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鸡传染性腺胃炎的病因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一例鸡传染性腺胃炎的病因探究

沈观兴 骆义英

(吴川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吴川 524500 )

摘要:本文对鸡群的鸡传染性腺胃炎进行病因探究,通过生产数据分析、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并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测,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SPF鸡胚培养,血凝实验等方法对采集的病料进行检测。结果为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阳性,病毒无血凝性。本研究结果为该病的诊断及后续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鸡;传染性腺胃炎;RT-PCR

鸡传染性腺胃炎是一种以腺胃肿大,腺胃乳头出血、溃疡为特征的肉鸡传染病,该病多发于雏鸡,不同品种及日龄的鸡均有发病,主要表现为生长停滞、羽毛生长不良和消瘦,且病程长,死淘率高,严重影响养鸡业的经济效益。

1 实验方法

1.1 SPF鸡胚接种

接种前的准备,将鸡腺胃组织加入PBS进行研磨成匀浆,并置于离心机中进行5000r/min转速下离心五分钟,取上清在超净台中用滤器过滤细菌。

照蛋以铅笔划出气室、胚胎的位置。

用锥子在酒精灯火焰烧灼消毒后,在气室顶端和气室下沿无血管处各钻一小孔,随后利用注射器吸取过滤后的上清以及鸡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针头从气室下沿小孔处插入,深1.5cm,即已穿过了外壳膜且距胚胎有半指距离,注射量0.1mL。注射后以石蜡封闭小孔,置37.5℃恒温箱中直立孵育。

1.2 SPF鸡胚观察 接种24h后,每天照蛋2次,观察是否可见清晰的血管,明显的胎动,以及血管网是否丰满。

第一,1%红细胞制备。由鸡翅下静脉无菌采取抗凝血10ml;1000r/min离心5min,吸弃上清液体及白细胞层;加入适量PBS重悬清洗,1000r/min离心5mim,吸弃上清液体及白细胞层;重复前一步骤2次;最后一次吸弃上清后沉淀即为红细胞,吸取1ml红细胞加入99ml PBS重悬即制得1%红细胞悬液,于4℃保存。

第二,血凝实验。用PBS(生理盐水)铺板:采用50ul体系进行试验。调节移液器至25ul,吸取PBS缓冲液加入96孔血凝板中;倍比稀释:吸取25ul待检样品(为收集的鸡胚尿囊液)依次加入第1纵排孔中,吹打15下后吸取25ul再加入第2纵排孔,再吹打15下,吸取25微升加入第3纵排孔中,依次类推,直至第11纵排孔,吹打混匀后吸25ul后连同吸头一起弃去,最后一纵排为阴性对照。每块平板的第一横排均为鸡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对照;加红细胞:加1%红细胞,每孔25微升,然后置于37℃温箱反应40分钟,观察结果。

第三,引物。IBDV引物1:上游引物IBVS1F1(5’to 3’):TTAAATGGTGATCTTGTT,

下游引物IBVS1R1(5’to 3’):AGTAAAAGGATAAAAGCC;IBDV引物2:上游引物IBVS1F2(5’to 3’):AGATGGCTTTTATCCTTT,下游引物IBVS1R2(5’to 3’):CCACCAGACACTACAAAC。

第四,病料基因组提取。使用Takara Viral RNA试剂盒提取RNA,取10mg病料进行液氮研磨,之后加入200μL PBS溶液或RNase free H20;加入200μL的Buffer VGB,20μL的Proteinase K和1.0μL的Carrier RNA充分混匀于56℃水浴温浴10分钟;向裂解液中加入200μL无水乙醇充分吸达混匀;将spin column安置于collection Tube上,溶液移至spin column中,12000rpm离心2分钟弃滤液;将500μL的Buffer RWA加入至spin column中,12000rpm离心1分钟弃滤液;将700μL的Buffer RWB加入至spin column中,12000rpm离心一分钟弃滤液(请确认Buffer RWB已经加入了指定体积的100%乙醇,请于spin column管壁四周加入Buffer RWB这样有助于完全沾附于管壁上的盐分);重复上一步操作步骤;将spin column安置于collection Tube上,12000rpm离心2分钟(空离);将spin column安置于新的1.5mL RNase free collection Tube上,在spin column膜的中央处加入30-50μL 的RNase free dH2O。室温静置5分钟;12000rpm离心2分钟洗脱RNA。

第五,cDNA的制备。将提取的RNA按照逆转录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先加入5ul的RNase free H2O,之后加入1ul的Random hexamers与2ul的总RNA(约500ng),65℃加热5分钟,迅速置于冰上骤冷,并在冰上静置2min,最后加入10ul的2X RT Mix和2ul的HiScript II Enzyme Mix,用移液器轻轻吹打混匀。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第一链cDNA合成反应:25℃保持5min;50℃保持45min;85℃保持2min。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统计数据

临床检查发现发病鸡多呈现冠髯苍白、萎缩,可视粘膜苍白,腹部肿大,腿部皮肤发绀、触摸发凉等症状。

病理剖检发现部分病鸡腺胃肿胀,呈乳白色,腺胃壁增厚、水肿,切开后自然呈月芽状蜷曲,指压可流出浆液性液体。腺胃黏膜肿胀变厚,乳头肿胀呈不规则突出、变形。粘膜出血、溃疡,有的乳头已融合,界限不清。肌胃胃壁有溃疡和增厚症状。

采样肉鸡养殖场的死淘情况:自6日龄起雏鸡死亡率突然增加,且高居不下,病鸡均腹部肿大且腹部发绀。符合鸡传染性腺胃炎流行特点。

2.2 SPF鸡胚接种培养结果

SPF鸡胚接种后置于恒温温箱培养,每日照蛋观察,持续一周,除作为阳性对照的鸡胚(接入鸡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全身出现出血点现象外,鸡胚均正常,无死亡及病变现象。培养结束后收集已接种病样的鸡胚尿囊液,用为之后血凝实验的样品。病样鸡胚本应传代培养3代,因病样接种的鸡胚均无出现死亡现象,故在实验过程中只进行了一代的鸡胚培养。

2.3 血凝实验结果

用收集的鸡胚尿囊液进行血凝实验,检测病原是否具有血凝性,以此缩小病原范围,实验中阳性对照为鸡新城疫阳性病毒血清。第一组为鸡新城疫阳性病毒血清,出现明显血凝现象,而加入病样尿囊液的孔红细胞均沉淀至孔底,故病样所含病原并不具有血凝性。

3 讨论

本实验提取病毒基因组采用的是Takara Viral RNA试剂盒。为进一步提取更多量的核酸,并增加提取核酸的反应性,可采取下列措施:在使用Buffer RWA和 Buffer RWB清洗膜的时候,沿Spin Column的管壁四周加入,这样可提高清洗效果,使清洗更彻底;在最后一步向Column中加洗脱液之前,要将Column在室温下静置足够长的时间除去残留的乙醇。

综合以上情况,对该肉鸡养殖场提供以下防治建议:第一,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针对鸡传染性腺胃炎进行治疗,应对鸡群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保持鸡舍良好通风条件,减小肉鸡的应激。同时时刻注意鸡舍的温度。卫生与消毒工作也应贯穿于养鸡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第二,鸡群引种,尽量选择合作过并且没有发生过鸡腺胃炎的企业购买鸡苗。因鸡传染性腺胃炎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故也必须从没有发生过鸡腺胃炎的地区的种鸡场引种。采样批次发病较以往批次严重,极有可能是因为更换了鸡苗供应的企业。第三,非传染因素的病因也要给予重视,鸡饲料要经常检查是否发霉,饲料霉菌毒素过高也极容易引发疫病。第四,可适量减少饲料中硫酸铜的添加量,硫酸铜虽价格低廉且具有促进生长,抑制真菌的作用,但高浓度的硫酸铜会刺激禽胃肠黏膜,以致腺胃黏膜出血,呈淡绿色;肌胃糜烂、坏死等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刘国荣. 鸡传染性腺胃炎的免疫学研究[D].聊城大学,2015.

[2]刘国荣,刘文强,刘芳芳,刘豪.鸡传染性腺胃炎的流行及病因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4,41(10):257-260.

[3]李静,杨兰芝,段纲.浅谈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及其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06):14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