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决定未来――简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习惯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习惯决定未来――简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习惯的策略

常艳雪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龙王乡初级中学 , 吉林 长春 130218

摘要:良好的解题习惯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关键。正所谓“习惯决定未来”,良好的解题习惯又是提升能力的关键一环,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无论哪一届的学生,他们在解题习惯上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他们解题能力的提升。本文从以初中生解题习惯中常见的几种问题入手分析,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科学纠正初中生不良解题习惯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习惯;解题效率

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未来,一个人成功与否与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好的习惯引导好的思维,好的思维引发优质的成果,这是很简单的因果关系。初中生生理和心理都趋于半成熟状态,这个时期的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更加强烈,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更加迫切,同样,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时期,从现阶段他们的不良解题习惯着手剖析,全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助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现阶段初中生不良解题习惯阐述

想要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拥有一套系统的解题模式,即审题习惯、分析习惯以及反思习惯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却发现大多数初中生并没有形成这一解题模式,存在以下不良解题习惯:

(一)审题过程混乱

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高效解题的开端,现阶段部分初中生在审题过程中存在符号混乱、概念不清、条件不清晰等问题。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是学习数学的基石,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点掌握不准的原因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数学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牢;二是希望迫切快速解题的心理,在审题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这些零碎知识点进行较好的综合处理,这也是造成学生审题过程中条件不清晰,对题意挖掘不够深刻的主要原因。

(二)思维不够灵活

分析题意是找寻解题突破口的关键,但是,大多数学生在分析题意的过程中,却存在思维桎梏,思绪受阻的现象。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解题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一旦碰到根,学生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韦达定理,却忽视了用根的定义。

(三)书写不够规范

在查阅学生试卷的时候,经常可以发现学生卷面杂乱、书写不够规范的情况。如字迹潦草、解题步骤过于省略,丢符号、多小数点、少小数点、数字抄写错误的现象屡见不鲜。首先,良好的书写是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重要体现,良好的卷面给人以神清气爽之感,更容易给阅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其次,良好的书面表达也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的必备的因子。习惯的本质就是在“扣细节”,而良好的解题习惯正是从多方面细节中扣出来了的优秀品质。

(四)不善于解题反思

无论是在检查学生作业还是批阅试卷的时候,总能发现学生落入同一个“坑”中,即做过的题错了又错。解题的结果只有对与错两个方面,若学生总是在同一道题或者同一类型题上出现错误,那么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他们并没有在第一次错的时候进行有效的错题反思,没有深究自身解题错误的原因,只是走马观花的跟着教师走了一遍正确的解题流程,意识上过于敷衍。

二、培养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几点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  

有效审题是高效解题的第一步,也是解题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审题能力差,不单单是基础知识不牢、马虎粗心等原因造成的,它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具体体现。所以,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审题审题是相当有必要的,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注重咬文嚼字

审题的过程实质就是阅读,离不开对相关文字、关键词、句子大义的理解,所以,加强学生“咬文嚼字”的本领是相当有必要的。如,可以提醒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搞清楚相关字词的意思,分清楚该关键词在不同条件之间所扮演的’“角色”,剖析出其中的条件关系。如“大于”“不大于”“正”“非正”“负”“非负”“减少”“减少到”等关键词所扮演的“角色”定位,还有如“若……那么”“已知……,问”等常见题意叙述方式背后的含义等。

2.深度挖掘隐藏条件

题目中的隐藏条件一般是指那些没有明确指出,却跟解题有直接关系的条件。隐藏条件的挖掘必须要跟已给出的条件进行一定的联合。解题过程中,学生思路不同的原因,大多是因为隐藏条件挖掘的不够彻底。所以,在日常解题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对隐藏条件的挖掘,多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条件去挖掘隐藏的条件,从而使其快速找到解题的正确方向。

(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解题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运转的过程,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维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解题习惯,提升他们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生在分析例题的过程中,时常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陷入自己创造的思维“陷阱”当中。因为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在解题的大多数情况中,更多的是模仿教师的解题技巧,很少去开发其他的解题思路,这也是导致他们经常出现“一题一解”现象的根本原因,所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掌握“一题多解”的技巧是相当有必要的。

例题: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之比为3:4:5,周长为60厘米,求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学生一边都会采用的常规做法:

引入一个未知数X,设三条边分别为3x、4x、5x,很快便能得到答案,x=5,三条边为15厘米、20厘米和25厘米;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解法,可以设三角形三条边中的两条边分别为x、y,x:y为3:4,x:(60-x-y)=3:5,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

解题不可一条路走到黑,适当的转变一下思路,尝试不同的解题方式,让学生在摸索中找到不同的思路,有效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灵活度,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解题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三)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习惯

解题规范、书写认真是提高解题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育中学生在数学解答上要“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所以,在解题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重视解题过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数学规范,简洁并且全面,不错写符号、错用公式和定理,更不能随意的舍弃步骤;

二是按照审题目标作答,答题适当的分步,宁可“多步”,也不可“少步”;

三是养成倒算的好习惯,看结果是否匹配原始条件。

按照如上步骤去进行解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既能保证书写规范和整洁,同时也能保证解题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四)准备错题本

针对学生错题一错再错的问题,笔者建议教师强制学生准备错题本的方式来避免。针对一些易错的题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其抄写在错题本上,并且要求学生将错题分析书写下来;此外,定期检查学生的错题本,抽查他们对错题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长此以往的坚持,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性进行错题反思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习惯决定未来,良好的解题习惯是提升解题效率的关键。所以,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明确自身职责,从初中生的不良习惯找寻突破口,努力帮助他们养成会审题、会思考、会书写、会反思的解题好习惯,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重视习题教学 提高解题能力[J]. 相建.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3(02)

[2]探寻模型 感悟思想 掌握方法——一道中考题的探究[J]. 李明树. 中学数学. 2016(12)

[3]展示思维过程 提高解题能力——浅谈物理习题教学的策略[J]. 李德芳.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