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关于环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杜宛琼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东城分局 523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呈现集中式、复合式爆发现象,对于社会发展带来了十分大的威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更为凸显,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更高。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得到了诸多人员的关注。在环评工作中引导公众参与,能够提升环评工作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促进环评质量的增强,不过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环评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完善建议,以便促进我国环评工作的更好开展。

关键词:环评工作;公众参与;问题;完善建议

公众参与环评指的是在开展环评工作的过程中引导公众加入进来,使公众更好地对自身的参与权进行行使,并为环评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这一方面有助于公众权利的行使,增强公众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能够为我国环评以及环保工作的完善提供有利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公众对环评工作的参与度却并不高,且参与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对于环评工作的质效提升带来了不利影响,做好这一方面内容的研究和分析意义重大。

一、环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深入探究环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仔细挖掘公众参与的不足,能够为有关部门制定规范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公众作用的更好发挥,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作用。详细来看,当前我国环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

1.参与对象缺乏代表性

我国政府对于环评公众参与进行了明确规定,对公众选取的要求做出了说明,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单位受到利益影响难以严格依据规范来开展工作,在选取公众的时候存在“私心”,所选取的公众面临着代表性不足问题,导致环评的效果受到了影响。同时,因为不同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不同,综合素质、环境意识等都并不相同,所以在选取公众的时候也应当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虑,从多方面入手拓宽公众的选取覆盖面。但很多单位在选取的时候都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仅仅是选择受影响大的民众,不考虑对环评兴趣高的人员,这导致参与对象范围较窄,缺乏代表性。

2.参与形式单一

就当前来看,我国公众在参与环评的时候整体模式属于“自上而下”模式,公众参与效果、程度等会受到主管部门态度的影响,且大多数公众参与运用的都是问卷调查形式,这样虽然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这种形式面临较大的随意性,对公众并没有带来较高的紧迫感,导致很多公众对此较为“懈怠”,难以提升参与的有效性。且所有公众运用相同的问卷,难以体现出针对性,再加之问卷题目大都是判断和选择题,很多时候无法对公众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行体现,也导致公众参与环评的效果不理想。

3.参与主动性不高

环评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公众参与环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受到公众环境意识的影响,很多公众并不乐于主动参与到环评工作中。比如,一些公众认为环评与自身无关,环境问题也没有影响到自己,所以不愿意参与其中,只有那些受到环境影响的公众参会参与其中。还有一些公众本身环境道德较低,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危害环境的行为,并不关心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等情况,所以对参与环评也并没有较大的兴趣。

二、环评公众参与问题的解决对策

环评公众参与面临一系列问题,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公众对环评的认识缺失,很多公众不了解到底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自身参与会起到何种效果等,所以对此并没有较高的积极性,在参与过程中也无法主动对自身的权利进行维护。因此要想解决环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首先就必须要对公众进行宣传和教育,使其对环评进行深入了解,明确自身的参与权利,以及参与其中会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等起到何种效果。

1.加强宣传和教育

我国有关的政府单位应当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为公众普及何为环评,明确公众参与对于工程项目建设所起到的作用,并为公众灌输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不断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到环评过程中。同时,还要对环评的流程、结果等进行明确,做好公众参与环评流程的设置,在环评工作结束以后,及时对结果进行公示,增加公众参与环评的信心。

2.科学选取参与对象

在选取公众的时候,要做好全面性考虑,只有公众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才能够提升参与环评的效果,所以相关单位在选取公众的时候一定要对备选对象进行分析,再三思考其是否具有代表性,通过综合对比、确认选择公众。另外,在选择的时候,还要考虑基层和高层次对象,感兴趣团体、受影响团体以及其它有关的团体等,且要对公众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公众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环评参与标准,对环评信息进行选取,尽量获取能够覆盖各种类型群众意见的信息。

3.多元化参与形式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公众的信息浏览方式发生了变化,生活习惯也逐渐开始改变,对环评参与形式要求更高,传统的调查问卷形式已经不符合现实需求,亟待进行完善。通过有效对参与形式进行优化,推动形式更为多元,能够调动公众参与环评的积极性。具体来看,不同建设项目可以在详细分析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对参与形式进行选择,避免一味地运用单一的问卷调查形式,比如还可以引入公众自主发表意见形式,公众可以就某建设项目写出自己的见解,针对于环境影响情况说出自己的认识、顾虑等,并将邮件发送至有关的部门。同时,还可以召开论证会、座谈会、专家咨询会等,吸引公众参与到会议中,发表自身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多种形式的环评参与,能够使公众对环评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4.设定激励措施,不断提升公众参与主动性

为了提升公众参与环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关单位或者政府部门应当设定有关的激励措施。比如对于参与环评的公众发放一些小奖励,或者在评选光荣之家的时候优先考虑等,使公众能够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利益”。同时,为了提升公众环评参与的有效性,还要鼓励公众根据自身的见解和认识提出建设项目环保改革意见,并对公众意见或者建议的采纳情况进行公示,使公众明白自身意见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参与的兴趣。比如,建设单位在对环评报告书报审的时候要对公众意见有无采纳、采纳情况、不予采纳原因等进行说明,并对信息进行公开,使公众清晰了解自身意见的采纳情况,提升监督力度。

5.构建科学的信息公开制度

不同级别的环保部门要结合现实情况构建信息公开制度,并借助于多种渠道对环境信息进行发布。就那些采用欺骗手段进行虚假信息发布的单位来说,要追究法律责任,给予其严厉的打击,起到杀鸡儆猴的效应。只有结合多方情况构建科学的环境信息公示制度,才可以确保信息对称,更好地对公众的环境知情权进行保障,促进公众更好地参与环评。另外,还要对信息公示媒体进行要求,对其行为进行规范,使其严格依据规定来对信息公开时间进行确定,并依据具体的项目敏感度对公示时间进行延长。

三、结语

环评公众参与是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环评的具体效果和质量,虽然当前我国环评公众参与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公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并不高,但是相信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这方面建设将会更为完善,公众参与环评的形式会更为丰富,参与积极性会不断提升,环境建设也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葛万达,盛光华.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08):43-51.

[2]臧磊.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低碳世界,2017(25):8-9.

[3]罗文燕.论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及其考量[J].法治研究,2019(02):60-70.

[4]王秀哲.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立法保护研究[J].北方法学,2018,12(02):1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