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新常态”下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

张乐

海南区拉僧庙镇人民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 016034

摘要:目前,全球的经济在发现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经济复苏非常乏力。而对于我国经济来说,在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增长开始转型,这对现存的金融学理论知识和经济学知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对金融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在新常态的背景下进行创新,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的转型,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和金融学;创新

一、“新常态”所反映的经济和金融问题本质

这里的所谓经济和金融“新常态”(NewNorma1),是泛指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2008-2012年全球经济衰退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共同面临的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低水平均衡状态。这种均衡状态表面上看是以金融稳定和经济高增长为特征的所谓“大稳健”时代的终结,但本质上却是对危机之前长期积累的金融失衡的一种被动式的集中调整。这种调整源于危机前从理论到实践领域的诸多重大误判,特别是忽略了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密切关联,以及由此所可能造成的重大影响。因此,作为对危机前“非常态”的一种纠正和调整,“新常态”所反映的经济和金融问题本质主要包括两点:一是金融对实体经济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性将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稳定性和效率性;二是金融发展必须围绕实体经济和“去泡沫化”,通过将资源导向具有生产力的部门,实现可持续的真实财富增长。对于第一点,金融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它作为资源跨时空配置的媒介存在,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货币、信用和其它金融要素建立的实际路径和脉络,深刻影响并揭示了整个经济和金融体系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综合配置动态。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体系的运行状态不仅会对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直接和显著的内生性影响,而且孕育着理解金融和实体经济各种动态关系的关键信息。对于第二点,由于金融体系本身并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而是通过影响资源的流向和要素的配置结构来促进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金融发展价值观,使金融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而不是脱离甚至损害实体经济。因此,深刻理解“新常态”下的经济和金融问题本质,就是要充分厘清并正确处理好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动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方法论基础和实践原则,最终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的良性格局。

二、经济和金融学方法在新常态下的创新

要想良好的解决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关系和问题,需要对经济和金融学理论进行建立,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不过,现实情况下,国际没有对其学术创新理论和实践予以重视也没有重视金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甚至内生性的金融经济理论也是缺乏的。对于实体经济发展来说,其具有指导性,甚至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所以,对以上问题进行解决,需要加强经济和金融学的理论知识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很多专家研究表明,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不过很多经济学家仍然采取传统的表达方式进行相关理论的阐述,缺乏创新的理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在符合事实的基础上,才可以建立科学理论,可以将逻辑架构和假设前提进行有机的结合。对于经济学方法论来说,其三大基础包括行为,实践,经验。经济学方法论的建立是需要一定条件的,需要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建立,并且立足于市场的规律变化。理论改革过程需要符合理论和现实深度的兼容,从而提出合理合法的理论。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反思金融学理论和经济学,分析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发展现状,综合性的对金融和实体经济政策,理论进行整合至关重要。促进经济和金融学理论重归于经济发展当中,构建新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框架,促进相关理论的变革,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合理的经济金融学理论模式。

三、新常态下经济和金融理论新模式

(一)重建理论体系

在实现金融学的创新上,第一要务便是重新构建宏观微观高度统一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在西方大多数经济学家的理论中他们认为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对于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宏微观,前人对于此有一定明确的定义标准,通常相关资产定价与金融交易的公司都属于微观的范畴,而像是货币在市场上的流通、信用贷款、大额转让单等等则属于微观的典型,总结起来就是宏观把握大框架,微观注重市场、需求等具体细节,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经济迅猛增长,这是经济发展的最理想状态,然而现实状况却并非如此,传统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紧跟经济发展的脚步做出相应的改善,当发现宏观与微观体系由于影响因素导致无法共同正面影响社会进步时,市场及国家也并没有察觉,没有采取措施。这就是要求对经济发展183有敏锐的嗅觉,建立完善的理论制度,在市场存在一定不良影响时,及时拨乱反正,引导行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下去。高中生已经涉及宏微观的初步认识,由以上分析发现政治与经济紧密相关,其实经济离我们距离非常近,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我们高中生对于国家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式做相应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2]。

(二)经济学理论创新

在针对经济学理论的改变中,尽管经济方面基础知识与实体型经济和金融行业领域的具体构架有一定关系,然而新模式要求不仅需巩固经济学理论在以上两个领域的地位,并用于发扬创新理念,提升并巩固重要位置,它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在结构方面,经济学理论需要针对该结构进行严谨的全面的揣摩与辨析,根据分析得出的数据及真实现状作出解答,并在此基础加以改正,促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共同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注意在构架过程中联系真实案例,发掘理论知识背后的深入内涵,完成学科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的完美对接,实现理论与实际案例的高度有效化使用[3]。

(三)提高认知能力

就宏观理念来说,其本身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轨迹运转规律就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新常态不断发展完善体系的如今,以前的认知程度显然不足以支撑如今的理论体系,上文已提到为健全理论体系,金融行业一定程度上受到实体性经济与部分金融市场因素的影响,但宏观经济的理念则是要求以该理论体系作为基础继续前行,在比之之前更高的高度上,构建框架,将两者完美融合进去,使得两者的核心理念达到高度统一。宏观经济的思想体系在不断的发展探索中,已经积攒了很多问题,并没有得以彻底解决。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宏观经济面临的困境,首先要做的便是对于金融主心骨的重新构架,针对金融结构做深入的,全方位的观察分析,找出影响金融行业的发展的多个相关变量,完成金融行业、实体型经济、金融政策的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相互成长。

结束语   由以上可得,为了实现经济与金融学的理论创新,必须将完善的金融行业体系与实体型经济紧密结合,相辅相成,达到双赢的局面,从我的视角来分析该常态下经济行业和金融行业的真实情况,尽管阶段对于经济金融的相关知识还较为浅薄,我们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入,等到在进入深入探究后,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行业的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伍彪.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福建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金融创新的视角[J].商,2016(1):261-262. [2]张铁铸.经济新常态、创新能力与金融专业人才通识教育[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5(4):21-27. [3]沈越,朗璐璟,王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第十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2016)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7(1):146-149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