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患者 57例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胃癌术后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患者 57例护理分析

汤卫明

益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的相关护理。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共11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术后空肠造口传统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后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且安全性较高,无严重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癌;空肠造口术;肠内营养;护理

胃癌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类型,一般采用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但手术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的创伤,可能引发营养耗竭、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因此,胃癌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对于手术疗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肠内营养支持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可能导致胃肠道并发症、代谢并发症、感染并发症、精神心理并发症、机械并发症等,存在一定的风险[2]。而早期肠内营养具有营养全面、抗原性差、成本低等优势,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本次研究对比了胃癌术后空肠造口传统肠内营养护理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共11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22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6.45±7.62)岁;观察组中男性33例,女性24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5.98±7.49)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空肠造口传统肠内营养,以能全力、瑞素等要素膳作为肠内营养剂。术后24h开始持续12h灌注营养素溶液,初始速度控制在40ml/h,总剂量为500ml。48h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控制营养液的滴速、浓度及总量。术后2d滴速控制在60-80ml/h,总剂量约1000ml;术后3d滴速控制在100-120ml/h,总剂量约1500ml;术后4d滴速控制在150-200ml/h,总剂量约2000-2500ml。

观察组采用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剂与对照组相同。术后6h开始持续12h灌注营养素溶液,初始速度控制在40ml/h,总剂量500ml。6-24h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调整营养液的滴速、浓度及总剂量。术后1d滴速60-80ml/h,总剂量约1000ml,递增滴速及总剂量与对照组相同。

两组总热量均控制在25-30keal/(kg·d),氮供给量控制在0.15-0.25g/(kg·d),若肠内营养补充热量不足,则由肠外营养进行补充。当患者可以进食后,逐渐减少肠内营养的输入,直至患者完全恢复进食功能。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情况,评价指标包括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②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胃肠功能康复情况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胃肠功能康复情况(5f86502d6a757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组别

例数

肛门排气时间(h)

进食时间(d)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57

21.42±4.97

7.53±3.41

31.34±8.56

对照组

57

24.08±5.56

9.52±2.89

37.56±10.27

t

/

2.693

3.361

3.512

P

/

0.004

0.001

0.000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腹泻腹痛

恶心呕吐

便秘

静脉炎

静脉栓塞

发生率

观察组

57

16(28.07)

3(5.26)

1(1.75)

0(0.00)

0(0.00)

20(35.09)

对照组

57

18(31.58)

2(3.51)

0(0.00)

3(5.26)

1(1.75)

24(42.11)

X2

/

/

/

/

/

/

0.592

P

/

/

/

/

/

/

0.442

  1. 讨论

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受到疾病及环境、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其正常饮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手术不仅会使患者机体能量消耗加剧,还会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功能,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是导致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4]。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门静脉将营养物质输送至肝脏代谢,有利于促进内脏的蛋白质合成与分解,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传统肠内营养一般在术后24h开展,但经临床实践发现,小肠的蠕动与肠鸣音可在术后2h内回复,胃、结肠功能的恢复则需要2-4d,因此可在术后6h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不仅能够保证肠粘膜细胞的生长,还有利于促进胃肠腺体的分泌,维持了肠道生理及功能的完全性,对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其发生与营养液的灌注速度、温度密切相关,操作不规范是导致并发症的主要因素[6]。因此,临床在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时,应合理控制肠内营养液的温度,一般为37℃-42℃,初始滴速控制在40ml/h。随着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滴速可以20-30ml/(h·d)的速度增加,具体滴速应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灵活调整。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还应当保证营养液的质量,密切关注肠内营养过程中患者是否存在胃肠道症状,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处理。每日营养液的灌注时间应控制在12-16h,从而给予患者足够的活动、睡眠时间,维持机体各个脏器器官的生物钟。

综上所述,胃癌术后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且安全性较高,无严重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石凤,谭萍,尤久红, 等.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估[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1):39-41.

[2]陈艳.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护理在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0):4306-4307.

[3]寇红,李扬.胃癌术后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患者120例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0):268-269.

[4]卢晓丽,陈夏冰,曹春燕.空肠造口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护理在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4):42-44.

[5]刘胜,臧卫东,何皓, 等.腹腔镜胃癌全胃根治术后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6,38(6):20-23.

[6]黄慧选,董礼枫,孙彦静, 等.胃癌术后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22):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