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对林业经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对林业经济的影响

王清会 黄远

盘州市柏果镇生态旅游服务中心

摘要:林业是我国的重要行业,林业每年会为我国社会创造出大量的经济效益,通过林业生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的社会问题频发,以生态破坏为首的各种环境问题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政府部门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实现林业生产与环境生态建设同步进行,建立新型的林业产业结构。针对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林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关性意见。

关键词: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林业经济;影响

引言

文明在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与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在碳排放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江苏林业产业基础薄弱,资源利用效率、科技成果结合效率、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政府对林业产业体制机制的支持还不够充分,产业的规模、结构、质量、品牌,以及产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等方面较之林业产业发达的地区还有一定差距。因而,本文立足于江苏省,从低碳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近年来林业产业结构和林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探讨如何使二者结合以达到增效作用。

1概述

1.1林业产业结构

林业产业结构就是组成林业的各种产业中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从产业结构量上来看,就是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而从产业结构质上来看,主要包括各产业的技术素质、组织结构和关联方式。林业产业结构按照三次产业划分,可以分为第一产业:营林生产产业;第二产业:加工制作产业;第三产业: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

1.2林业经济

林业经济是指林业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组织管理,包括正确处理林业生产和再生产中各方面的经济关系,组织和协调林业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1.3林业低碳经济

林业低碳经济是指在林业经济活动过程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减少林业碳源,增加森林碳汇的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其目的是通过源头和过程控制,降低林业碳源效应,增强森林碳汇功能和追求绿色经济,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更多的林业经济产出。

2影响林业长期发展的主要诱因

2.1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林业类型多以一些经济运作周期短、收益小的树种为主,对珍稀树种和特技木材的供应相对缺乏。从行业整体来看,其产业机构十分不均衡,致使林业经济发展相对保守,不利于健康长远的发展,亟待科学有效的结构转型。除此之外,我国领土辽阔,各地区间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情况差异较大,这使得我国林业整体发展不平衡。例如,有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管理机制和设备配备完全,居民整体文化程度较高,拥有先进的发展观念和法治意识,因而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农林产业体系;但也有部分地区,受地理位置和自身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现对较低,即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很难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甚至会对林业资源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2.2林业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

由于我国多数林场、林地均位于一些尚未开发的偏远地区,受当地经济发展和交通情况的限制,管理人员通常不具备科学的发展意识和充沛的管理知识,“乱砍滥伐”“监守自盗”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对我国本就遭受重挫的林业资源造成进一步的破坏,还会严重阻碍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多数经营者并没有制定长远的生产经营战略,对科学发展观念没有进行透彻的理解,从而走入重利益而轻发展的思维误区。此外,各级政府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支持和保护的力度都有待加强,没有形成健全完备的法律规范,相关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和管理体系也存在着一定的漏洞。

3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林业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

林业产业结构可以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而林业经济又能促进林业产业结构的完善,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3.1通过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增长林业财产性收入

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转变。其一方面通过放活经营权、划分林木所有权,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使农民获得丰富的生产资料,进而激发其发展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使得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在林业生产要素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其通过培育林业发展的市场主体,来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求,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此外,改革集体林权制度能够建立更为明确的林业经营制度,提高了广大农民爱林护林的自觉性和造林育林的积极性,这有利于生态文明更好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劳动生产要点发生了偏移

林业生产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有许多因素会对林业经济造成影响,其中劳动生产要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会直接决定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效果。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这个因素也必须得到相应的调整。必须对劳动力进行更加高效的配置,才能满足当前的林业生产需求。在实际的林业生产过程中,要遵循人人参与的原则,政府部门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加强民众的参与,激发民众的工作热情,让他们认识到林业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加强对林业生产的保护。

4林业产业结构推动林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4.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展如火如荼,包括子午岭在内的西北地区林业产业中第一产业的占比逐渐降低,二、三产业占比稳中有升。但相对于全国水平来说,甘肃子午岭地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稍有落后。以甘肃省为例,当地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目标为,最大化第三产业在林业产业结构中的占比,且二、三产业在林业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70%以上。该发展目标的提出并不等于忽视第一产业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恰恰相反,基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应将第一产业作为发展基础而不断夯实,同时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4.2建立健全林业产业体系加强集约化程度

第一,基于江苏省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生态文明产业。第二,顺应林业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林业产业不断调整,使林业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第三,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的经营方式,大力开发新兴产业、第三产业,扩大江苏省林业产业在全国的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政府应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基地的适度规模经营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集约化经营程度。

结语

作为我国的重点行业,林业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林业的生产,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要想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林业的重要作用,林业部门要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积极的调整,发展林业的第二产业结构。同时,要争取更多的地方性企业支持,通过这样的方式,带动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的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雨馨,张智光.长江经济带林业产业集聚与发展态势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9(6):83-86.

[2]高海飞.生态林业发展中现代林业技术的作用及创新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23):130-131.

[3]张虎.我国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发展的政治经济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9(16):17-19.

[4]刘玉玲,林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J].科学技术创新,2017(17):3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