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测样品预处理方法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食品理化检测样品预处理方法比较分析

康帅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北京 101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化工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国民思想意识水平不断提升,对食品安全营养有着越来越高的重视度。现如今我国采用多种食品检测技术对食品质量营养进行检测,从而确定食品的具体情况。在食品检测中,需要预处理样品,预处理的技术方法直接影响着后续的检测结果,为此,应当根据食品特性合理选择预处理措施。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测;样品预处理;方法比较分析

引言

现阶段,社会更加关注食品安全以及营养,使食品理化检测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增强。因食品种类不同,理化检测目标也有差异。但是,检测的基本程序具有一致性,均需要在完成样本预处理的情况下展开后续检验。因此,对食品理化检测方法与样本预处理方法进行探究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1 食品理化检测的主要方法

1.1 色谱与光谱分析方法

色谱和光谱分析法的分配系数会随着不同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利用这种特性能够将食品中所含的物质分离,然后利用相应方法对食品中的物质含量等进行高效检测。在差异性固定相、流动相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分配系数不尽相同,基于此,可以完成食品样品中多种待检测物种类及其含量的测定,该技术即为色谱分离技术。该技术的检测精度相对较高。例如,在鱼油中DHA的测定中,可以使用色谱分离技术。以DHA浓度与回收率为指标,对色谱分离技术的提取效果进行评价,发现该方法用于鱼油食品理化检测效果较好。

1.2 生物学分析方法

在众多食品检测方法中,生物学分析方法也是常见的一种方式,能够准确地检测食品质量。当前传感技术和芯片技术是常用的生物检测手段。在食品检测方面,抗体和抗原等物质能够发生特异反应,利用这种特性可以检测食品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并且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较高。在食品安全检测中,PCR技术也是常用的一种,能够判断食品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当前常规性PCR、多重PCR以及实时荧光PCR技术都是常用的检测方法。

2 食品理化检测样品的常见预处理方法

2.1 有机物破坏法

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环境中工业废弃物的含量增高,多种重金属元素会随着农作物的吸收进入农作物体内,导致由相应农作物制成的食品存在重金属含量超标风险,必须进行重点检测。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依托样品预处理技术使重金属元素与干扰组分、结合组分分离,即使用有机物破坏法完成食品理化检测预处理。例如,在肉肠制品的理化检测中,可以提取5g肉肠制品作为样品,并经过500℃高温灼烧,使样品转变为灰白色。经过上述处理获取到的残灰即可用于后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需要注意的是,若是一次灼烧难以彻底破坏样品有机物,则必须进行第二次灼烧,保证预处理效果。工厂废弃物中的铅以及铜等元素会直接渗透到河水与农田当中,植物根部对其进行吸收以后,在生物中累积。此类食品在经过加工之后存在严重的金属超标问题,在对其进行检测的时候,要想实现重金属与干扰成分的分离,需要使用相应的方法与手段展开预处理。比如,在对火腿肠样品进行测定的时候,需要使用500℃的马福炉进行高温灼烧,在获取到残灰之后,可以使用有机物破坏方法进行测定。如若灼烧不完全,需要使用再次灼烧方法。此方法也被称作是有机物破坏法,其空白数值比较低,并且操作十分便利。

2.2 物理分离法

该方法主要依托物质物理属性完成食品样品的预处理。在当前的食品理化检测中,最常用的物理分离预处理方法为蒸馏分离法,其主要根据物质挥发度的差异性,在不同条件下完成待检测物质的分离与净化。例如,在提取食醋中的挥发性酸时,可以使用蒸馏分离法。在测定食品样品中的亚硫酸盐含量时,也可以应用蒸馏分离法完成样品预处理。溶剂提取法也是目前食品理化检测样品预处理中常用的一种物理分离法,主要依托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的差异完成待测物的分离。例如,在果汁饮料中糖精含量的测定中,可以使用溶剂提取法完成对糖精的提取(使用的溶剂为石油醚)。在检测食品样品中的脂肪含量时,也可以使用溶剂提取法落实样品预处理,用乙醚完成样品中脂肪的提取,并利用蒸发技术去除乙醚。物理分离法主要利用物质间会物理属性方面的不同进行分离,根据实际操作,此方法可以分成蒸馏方法或者是溶剂提取方法等。其中蒸馏方法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而进行分离的手段与方法,其净化以及分离等成效并不明显。而溶剂提取方法能够对液体或者是固体等物质进行提取,比如,在实际使用蒸馏法进行提取的时候,可以把食醋中的酸提取出来。而溶剂提取法是在溶剂当中加入用某些组分,让各个成分之间分离。该方法的重点主要是选取相应的萃取剂。与此同时,通常情况下,萃取溶剂含有许多非常容易产生挥发方式的物质,非常容易燃烧,并且有毒副作用,在实际试验的时候要做好相应的防护作业。

2.3 化学分离法

该方法主要利用待检测物质与其他溶剂、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完成提取分离。在当前的食品理化检测中,沉淀分离法是样品预处理中较为常用的化学分离方法。实践中,在样品溶液中添加沉淀试剂,能够达到沉淀待检测物质或干扰物的效果。例如,在牛奶中还原糖含量(如葡萄糖)的测定中,可以在牛奶样品中添加亚铁氰化钾、乙酸锌展开预处理,促使样品中的蛋白质沉淀。在过滤出沉淀物后,进一步展开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相比于其他样品预处理方法,沉淀分离法操作更简便,但是结果的精准度相对较差,因此更适用于含量较高的物质的检测。

2.4 浓缩法

浓缩法主要指的是充分运用加热的方法将食品中的水分去除掉,此方法能够有效保证食品检测的质量与成效,为之后的测量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比如,运用PWAX混合型弱阴离子交换柱方,将食品当中含有的着色剂吸取出来,然后运用平行浓缩仪对食品当中含有的着色剂进行测定,能够应用在众多样品测定当中。

3 结语

在食品理化检测中,由于食品中包含的成分相对较多,且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因此无法实现多种微量物质的快速测定。此时,需要做好食品样品的预处理,促使食品样品中的干扰成分析出,或是将待检测物质分离出来,降低食品理化检测的难度。当前,食品样品预处理方法较为多样,要结合待检测物质、食品样品的特性合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理化检测方法是当前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中常用的检测方式。食品中含有很多难以预测的微量元素,需要通过预处理保证食品检测检验质量。虽然当前食品检测方法的实际操作存在一些差别和限制,但是经过分离等预处理能够降低检测工作量,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在今后工作中,应当加强食品特性分析,根据检测对象的具体性质合理选择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帆.食品理化检验中样品前处理的方法[J].科学技术创新,2018(34):143-144.

[2]潘明杰,张雨桐,王明微,陈晓艳.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J].食品安全导刊,2016(33):42.

[3]张露梅.食品理化检测中准确度因素相关问题探讨[J].科技传播,2014,6(17):114,121.

[4]狄蕊,魏峰,胡逢恺,等.蒸馏法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盐的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调味品,2008(3):72-75.

[5]戴志英,徐文平,郑惠华.比色法与蒸馏法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