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残留农药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2

食品中残留农药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朱晓霞

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浙江 杭州 310052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们每日所需的食物也会越来越多,但在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性问题屡见不鲜。所以,食品检测技术在检验食品安全性是否达标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并详细探讨食品中残留农药检测新技术,最后提出提高食品中残留农药检测质量的策略,以使我国食品检测结果越来越准确,食品安全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食品;残留农药;检测技术;新进展

导言:

食品在人类的生存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在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的现代社会,对食品中残留的农药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对农药的指标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为此,本文就针对食品中残留农药检测技术展开详细的探讨与分析,旨在提高食品的质量,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

1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分析

1.1 有机氯农药的危害

通常情况下,有机氯农药含有一定的毒素,会对人体产生慢性的影响。这种农药隐含在食品中,最终摄入到人体中,在肠道吸收之后,最终由脏器和脂肪含量较高的组织蓄积,当人体摄入量达到10mg/kg体重时,中毒现象便会出现,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有机氯农药使肝脏和神经细胞产生变性现象,对人体的肾、肝和神经中枢等造成相应的损害,最终增加白细胞的含量,严重者会出现贫血、恶心、头痛、易疲劳等病变。

1.2 有机磷农药的危害

有机磷农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通过呼吸、皮肤和胃肠,引发的症状是中毒,降低人、畜的活力,抑制血液中的胆碱酯酶,乙酰胆碱的分解能力将最终丧失,最终使人中毒。通常情况下,心跳加快、瞳孔缩小、出汗、肌肉颤动等是中毒的主要表现,严重的话,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会失常。在有机磷农药的长期摄入下,还会出现以下的病态现象:肝功能下降、血糖升高、白细胞吞噬功能减退等,最终导致突变和致癌。

2 食品中残留农药检测技术概述

2.1 检测前处理方法

由于农药种类多、理化性质各异、样品基质复杂,检测前要对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成分进行浓缩、提取和净化等处理,目的是防止基质中的干扰物质影响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前处理是农药残留检测的关键环节,在整个检测分析中的比重相当高,当前前处理技术已发展到相当程度,形成了索式提取法、振荡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加速溶剂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凝胶渗透色谱法、QuEChERS法等,现以QuEChERS法为例简要分析其特点。典型QuEChERS法分为盐析溶剂萃取、分散固相萃取清除两大步骤,具有分析范围广、分离后目标物特性不变、操作简单、处理快速、准确性好、精密度高、环保节约等优点,因而成为当前食品中残留农药检测前处理的首选方法。

2.2 样品检测方法

食品中残留农药检测分为仪器法和快速法两大类方法,前者为常规方法,特点是准确、全面、稳定性好,但也存在仪器较贵、操作繁琐、对人员专业技术要求高、不适用现场快速检测等不足,而后者一般可在2h内获得结果,可快速发现食品中的残留农药成分,但也存在不易获得定量结果、检测范围窄等问题。仪器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国标GB 23200系列标准大都为这一类方法。快速法包括免疫分析法、酶抑制法、生物传感器法、荧光法、显色剂法等。

3 食品中残留农药生物检测新技术

3.1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

此技术源于国外,不但可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可取得较好的萃取效果。所以早些年前就已应用到更国家中,并取得不错的口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与待检测物质相混合,通过机械化作业研磨成粉末状,并在外界环境中进行处理打到半干状态,使用不同溶剂来清理物质,实现对杂质的整体、全面清除。此技术是传统技术与现代化技术的融合,在传统净化的基础上,实现不断创新,大大提升提杂的精确性,在实际水果、蔬菜的农药残留物检测中应用广泛。

3.2 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

作为新兴的净化检测手段,超临界流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实际农药检测中应用广泛,主要是利用融合超临界流体与样品,对杂质进行提炼,进而保证样品可以被净化。此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更加环保,超临界流体具有无毒无污染的性质,即使大量使用,也不会增加威胁性。所以使用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可有效提升净化效率缩减提炼时间,保证环保,危害性极小。所以其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发展态势迅猛,拓展迅速。当前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个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而且呈现出快速的发展态势。

3.3 固相萃取法

此技术方法属于监测净化技术之一,主要是应用在基础监测中,在农药残留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其主要是根据农药中相同元素、成分、物质具有一定的相互吸引性,进而排除农药残留,实现农物净化。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主要采用固相萃取法对某一极性物质进行属性化监测,通过与监测样品的融合人,判断此物质是否与吸附物质具有相似的极性元素。利用极性物质表面对杂质的吸附实现对待监测样品的净化。

4 提高食品中残留农药检测质量的策略

4.1 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食品农药残留的各种检测方法

在食品的农药检测中,不同的检测手段都有一定的优缺点。这时就需要食品检验工作者熟练掌握不同的实验检测方式,以便食品检测工作者在食品检测过程中,可根据不同食品的待检成分采用不同的检测手段,甚至是联合使用多种食品检测手段,以判断食品检测的准确性。例如当食品检测人员在检测香菜中的拟除虫菊酯成分是否超标时,检测人员就要根据香菜中农药的检验特点去判断哪种食品检验方式更加适宜拟除虫菊酯的定性定量快速检测。食品检验员通过判断食品检测类型并采取合适的方法检测农药的残留成分,这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食品检测成本,甚至是让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可靠。

4.2 食品检测人员要及时观察检测仪器状况

食品检验员在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时肯定会使用相应的检验仪器和实验药品。所以,食品检验员在做食品安全性检测前,要留意实验设备是否出现故障,如果实验设备出现了故障并使用了该仪器进行食品检验,这就很有可能导致实验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受影响。因此食品检验员要及时观察实验仪器是否出现故障,倘若实验仪器出现了故障,需要及时报告上级,让检修人员对仪器进行检修。例如食品检验员在检测芹菜中的有机磷农药含量是否超标时,应当先检测仪器的使用是否出现了问题,如果仪器出现了故障,食品检验员要告知仪器检修员仪器哪里出现故障,其次要考虑更换芹菜的农药检测实验方法,以便让芹菜的有机磷农药的检测结果更可靠。

5 结语

综上可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高度重视,其中农药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食品中农药残留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危害,大大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必须在详细检测之后,提高食品的质量。在实际检测中,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以及固相萃取法等应用的范围较广,需要结合多种手段,对农药残留进行全方位检测,进一步增强农药检测的水平和正确性,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福冬.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J].2019.

[2]袁文洪,高宇明,易守敏.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J].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