乏是不少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招生时面临的巨大问题。就我校而言,近年来旅游专业招生人数日渐下降,从11年旅游专业招生六十余人,到15年招生二十余人,再到如今17年招生29人,一度无法完成招生指标。导致这样的现状,原因在于中职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让学生作为技能型的劳动者踏上社会有一技之长,而旅游是服务行业,就业方向基本是酒店、旅行社和景区,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这个行业的门槛太低,不仅是伺候人的行业,经常要看人脸色还是吃青春饭的行业,年纪大了就不适合从事,太不稳定了。此外,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生源质量不佳。这样的原因最终导致旅游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缺乏实训设备,实践教学难以进行

旅游行业是技能要求很高的行业,要求学生在毕业后经过单位简单的岗前培训就能上岗,因此要求学生在学校就要经过专业技能的训练。而现有的中职学校中,由于资金的缺乏,大部分学校实训设施设备不健全,即使有也是相对简陋不规范的,实践教学无法操作,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能得到提高,毕业后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

(三)专业教师人才紧缺

现有的中职学校中,科班出身的旅游专业教师占少数,很大部分是半路出家或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缺少旅游行业实践工作的经验,注重并且擅长理论知识的教学,而缺乏实践操作的教学能力,达不到双师型的要求,教学质量不高。

(四)校企合作不够紧密

目前,旅游专业校企合作机制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第一,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够大,现在更多的是中职学校单方面将实习生输送给旅游企业,特别是各大酒店,这种做法对于企业来说,很好地解决了企业对员工的数量要求,然而企业对于学校的各类支持却很少,如实训设备和专业技术方面的支持,很少或者直接没有。第二,学校对学生在校外实习的管理上不够规范,导致学生实习目标不能全部实现,失去了实习的本来意义。

  1. 案例分析——秀水中专旅游专业为例

  1. 专业简介

嘉兴秀水中等专业学校旅游专业旨在培养能在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胜任旅游服务、饭店管理和导游工作的人才,主要分为酒店和旅游管理两大专业方向。现有学生数111人,专业老师4人。

  1. 存在的问题

1、生源严重不足

秀水中专旅游专业招生一直以来不尽如人意,近年来更是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近六年来的旅游专业招生人数如下图所见:

5f869dffb5e92_html_dba589fb6baac028.gif

图一

如图一所示,我校近年来的旅游专业生源数日趋减少,从11届的六十人到17届的二十余人,生源越来越少,且质量不佳。

2、实训设备紧缺

我校旅游专业资金严重不足,实训设备和场地都相当缺乏,专业教师无法开展实践性质的课程,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今年开始我校开始筹建模拟导游实训教室和餐饮实训室,但也是比较简陋的,如餐饮实训室,仅仅摆放了两套圆桌和餐具,一位学生在操作时,其他同学只能观摩,课堂秩序教师难以把握,最终的实训效率也不高。

3、技能竞赛实力薄弱

技能竞赛成绩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优劣。多年来,我校旅游专业在技能竞赛方面获得的成绩不多,总共获得过两块金牌、一块银牌和一块铜牌,但都是模拟导游项目组的,尤其是在中餐摆台和铺床方面,从未参加过此类项目,竞赛成绩不是很理想,必须提高对技能竞赛的重视。

4、课程设置较为随意

我校旅游专业课程设置随意、缺乏特色,课程内容老化、结构不合理,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联系不紧密,不仅学生学起来吃力,老师教起来也感到很棘手,教学任务很难完成,教学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1. 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中职旅游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应对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的岗位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拥有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等双证,才可以担任中职旅游专业教师,以此来保障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的整体师资水平。其次,为了加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中职学校应当给专业教师提供更多地深造机会,如学习、培训等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再次,为了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中职学校应当支持和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教师技能大赛。最后,中职学校可高薪聘请从事旅游行业的专业人员作为实训老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开展校企合作合作办学

旅游业与市场的联系相当紧密,要满足旅游业市场的需求,必须建立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中职学校应当积极寻求和当地酒店、旅行社或景区进行合作的机会,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培训基地,推进校企合作的多样化和普及化。让学生走入企业,开展实习实训,让学生切身感受旅游市场信息及需求的变化。同时,旅游专业的教师也应当深入企业,更新自身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从而在课堂的教学中能更有针对性。最后,学校应当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政策,不定时邀请资深的行业人士来校作专题报告,推动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同时,也可以对专职旅游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三)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严格按照旅游专业课改要求,结合旅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层次,来设置专业课程,以专业为基础, 在“专”的基础上再考虑其他方向的课程设置。同时,要对定期对老课程进行评估,根据要求对课程进行更新和调整。最后,可适当增设选修课,形成科学合理地专业课程体系。

(四)培养学生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学生对服务行业的误解,以及认为旅游行业就是伺候人的工作的观念,强烈地影响着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可以通过开展就业指导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到旅游专业的各个就业方向,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并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加学习动力。同时,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将旅游专业的职业形象不断渗透到学生中去,增强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职业信心。

旅游行业的突飞猛进为中职旅游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而我国中职旅游专业对于人才的定位和培养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应当有自己的定位,无论是从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校企合作还是其他方面等等,都应当从学校和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培养一支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操作技能,有正确职业观念的技术型旅游人才队伍为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琳.把握中职旅游教学现状,改进中职旅游教学[J].河南.科技信息,2012

[2]袁媛.浅谈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N].科技创新早报,2012

[3]李颖.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吉林.中国校外教育,2013

[4]洪出山.新形势下中职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解决方案[N].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

[5]张莱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中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J].嘉兴.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

[6]张雀艳.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实践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福建.消费导刊,2008

[7]杜艳红.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J].江苏.现代教育管理,2015

[8]杨春玲.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J].湖北.中国冶金教育,2013

[9]王水秀.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福建.研究与探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