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探究

任 磊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392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为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其运营安全也得到广泛重视。文章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人员、设备设施、环境和管理因素,并针对四个因素提出相应的运营安全管理优化对策,希望能够为安全运营积累丰富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

引言

对城轨交通体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设备众多且构成复杂,根据基础运营作用方式大致可以进行两类分别,即固定与移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起作用的设备也可进行监控与监测两类之分;另外,在风险防治方面还可分为预防与紧急制动两类等。交通设备组成的复杂性同样决定了风险控制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对其各部分组成与故障进行着重分析。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风险分析

1.1人员方面

人员方面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为生理、心理和技术三个因素。工作人员由生理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列车司机违规驾驶,身体存在缺陷等风险;由心理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安全意识淡薄、纪律性不强、心理素质较差等风险;由技术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员工专业基础较差、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造成的风险。非工作人员由生理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乘客身体原因造成的突发事件等;由心理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乘客乘车过程中心理障碍等行为造成的危险事件等;由技术因素产生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乘客缺乏相关安全常识导致的危险行为。

1.2设备风险影响

城轨交通运营中的设备组成复杂,构成完整设备系统的种类分支较多,存在的风险影响也十分严重。同时,根据设备的作用效果来看彼此各不相同,但是从故障风险分析,彼此间是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当某一个设备出现风险事故时,则可能造成交通设备整体系统的瘫痪,最终诱发严重的不良后果,轻则造成部分交通环节停止运行,造成交通瘫痪;重则在事故风险中造成生命的威胁与重大财产损失。只有各部分组成均尽量规避风险,才能够使交通运营正常进行。所以,在城轨交通运营中从设备角度思考,不断进行设备优化,设定有效的设备风险规避措施。

1.3环境方面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通常包括区间、车站公共区域、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等区域的空气环境指标。这些指标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和乘客致病,也可能会造成设备设施不能正常运转。外部环境包括极端气候灾害等自然环境和涉及极端恐怖组织等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由自然界提供的、人类难以改变的生产环境,如台风、暴雨、暴雪等对轨道交通线路设备的破坏。极端恐怖组织因素主要有人为排放有毒气体、爆炸、纵火等行为。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优化对策

2.1建立适合该地区的风险指数管理系统

当前,许多中小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才刚刚开始,技术准备严重不足。所有参与单位经常参考国家的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相关行业,地方法规和标准,以提供监测指标的参考值。但是,每个城市的地质和环境条件差异很大,城市环境复杂,已建立的监控指标的当前值并不总是与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相对应,这可能导致控制的错误并增加建筑成本。而且,通常不可能为制定一个通用的指标控制值,应当综合考虑环境和项目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来制定所有监测指标值,该指数本身带有不同地区的地质特征。因此,结合在该地区收集的地质,环境和测量数据,对项目的变形以及当地的受力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并为以后提供监测指标的监控指标值应用于后期项目中,这样通常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2.2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传统房屋建设和市政建设不同,不应套用房屋建设和市政建设监督管理办法。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质[2010]5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为城市轨道交通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参考,但对于复杂庞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远远不够,建议完善规章制度和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为城市轨道交通质量安全把关。加强政府部门监督力度和深度,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做到奖罚分明。

2.3建立健全权责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在运营管理工作中,由于该工作的本质属于管理,因此,如果缺乏明确的权责制度,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出现权责不清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在开展运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自身的工作机制和权责机制建设,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身上。此外,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观念也会对管理规范化和有效性产生影响,因此,相关部门的领导班子必须加强部门内部的工作观念建设和工作意识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素养,从而有效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2.4人员管理

运营企业需要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为主要学习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培训,将安全工作重在落实的理念贯穿于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对乘务、行车值班员等关键岗位员工进行岗前身体状态检测,利用科技手段对其身体状况进行监控、辨识,以便提前规避其工作过程潜在的危险隐患。通过制作乘客安全应急知识手册、安全乘车宣传视频以及邀请乘客参观、座谈、知识竞赛、模拟演练等方式把相关安全乘车、文明乘车、常规应急设备设施的使用等常用知识,有效地宣传给乘客,提高乘客安全意识及自救逃生能力,避免乘客由于不知道、不会用而引发事故。

2.5优化维修策略与方式

在上述设备风险内容的讨论中可以明白,故障是无法完全避免的,那么为了减少故障风险的损失,对设备故障的维修策略与方式就即为重要。对维修策略进行改良,其原则是维修中费用尽量小、可实施性尽量大以及维修过程危险性尽量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为交通运营降低损失。针对维修方式的改良,需要对三种方式的安排侧重进行调整。在之前维修中常将故障维修作为主要维修方式,即在风险出现之后才进行维修,改良的方向即加大定期维修与状态维修的比重。另外还需要及时与先进的现代技术进行对接,不断完善维修技术。

2.6深入开发信息化平台的运用

为了有效改善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在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风险进行了分类,有效地确定了风险因素,并对安全风险进行了综合分析,必须采取诸如风险评估之类的措施以求改善。进行安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管理技术系统,责任制,管理系统,预警系统,外部管理保证系统等,以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最新的信息技术,建立网络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为施工工程创建了最佳的信息系统,涉及整个工程,施工监理等方面,可以收集信息以有效地分析和预测风险。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风险提供警报并帮助各级管理部门实时监视轨道运输施工过程的状态,有效处理紧急情况并降低施工期间的安全风险。

结语

通过对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并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阶段风险问题进行识别分析,从强化政府监督、引进技术人才、规范制度体系、加强过程控制等方面给出合理化建议;提出了有效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措施,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任福,闫峰.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控制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23):122-124.

[2]李国胜.地铁工程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8(15):115-116.

[3]李皓燃,李启明,陆莹.2002—2016年我国地铁施工安全事故规律性的统计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17,30(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