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医文化,提高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8
/ 2

探索中医文化,提高核心素养

威海市北竹岛小学 王亚琴

摘要:

自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以来,我们威海市北竹岛小学全面开发“四季国医”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课程结合中医提出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抓住四季的变化规律与人体变化之间的关系,从季节与饮食、季节与运动、季节与起居、季节与情志、季节与疾病预防等方面,结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开发相应的读本与活动,并具体实施,让学生学会运用中医药保健身心的同时,让学生懂得礼敬中医药文化,坚定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懂得责任担当,学会实践创新,最终成就健康人生。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核心素养 实践活动

正文

“四季国医”课程开设以来,做为一名综合实践老师,我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势,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秉承以上理念,我展开各种教学活动,探索中医文化,提高核心素养。

一、学会质疑,培养探究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让学生学会多少“死”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能尝试解决问题。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随着学习的深入,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将“问题”生成为“课题”,即让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课题意识。

在“季节与疾病预防”主题活动中,课前我引导学生进行冬季疾病的小调查,激发探究兴趣,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冬季最易发的疾病就是感冒。然后讲解“神医扁鹊治病的故事”明白治病的最高境界“治未病”,明确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确定活动主题的“预防冬季感冒”。确立课题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首先,小组每次由一位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以不重复他人问题为原则,循环往复,直到再无新的问题出现,然后将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归纳、整理;再确定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之后,学生进一步探索选题的思路和方法,最后形成四个小课题。这种设计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即通过自己提问题、确定课题、相互交流等活动获得选题的能力和方法。

二、深度学习,注重探究过程

在“四季国医”相关实践活动中,我注重学生的深度学习。运用其独特的实践性、开放性与生成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度学习,不断追问解决问题。

在“巧手做香囊”活动课上,学习戥子的使用部分,先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自主探究,观察戥子的构成、特点和使用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到戥子有三部分构成——秤杆,秤砣,托盘,并且观察到秤杆上有两个刻度。然后小组成员通过计算,算出每个刻度表示多少克,从而发现秤杆上的秘密。由此推断出称量不同的物品要选择不同的刻度,从而明白在称量之前要估量一下物品的大体克数,再进行准确称量。整个环节,小组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验证结论,进行深度学习。

三、利用信息技术,夯实文化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知道了很多名医,例如: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也知道了穴位按摩,针灸等中医手法,但是没有深入的探索和了解,所以我引导学生开展了“中医药”故事比赛。同学们热情高涨,利用课余,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忙得不亦乐乎。

故事比赛中,有的学生图文并茂的向同学们介绍了神医——扁鹊,讲解了“扁鹊三兄弟的故事”,让大家意识到治病的最高境界是治“治未病”,有的学生绘声绘色地为大家讲述了名医妙手回春,医者仁心的故事;还有的学生为大家介绍了穴位按摩和针灸治疗等神奇的中医诊疗故事。

比赛结束之后,我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有的学生发挥黑白画的特长,为古代名医画像,配上文字介绍。有的学生把中医药治病救人小故事,编写出四连画。看到同学们的作品如此丰富动人,我又提议大家在班内进行作品展。很多同学深表感慨:真是没有想到中医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真是值得研究学习。不起眼的小穴位有这么大的作用,原来通过闻气味也可以预防疾病......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对以前知之甚少的中医药文化,有了深入的探寻和全新的了解,开拓了视野,积淀了知识,丰实了底蕴。

四、充分利用资源,助力自主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各项活动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指导学生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拥有自主发展的动力。

学生学习的场所早已不再只是学校,社会才是学生自主发展和磨练的舞台。在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活”资源,像我们的研学旅行基地——中医院和药食学院,还有周边的社区、老年公寓、药店等等。实践中,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向实现学校健康教育“人之和”的终极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如在“季节与饮食”主题研究性学习中,如何去了解饮食习惯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我指导学生用文献法、调查法、访问法等多种方法去研究。同学们根据喜好,分头行动,有的去图书馆查阅文献,有的走进老年公寓、药店等展开调查、访问。

五、了解健康知识 树立健康意识

“四季国医”课程本就与我校健康教育特色紧密结合,“健康”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表明,健康是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主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四季国医”课程正是从这多个方面来引领学生培养健康意识。

在学习“穴位按摩”课程中,学生走进国医教室,借助人体穴位模型进行自主学习,找准穴位。走进医务室采访校医,询问穴位找的准不准。观看养生堂节目,学习穴位保健方法,了解到穴位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同学们还自发编写了预防感冒的穴位儿歌。

同时,一向不太重视眼保健操的同学,在了解了穴位按摩的好处之处,课下还主动对应眼保健操穴位图,找准穴位。同学们有了新的认识之后,眼操做得既规范又认真。

在“季节与情志”的课程学习中,同学们更是恍然大悟,原来天气可以影响人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原来人们常说的“秋风秋雨愁煞人”是有道理的,同时也学会了很多调节情绪的方法。

六、投身实践,调动社会参与

习主席曾经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在四季国医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注重引领学生参加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为家庭,为社区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

如在“季节与疾病预防”课程学习中,解了预防感冒的各种小妙招之后,有的孩子回家为家人熬预防感冒的养生粥,有的为父母泡养生茶。为亲人奉献浓浓的爱心,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感恩。家长们纷纷表示,没想到开设“四季国医”课程,家庭也收到了不少福利,孩子们的感恩之心温暖了家人。

除此之外,我进一步指导学生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带领学生制作中医药养生小卡片,到社区中发放,宣传健康理念、播撒中医知识,为社区生活、为家乡建设献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培养学生社会参与的意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发挥综合实践学科的优势,利用中医文化的精深,研发更丰富多彩的课程,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