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9
/ 2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

曹鹏

山东黄河三角洲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山东 东营 257000

Discussion on Several Issue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Land Use Planning

CAO Peng

Shandong Yellow River Delta Engineering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Dongying 257000, China

摘要: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现有土地资源也日益紧缺,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合理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实现城市空间和谐有着较高的价值。论文以此为背景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具体的改善措施。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existing land resources are increasingly scarce, and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land use planning is of great value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and realize the harmony of urban space.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land use planning and discusses the specific improvement measures.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环境影响;环境评价

land use; planning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impac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F301.2;X8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地球上近三分之二的面积是海洋,只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属于陆地。其中,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不能再被生产出来,土地是十分稀缺的,而稀缺的土地与我国众多的人口数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矛盾必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愈加凸显。面对这一矛盾,我们必须深思合理规划土地的方案,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发利用土地。因此,探讨如何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就成为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2 规划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有效开展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土地利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生态环境。第一,农耕用地转化成为了建设类用地,使工业、生活方面的污水排放大量增加,化学物质含量较高,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物的多样性得不到有效保障。第二,没有实际利用起来的土地转化成其他类别的使用地,使各种类型的植被受到影响,景观的多样性受到极大影响,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第三,现阶段水利设施用地面积比以往有了明显增加,水利水电工程、农田灌溉工程等进一步深入实施,使水资源的利用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但自然环境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影响。第四,增加交通类用地,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公路、铁路把一部分原本属于一个生态体系的动植物分成几部分,成为很多动物迁徙的一种屏障。除此之外,公路的开通必将引起城镇化效应的加剧,公路两旁的土地被大量占用,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粮食安全问题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第五,加大森林的覆盖率,对泉水的保护区进行有效划定,退耕还林对改善气候环境质量、保持地下水位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也会使以往的土地利用类型被迫转变。

3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

3.1 整体效应分析不足

目前,我国已经在不同地区开展了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环境效应研究这一环节上,相关部门和主体的视角具有十分明显的局限性,过于强调微观层次的问题,将土地规划同不同维度的生态环境相结合。例如,土地规划对于水文的影响、对空气的影响、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等,但相关部门并没有将这些不同角度的生态系统结合起来考虑,也没有将土地规划环境效益统筹起来,所以并不适用于宏观角度上的生态系统评价。

3.2 评价范围问题

评价范围以及评价问题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评价范围的多少以及评价问题的多寡往往决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质量。纵观我国目前土地评价现状,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比较狭隘,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规划的经济效益、土地规划的可实施性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此外,土地利用规划往往聚焦于项目完成之后,在项目展开之前,缺乏长远规划以及明确的目的,往往是出现什么问题就采取什么对策,往往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忽视土地利用规划的经济影响也是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1]

3.3 体系和制度仍旧需要完善

现阶段,尽管我国对于土地规划环境影响的标准已经做了一定的设计,并且也有了宏观上的相关规定,但对于部分基础性的细节问题,却没有多做考虑,如环境影响受体、环境影响机理等方面。这些问题若是不能加以妥善解决,那么土地资源的环评也会受到阻碍,会丧失原有的独特优势,也不能从其他环境资源评价中脱颖而出。此外,对于区域化土地的具体利用而言,其环境评价的标准,环境影响的程度,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等指标,也应当继续进行细化。

4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措施

4.1 土地利用合理规划与水资源保持平衡

为了保证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与水资源保持平衡,就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针对过去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注重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树立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标志着党在发展观上与时俱进的重大变革。将工农业自身产出的废弃物利用“综合处理、多途利用、变废为宝”的方法,建立起新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针对水土流失的问题,同样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做好水土保持。例如,植树造林、种草为主的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具有减少年径流量、增加枯季径流、拦蓄洪水的作用。

4.2 出台土地利用规划环评行业标准

要实行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制度,出台相应的制度,使环评工作真正落实到地,而不是成为一个“形式化”的工作。目前我国粗放利用土地的现象在城市和农村普遍存在,导致土地的城市化快于人的城市化,公共用地与生态用地不足,土地利用很难做到紧凑、宜居、生态,再加上环评制度的欠缺,必须尽快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促进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工作的发展[2]

4.3 明确评价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土壤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源于农业土地利用带来的农业结构挑战、后备资源开发,由此引发的盐碱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所在。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源于土地利用带来的植被覆盖情况变化,水资源不可避免的会因此受到影响,如水量、水质、空间分布。同时,城市的土地扩建与农业土地利用也会导致水资源受到影响,相关的调整与平衡必须得到重视;对自然灾害的影响需围绕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出现的变化展开,某些地区的土地规划和开发很容易引发这类变化,如向水滨湿地的方向扩展非农业建设用地,便会导致土壤持水能力下降、水滨湿地的水流缓冲和雨水存储作用被破坏,一系列水文效应也会因此出现,最终导致洪涝灾害情况加重[3]

4.4 推动部门协调与交流

国家应当从宏观角度上建立起统一且完善的环评机制和组织,相应的国土资源部应当承担起自身的责任,要设计并确定出环评工作的基础标准和规范,并且要明确下属各类部门的工作和职能,强调部门的职权作用。国家也应当展开地方专项试点工作,在特定的区域按照规范化的制度来执行环评的各项工作,以此来检验规范和标准的合理性,进而予以全国推广。此外,国家应当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要建立专业且高效的环评队伍,扩大人才的规模,并将这些人才分配到相应的岗位上,以此为基础加强不同环境工作部门之间的沟通,实现信息的共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突破环评的壁垒和束缚,促进优化方案的制定。

5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并不是只能取其一,我们应当平衡好环境与经济,既不能为了保护土地而放弃经济发展,也不能为了经济而损害土地,这就需要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海磊.浅谈项目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07):188.

[2]苏雪梅,王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J].居舍,2020(01):99.

[3]李鸣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