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创新策略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2

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创新策略思考

马特 马维袖

1.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400700; 2. 重庆永川区张家初级中学 402188

【摘 要】中学德育工作是复杂艰巨的,是一项伟大的工作,需要家庭和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改变德育低效的现状,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修养,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让每个学生都有正确的三观,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建设储备有道德、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中学德育;德育教学;道德素质

在新教学改革背景下,现阶段在校学生不仅对学习成绩和知识有全新要求,而且也需要针对德育课程进行深入学习和改进。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分析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在德育工作中,作为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来提高需要更大帮助的学生,以便在帮助他们的同时逐步提高道德素质。

1将引领作为教学的第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告诉学生怎么样才是正确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行为当中找到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方向,促使学生可以在模仿当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让学生模仿自己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将更多学生的目光吸引,逐渐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彼此之间互帮互助,带动整个班级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教师的引领可以让学生形成榜样的意识,让学生能够争先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作为其他人进步的目标,逐渐营造一个积极的德育课堂。

例如,教师在班级当中应该提倡帮助他人,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观看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和学生讨论他们不会的题目。通过教师的展示让学生看到帮助同学的正确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模仿教师的行为,在帮助学生的过程当中逐渐培养同学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可以养成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品格,在学习过程当中持续影响更多的学生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优秀精神品格。教师对于表现优异的同学一定要给予鼓励,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德育教学中。

2开展专题道德讲堂活动

学生道德品格的形成,源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的合力。构建良好和谐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以质朴淳厚、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社会风尚熏陶,对中学生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一种新型道德传播方式,道德讲堂成为全国各地推崇的道德教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道德讲堂融入传统文化的传播,学生在《弟子规》等国学的学习中,能学习到"孝悌中信礼义廉耻"等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助推"爱国、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形成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在道德讲堂中设置道德模范人物故事的學习分享,传播社会正能量,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让学生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实效。

道德讲堂形式灵活,内容多样,开设可以因应教育的需要进行调整,针对学生容易产生抱怨情绪,可以适当开展感恩文化专题道德讲堂,引导学生懂得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感恩社会。结合校园教育现状,以及当代学生特点,灵活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可以有效促进道德要素内化为未成年人的精神内涵,使道德教化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引导性。

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德育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教师在制定德育教学工作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德育教学内容,让德育教学课堂有针对性。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公民知识,引导学生做一名合格的公民,有公共道德意识、文明意识。接着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告诉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遵守法律,不可以违背法律做一些伤人害己的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最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反映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面镜子。因此,教师在德育教学课堂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关怀,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努力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4心中有人,做"入心"德育

如果學生只是在认知上习得某种道德观念。即使拥有丰富的道德知识,只是表明一个人具有道德的可能性。如果只停留在学生"知道不知道"这个层面上。没有相应的行为是很难触及德育的根本问题。所以学校不能把"德育为首,德育为先"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在日常教育中做些平凡的事,努力使德育"入心",引起学生内在的情感共鸣。为此,要关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这三个维度。首先要从学生的道德认知入手,通过习得、报告、讨论等方式来解决认知问题,激发相应的认知情感。德育情感的培养实际上是渗透在德育过程,必须依赖于学校、社会、家庭、媒体、网络等合力共同促进。德育行为则要采用活动或实践的体验形式来培养,比如利用各种节日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学校必须认清社会环境的前提下,提升学校德育育人品质,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充分认识德育过程具有反复性,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只有不断反复"认知——情感——行为"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达到"入心"的德育目的,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

5完善德育评价体系

首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德育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转化成可操作的三维教学目标,使总目标细化、分解至不同的章节之中,令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要求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节课的同时,兼顾"整体观"和"优化观";德育教育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贴合,让中学生不仅从心底认同、奉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将其贯彻到自身的行动中。其次,实施多元化、科学化的德育评价,让家长、被教育者、教育者以共同参与评价,通过他评、互评以及自评相结合的形式使评价向多元性转变;要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等形式,不能简单地通过表彰、选拔、鉴定等手段进行德育评价,而是要重视个体的积极体验。

结语

总之,中学德育教育要实现"突围",教师不仅要关心德育内容的伦理方法、过程体验以及基础性能否真正被学生接受,而且要转变现有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的德育理念,通过上述措施保证德育的实效性,使德育目标与学生发展实现平衡协调。

参考文献

[1]赵彦平.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思路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114-115.

[2]苏年福,江乐忠,龙章聪.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思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4):113-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