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项目给排水设计特点及常见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改造项目给排水设计特点及常见问题分析

李伟

132440198005071***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市的一些区域功能不断升级,区域内原有建筑并不都适应新的规划功能。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此类问题日益突出。建筑更新改造设计也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改造工程的给排水设计在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案制定上与新工程的给排水设计有很大的不同,有其独特的技术难点。

关键词:改造项目;给排水;设计特点;问题

引言

优化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必要性在于: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循环能力,解决城市水资源的民生问题,减少水资源紧缺事件发生,增强水资源的健康性;水质保障的同时,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饮水卫生问题发生;给排水合理设计,有助于提升城市整体生态效益,防止水资源污染事件发生,发挥市政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综合效能。

1市政给排水设计重要性

1.1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目前,我国依然有很多城市处在贫水状态,尤其是西部地区城市,但无论是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还是进行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进行科学合理的市政给排水设计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科学合理的市政给排水设计可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缺水问题,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和城市发展所需。

1.2改善城市环境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可避免地会对城市周围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比较大的破坏,而水资源就是受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资源,水资源质量直接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当水资源受到破坏时,城市周边的环境也会受到影响,必然会导致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下降,这势必会影响城市的形象,不利于城市长期的发展。如果通过科学合理的市政给排水设计,对城市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规划和排放,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这势必会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1.3有助于城市发展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水资源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建设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布局。而通过高效的市政给排水设计,对城市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开发,必然会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2改造项目的给排水设计方式

2.1给排水总体方案制定

改造项目不仅包含原建筑使用功能升级,还常常伴随着实际功能的变化,如各地常见的创意园区就多利用市区内的老旧厂房。原有的土地使用性质由工业用地等实际变化为商业、办公,导致与新建项目在设计、报批的手续上有较大差异。给排水作为配套专业需根据项目的报审也作出相应的设计调整。项目实际中各地政府、审图机构根据建筑面积、结构是否有加固改造等对改造项目的审查方式不尽相同,有较大的区别。如有的城市对于结构不作变动的改造项目按特殊类装修审查,设计中可按照实际使用功能设计。有的城市则要求规划部门如未对土地使用性质作出变更,原则上需按照土地原使用性质设计报审。还有更严格的审查机构要求设计按原土地出让合同中的功能及实际使用功能两者中的高标准执行。给排水设计方案制定前必须明确征询项目所在地的监管部门。

2.2如何处理既有管线

该场所位于负一层,顶板下有大量正在使用中的给排水管道、通风管道、电线桥架等。原有管线除负一层服务的管线可以拆除后重新安装外,其余的管线包括住宅供水的各区给水管、上部住宅的排水管、负二层加压排水管和消火栓给水干管等均需保留使用。负一层原设计功能为车库,因此管线走向力求简捷,避开主要出入口和车道即可。改造为行政服务中心后其功能、平面布局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此请原业主配合原施工单位提供详尽的竣工图,关键位置要求现场实测。在确认情况后优化平面功能分区,协调功能布局,尽量做到不迁移管道,尤其是重力流的排水管。对有压管的迁移做好切换预案,要求在新的位置先准备好替换的管线,利用对用户影响最少的时间段快速切换,尽量减少对现在住户的影响。针对既有管线的拆改做法单独出图,以便指导施工井有利于造价师编制准确的工程量清单及计价。

2.3改造项目的新增室内给排水管线敷设

新增管线应考虑避让保留管线和现状结构,尤其重力管线的敷设应仔细核对设计坡度及标高是否与梁、风管等碰撞。给排水干管的走向还应考虑管道支架位置,新增的支架应设置在梁柱等受力构件上。管线在穿越楼板、剪力墙、梁等处时尽量利用原有管道预留洞,减少新增开洞,减小工程量,避免影响结构安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有防水要求的屋面、水池、地下室外墙等处开洞时极易造成漏水。例如在上海市徐汇区某食品厂改造项目中,因原厂房屋面局部需增设一层,部分屋面雨水口被封堵,原屋面雨水系统作了相应的改造设计。工程完工投入实际使用后发现,雨水系统改造中仅更换了管道而雨水口位置未变动处基本无渗漏现象,而屋面新增开孔的雨水口处则在雨季常有漏水发生,对使用方产生了严重影响,屋面的小范围维修无法根治。后续是通过将开洞处重新封堵,屋面防水铲除后重做,新增侧向雨水口,内排水改为外排水等措施,才最终解决了渗漏问题。

2.4室外新增给排水设施及管线敷设

成品埋地泵站、水池、化粪池、隔油池、雨水回用设施等需在室外开挖埋设的给排水设施的设计位置需与保留管线、现状建筑保持较大的间距。同时施工中可采用机械施工和人工开挖施工相结合的方式,减小机械的扰动破坏。给排水设施的选用要同时要兼顾施工进度、运输条件、施工作业面等现实条件。比如在新建项目中常见的成品玻璃钢化粪池在古镇改造项目中常常因巷道狭窄无法运输、安装,故在此类改造中砖砌化粪池反倒更为常用。新增的给排水管线在条件允许时也应尽量减少开挖时的影响,并且在改造项目中还可通过使用采用轻质材料的方式,以便于在狭小的施工作业面人工施工。比如排水系统选用HDPE管和塑料检查井,给水系统采用PE管等,可降低机械进场需求,缩短施工工期。新建的压力管线与保留管线敷设时的交叉处理较容易,常规设计采用压力管线自现状管线上部翻越。而改造项目中的重力流管线在与现状管线交叉时需分情况处理。当重力流管线从保留管线上部穿越时,如交叉处能满足新增管线基础承载力要求时可直接敷设管线,不满足时可通过换填级配砂石或现状管线顶部局部混凝土浇筑加固的方式提高基础承载力。当重力流管线从保留管线的下部穿越时,可在开挖后先行通过吊架或支墩的方式加固保留管线,待穿越管线施工完成后统一回填。当重力流管线标高与现状管线标高冲突,且由于排出口标高等条件限制无法通过跌水的方式避让时,建议通过设置交叉井方式穿越,同时应适当增大穿越处管线的坡度以便增加流速。倒虹吸的处理方式极易产生淤积,不建议采用。

结语

设计是一项在给定一系列限定条件下力求找到最优、最合理的方案的工作。尤其是改造工程项目,限定的条件更多,难度更大,同时还要考虑充分利用已有的管线资源以节约造价。同时,设计中还应注意新旧国家标准的衔接,确保设计文件能得到各职能部门的审批通过。进行改造项目设计时,要更注重与业主的沟通及收集基础资料,并做好现场踏勘调研工作,这样才能做出更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的价值也能得到更好体现。

参考文献

[1]朱松林.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合理性的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8):229-230.

[2]付大能.试析如何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合理性[J].河南建材,2020(02):93.

[3]郭汉超.浅谈如何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合理性[J].居舍,2019(19):85.

[4]GB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