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水土保持工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城镇化进程中水土保持工作探讨

刘欢 郭红梅

陕西庄森生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4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产建设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分析在城镇化进程中水土流失的现状,然后针对问题重点探讨如何开展高质量的水土保持工作,旨在改善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促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0 引言

城镇化指的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缓慢,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大大超出了城市人口负荷,许多城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断扩张,兴建大量的基础建设工程,包括市政工程、工业区、房地产、电力工程等等。在这样大规模的活动下,势必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城市生态环境,这实际上并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1、水土流失的案例分析

以某市为例,该市城镇化率较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但该市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水土资源承载力较大,使得水土流失问题较突出。从该市某一个行政区的土地利用的现状来看,当前该行政区土地总面积为373.86km²,其中耕地面积为147.41km²,在总的土地面积中占了39.43%;园地面积为13.81km²,在总的土地面积中占了3.69%;林地面积为30.76km²,在总的土地面积中占了8.23%;草地面积为25.21km²,土地面积占比为6.74%;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17.97km²,土地面积占比为4.81%;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93.7km²,土地面积占比为25.0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9.58km²,土地面积比例为5.24%;其他土地面25.42km²,土地面积比例为6.8%。

结合该市某一行政区土地利用的情况,并通过遥感影像分析,当前该行政区水土流失面为81.66km²,在全区土地总面积中占了21.84%,其中强烈侵蚀的面积为18.44km²,中度侵蚀面积为22.98km²,中轻度侵蚀面积为40.24km。基于这些数据基础上,对该区水土流失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这几点:①水土流失面积总量虽然不大,但是在区域范围内分布较为集中;②水土流失的强度虽然不高,但是具有较大的危险性;③生产建设项目较频繁,人为因素造成水土流失问题较突出,且强烈侵蚀区主要发生在生产建设项目区。

经过多年小流域综合治疗、坡改梯等措施的水土流失综合及生态修复后,该区水土流失强度有所降低,水土流失的面积也有所减少,主要以轻-中度侵蚀为主。但是在局部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公路、工业园区、房地产建设等生产建设活动的开展,使得水土流失呈现出恶化的趋势,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强度水土流失转变成以强烈侵蚀为主。

  1. 城镇化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利弊

2.1积极影响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并成为党和国家重要议事日程,建设新型城镇化成为了重要的规划内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高度强调了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核心理念,着眼于农民,涵盖城乡基层社会上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即将生态文明理念及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实现环境友好型城镇发展,这给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

2.1消极影响

(1)破坏水环境。水土流失问题一旦加剧,就会严重降低水资源的利用率,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主要因为大量的植被遭受破坏,使得上游水土保持能力和蓄水能力减弱,在遇到强降雨的天气,不仅会导致大量的土壤流入河流中,还会提高水位并降低河流质量,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城市的用水。另外,随着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还会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率,使得表层土壤不断流入水土中,土壤中含有的农药残留及有机物质等,会使得水体变得越发浑浊,对水资源造成污染,这样也会严重影响城市的用水。

(2)破坏土地资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生产建设活动频繁,在生产建设过程中进行挖填,不仅会产生剧烈的扰动,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弃方,这样不仅会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的情况,还会严重破坏土地资源。主要因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土壤剥离、沉积、搬运、分散等情况,如果是在遇到强降雨的情况下,不断冲刷土壤,使得土壤表面遭受严重破坏,地表面可能会出现砂砾,而这些砂砾在水和风的作用下就会流失,使得土壤的肥力降低,进而出现土壤沙漠化等问题。

(3)破坏生态环境。在水土流失的影响下,植被不断减少,随之生物物种也会减少,甚至濒临灭绝,这样就会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进而严重破坏生态系统。

(4)诱发自然灾害。随着城镇化水土流失的加重,还会诱发许多自然灾害,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产生活及人身财产安全。

3、城镇化进程中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建议

3.1加强顶层设计

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应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从而构建出生态文明城市。首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在政策上高度重度,并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水土保持这一基本国策基础上,将城市水土保持作为重点工作开展并实施,同时完善配套的水土保持条例和实施办法,以此促进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为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应将建设海绵城市与水土保持工作理念融合,在建设海绵城市前,减少对原自然环境的破坏,遵循低影响的开发理念,可利用雨水资源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以此为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雨水利用和控制提供新的方向。

3.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着力解决水土保持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比如上述案例中,针对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该市通过水土保持功能区进行了综合防治。具体而言,该市在土地利用现状、植被覆盖现状、土壤分布现状等图表与水土流失发生及发展进行关联,以此确定了5个水土保持功能区。然后在划分水土保持功能区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如在该市中部为重要的粮食场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是进行农田防护,在防治措施上重点突出河流和基本农田的预防保护,通过建设基本农田林网、生态清洁河道工程等措施,以此构建出粮食生产与水质维护的现代生态农业区;又比如该市的北部及东部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含有多个省级深林公园、质地公园、大中型水库等,因此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是蓄水保水和水源涵养,主要采取了封山育林育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以此提高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的基础功能。

3.3积极采用先进技术

当前在城市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多以工程措施、农田措施等为主,虽然这些防治措施见效快、效果好,但是常常会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这并不利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因此,在城镇化水土保持工作中,应注重采取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城市水土流失防治,可在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基础上,以生态修复为主,加强生态恢复技术的运用,以此提高城市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同时,构建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结语

总之,在城镇化进程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对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家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城镇化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需要充分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加快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做好水土保持规划,重视学习和宣传等。总之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和摸索,从而探索出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陈小红.论城市水土保持的新机遇新对策新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2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