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刘丹丹 陈泽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 510630

摘要:目的分析对精神科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种类以及导致其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安全管理措施积极防范诱因,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方法:从本院精神科选择涉及不良事件的患者80例,发生时间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对不良事件的种类、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不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结果:精神科的不良事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暴力事件,发生率为28%(18/80),一方面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15/80)。导致不良事件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患者、护理人员、医院管理等。结论:由于精神科患者精神状态异常,因此对常见事物的认知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对自身行为缺乏自控能力,其护理工作面临较多的风险。因此,精神科护理工作要更加谨慎、专业、细心,从护理技能、制度规范等方面加强管理,以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暴力事件,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疗养环境,促使患者康复。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引言

现如今,科室的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为实现安全管理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通过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本研究主要以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对策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精神科选择涉及不良事件的患者80例,发生时间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男40例,女40例,年龄25~70岁,平均(39.7±2.3)岁,病程2~6年,平均(2.4~0.5)年,包括抑郁症患者20例,情感障碍患者20例,躁狂症患者20例,分裂症患者20例。

1.2方法

对不良事件的种类、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不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流程如下:在患者入院时,采用本科室自制风险评估分析量表评析两组患者的跌倒、坠床、压疮、日常生活功能,通过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高风险、中度风险与低风险三类患者,根据不同的分类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若患者为低风险,则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指导患者家属加强看护,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促使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治疗,树立治疗信心。若患者为中度风险,则加强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并为患者提供保护性隔离,安排专人进行看护,同时限制患者家属的探访时间,在患者家属探访时要求患者家属情绪平稳的与患者接触,避免患者过分激动引发安全隐患。若患者为高风险,则给予保护性隔离的同时,每天进行风险评估,并安排专人24h看护,为患者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将患者安排在重症观察室治疗。同时,结合患者现今情况,家属代诉、医生给予的病史评估患者的藏药、暴力、自杀、出走、自伤、也是等风险,并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低风险患者:全面观察其精神状态、日常行为,一旦出现新的风险立刻提升患者的风险等级,给予相应的风险防范、处理措施。中度风险患者:加强日常心理动态监测、心理疏导,严格遵循交接班制度,加强管理。高风险患者:将其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实施全面监控、动态心理监测、及时心理疏导,制定个体化心理辅导方案,若患者出现异常行为,立刻制止。

1.3观察指标

从精神科选择的80例不良事件中,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方面、药物使用、护理人员方面、设备管理等。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分类,严格审核,确保无误,并用SPSS20.0分析,发生率用(%)表示。

2结果

从精神科选择的80例不良事件中,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方面、药物使用、护理人员方面、设备管理等具体如下。详见表1。

5f865bcf9c2f7_html_e85034d704cabb68.png

3讨论

科室的安全管理能够消除各种隐患和风险,最大程度地预防和避免意外的发生,通过规范医疗行为,减少不安全行为因素,避免发生患者和医护人员受伤的事故,从而避免和减少患者家属和医院经济损失,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精神疾病的特性、环境因素、人员因素、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均是导致病房危险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精神科收治的是患有精神疾患的患者,容易发生自杀自伤、冲动毁物、出走、噎食、跌倒等危险事故。受精神症状的影响,精神科患者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常处于幻觉、妄想之中,加之服用抗精神药物,存在明天的药物副作用及镇静作用,容易导致某些行为不能自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安全管理后,精神科的安全管理在风险评估、细节管理、常规巡检、服务态度、服务流程等方面的管理质量明显提升。从临床指标的角度来看,观察组管理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及对照组管理后,说明采用安全管理能够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干预效果。提升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可见,影响精神科安全管理的因素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风险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风险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和危害性。因此,在精神科的管理中,通过对重点环节的量化评估和实时监控,并将安全管理方法纳入到精神科的安全管理中,将有效提高安全管理质量,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神科患者的情绪和认知都不同于常人,与其沟通要采取恰当的技巧,以稳定患者情绪,减少外界刺激;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及注意事项等,不断提高护理技能,增强其责任心,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态度和热情;医院方面需要健全管理制度及体系,为护理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为患者创建优良的诊疗环境;多管齐下,减少不安全因素,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庆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对策[J].健康之路,2018,17(11):380.

[2]陶正佳.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6):178-179.

[3]颜忠梅.浅谈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对策[J].现代养生,2018(0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