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促进依法行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0
/ 2

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促进依法行政

黄辉

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贵州省 兴义市, 562400

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就必须要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司法部提出《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公共法律服务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州是少数民族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文化较为落后,老百姓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农村与城市也有很大的区别, 这些现状影响百姓基本权利,也影响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影响依法治州,虽然我州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但我州的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在规范性、意识性、保障措施等方面有待提升,如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重要性 存在问题 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268803

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到 2022 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而就我州目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情况,如不加以完善服务模式、增强服务意识、保障措施等,届时难以实现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目标。

当前在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意识、完善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律服务模式、保障措施等,促进依法行政,是摆在欠发达地区政府面前的一个突出难题,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一、提升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意识

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多,受教育程度低,甚至有部分没有受过教育,连自己的名字不会写的都有,甚至不会讲汉语,这就需要我们的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提高法律服务意识,进行宣传,学会运用少数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同时也要提高少数民族的识字水平,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告知他们的法律规定,如少数民族地区近亲结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有的近亲结婚的子女是残疾人,或个子矮小,就是近亲结婚造成的不良后果,作为工作人员,就应当告知少数民族,近亲结婚的危害性及我国婚姻法规定近亲结婚是法律禁止的行为,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对婚姻的认识。再如,在少数民族地区,土地纠纷不断,还处于自然认定的阶段,谁栽种,谁管理就证实土地是谁的,采取蛮狠不讲理、不讲法的情况时有发生,地区工作人员就应当提高宣传我国土地管理法及物权法等的相关法律规定,告之少数民族地区土地取得的法律规定,农村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在多位少数民族进行土地争夺的情况下的,农村的村委会有权收回土地,但许多少数民族并不懂,他们认为土地属于个体家庭所有,村委会无权收回,甚至与村委会发生纠纷不断,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因此,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提升服务意识,才能真正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意识,促进依法行政。

二、完善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律服务模式

第一,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的服务模式。虽然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水平低,许多不会运用互联网,但只要工作人员服务到位,有服务意识作支撑,可手把手教会少数民族,也可利用懂少数民族语言的工作人员进行少数民族语言交流,提高少数民族对互联网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互联网的好处,激发少数民族的学习热情、兴趣,以便更快教会少数民族,若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意识,就能快速教会少数民族如何运用互联网,快速提升互联网服务模式,以便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

第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服务模式

针对不同的少数民族采取不同的语言服务模式。对于许多法律法规,可以用少数民族的语言进行解释、张贴在公共服务场所, 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告知他们,对于年老、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能理解、会运用;但对于年轻的、懂点汉语的少数民族,这部分少数民族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会讲汉语,可以用汉语的服务模式, 在公共服务的场所张贴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这种服务模式提升他们对法律的认识,使他们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如少数民族外出打工,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约定每月工资、用人单位要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通过这种服务模式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第三,可通过少数民族表演节目的模式提升法律意识

少数民族地区每年都要举行一定形式的节目庆祝他们特有的节日,如泼水节、六月六、端午节、火把节等,可以在这些节目中利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穿插一些法律法规的规定,使法律法规活跃在这些节目中来提升少数民族的法律意识,做到寓教于乐中学习法律,运用法律。

三、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保障措施

第一,要有资金保障。对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收入少, 地区公共开支大,需要地方政府加大投入资金保障,使法律服务落到实处,真正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服务意识,不能只走形式主义,不注重实效,资金是保障。

第二,要有人员保障。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懂法律的更少,这就需要加大少数民族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甚至可聘请律师等专业人员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 因律师是专业人员,对法律理解透彻、宣传法律知识更到位,解释法律更准确,更有利于快速提高少数民族的法律意识,做到矛盾纠纷快速化解。

第三,政策保障措施。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必须地方政府要出台政策保障,如委派懂点知识的少数民族到学校学校法律知识,回去更好地为家乡服务等。必须把政策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 只有政策落到实处,才能更快提高法律服务,才能更快提升少数民族的法律意识,才能依法行政。

综上所述,我国要想在 2022 年实现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现在必须提升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意识、完善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律服务模式、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保障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欠发达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依法行政。

参考文献:

① 高国梁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欠缺与优化 人民论坛2019

②陈德强 关于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供给侧结构的探索纳税 2019

③陈益良 构建服务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探索与思考江南论坛 2013

④罗健 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社会建设与治理 2019

⑤李悦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