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时间长河泛书籍之舟——成长路上有阅读就不独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9
/ 2

于时间长河泛书籍之舟——成长路上有阅读就不独行

王雪女

南昌市洪都中学 江西省南昌市 334001

【摘要】阅读是好奇童年的启蒙星,她开启了我对世界的认知之窗;阅读是学生时代的智多星,她让我徜徉于知识的海洋;阅读也是工作时代的北极星,她让我不曾偏离心中的信念。泛一页书舟,于时间的长河,寻人生之真谛。

【关键词】阅读 认识 成长

农村孩子的童年似乎总离不开乡间的小路及暮归的黄牛,不曾识字的孩子似乎已经开始了他对大自然这本书籍的阅读。此时的意识阅读让少年的我明白了二月天的草长莺飞,也会时常急走追蝴蝶;极少的课堂诗词背诵,也渐渐的体会到了“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是一种美好童年意境。

童年的日子当然离不开长长的连环画的串联,每天一集的动画片似乎总是难以充实每天傍晚放学后的空档期,于是校门口小摊上的连环画似乎成为最好不过的闲暇阅读。葫芦娃、阿童木等一个个英雄成为那时的偶像,大家轮换着阅读,也好奇着这世界是否真的存在这么神奇的能力,能够解决无邪的忧愁。

读书的概念似乎从初中才有的,在那个小升初结束后,似乎童年就已经伴随着漫画和蝴蝶远去,摆在面前的是一个厚重的书包和远离父母的住校生活。“作文”开始取代以前的“看图说话”, 校门口的卖书摊也变成了“图书馆”,但那时候的图书馆依然显得“高大上”,因为他是知识老师的专属,当然部分教师子女作为近水楼台,成了我们羡慕的对象。课本成了我们阅读的主要材料,那时候的语文老师会时常让我们自己阅读文章然后在台上讲述文章主要内容,这也很快的提升了我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诗词也成了我们阅读的最佳收获。当然,阅读与写作的相互提高,留在记忆里的是一串串的奖项和书籍,最初的就是学校的写作比赛,奖品是新概念作文书,那时如获至宝,每页细读,常叹他人构思之绝妙。

少年时代必有的关键词之一就是叛逆,思想的叛逆最为显著,表现为对课外书籍的疯狂和痴迷,犹记得当年省着饭钱租书,看遍金庸、古龙、黄易之作,即便是中考在即。最清楚的记忆就是初三那年,几个同学看小说将散落的一页掉在了教室地上,被班主任发现后,一看页码是九百多页,可谓大发雷霆,说一本这么厚的书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但他不曾知我们对武侠的痴狂。当然,现在想来,生活并非武林,也没有那么多身怀绝技的豪杰,但是却流淌着中华民族的仁义礼智信,成为少年成长的铺路石。

高中生活总是有无尽的考试和排名相伴,那时候刚从农村中学进入市重点,与城市学生的生活条件都存在多多少少的差距,生活习惯也没有原来自由,唯一能让自己感到欣慰的是阅读视野的开阔。离开父母后生活是相对独立的,阅读范围也是自己掌控,而城市孩子父母在身边,生活被上课和复习功课所填充。阅读自由的我,总有些信马由缰,一份《时尚杂志》足以让我们心潮澎湃,那些崇拜明星生活的往事也成了我们的课后谈资。《苏菲的世界》让我明白原来那么多的烦恼与问题可以统称为“哲学”,却也可以这般的通俗易懂。读到《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梦想与现实,时常感叹中国的农村孩子改变自己命运只能靠艰苦奋斗。

大学是人生中思想最为活跃的阶段,那时候全面的接触各种新事物,不再拘泥于课本,图书馆成了阅读的主要来源。业余时间有空就是泡图书馆,但是面对如此多的书籍也显得不知所措,经常一本书看不到一半就失去兴趣。各种热门读书榜及各大学推出的阅读清单最博人眼球,也成了阅读的风向标。传统国学说不上是奇葩但确实独树一帜,在学校十分流行,那时候也是出于新鲜,加入了学校的《论语》阅读社团,团体阅读分享、选修课、大家讲座一系列的阅读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国学的精神之博大精深。

参加工作后,不再有学生阶段的闲情逸致,需要直面这个社会带来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作为一个社会菜鸟,面对一些问题显得不知所措,因为根本没有经验。这时候总会想起大学时候《论语》选修课老师说的,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读一读《论语》你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我重新找回了以前阅读的许多书籍,带着问题去阅读,看看伟人是怎么解决的。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成了我的床头读物,反复琢磨其中的道理,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做人的原则。虽无“半部论语治天下”之志,但生活教育之用应足以。

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不止有专业知识,还有诸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论。在研究生阶段专注于自己专业的研究,进入教学阶段后,时常对教育力不从心,深入反思与请教,发现是教育思想和方法出了问题,于是在教完第一个学期后,开始补充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闲暇之时,带着问题上路,开始翻阅一本本书籍,渐渐明白教学的艺术在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孔子所谓的“有教无类”似乎在实质上被我们忽视,学生的教育不在于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学习的方法,“性相近,习相远”并不是朗朗上口的背诵那么简单,他让我明白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情世故的关键地位,社会这所大学的修炼似乎远比单纯的学校学习要简单,他当然也需要一系列的“参考书”去阅读。为了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活阅读分为有形阅读和无形阅读。众多的小说书籍、影视作品成为有形阅读的主要素材,《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但即便时代变迁,当今社会的根源依然没有改变,各种关系和现在的情况是如出一辙。关于职场和生活,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活生生的例子供我们深思和参考。文艺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众多影视片虽然有一定的超越性,但是情节设置与人物心理描述无不源于生活,因此业余时间喜欢带着观赏与反思的态度去看一些优秀影视作品亦可受益匪浅。一部《焦裕禄》电影让我深深震撼于先辈在平凡的岗位中无私奉献,为事业孜孜不倦;《远山的红叶》让我看到了一个女纪委书记的强大定力;《康熙王朝》让我看到一个君王是如何做好管理的。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福利之一就是有寒暑假,假期旅游也是生活阅读的重要途径之一。当被生活琐事所累,我总喜欢带上背包开启各种阅读之旅。喜欢游览各种帝都古建筑,虽英雄无觅处,舞榭歌台依旧,即便已是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却让我深深的反思人生的忧患意识对一个民族的重要;秦淮河上游船如织,听不到《后庭花》,却也谈不上亡国恨,但是情调依依无不诉说着国泰民安。泰山观日,一览众山小,何不激励着自己面对生活要有会当凌绝顶的远大志向。江西的红色之旅几乎走遍,无不深感当今的和平与幸福来之不易。

学生时代的阅读开启了人生的认识之路,他让我们做好了基本的社会生存的储备,他让我们知道我是谁,我是怎样存在的。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当我们踏入社会后,在真正面临人生的各种挑战后,在阅读之中寻找做人之原则,在阅读中寻找人生之意义和价值。坚持阅读才能以饱满的经历远行。成长路上,有阅读就不独行。

参考文献 [1]Jean Marie Gustave Le Clézio.阅读与成长[J].2019(4):1-5. [2]陈菲菲.谈教师的专业阅读与成长[J].2018(63):16.

作者简介:

姓名:王雪女 出生年月:1990年12月 性别:女 籍贯:江西余干 民族:汉

最高学历:硕士 职称:中学二级 研究方向:高中化学课堂研究 邮编:334001

单位:南昌市洪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