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桩基工程中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高层建筑桩基工程中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高伟伦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保证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企业应在桩基施工间有效应用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有效加固处理,从而更好的控制施工质量,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高层建筑;桩基础;注浆施工技术

1 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原理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的预期强度,施工人员应合理采用桩端后注浆技术,将水泥浆液注入高压注浆泵与预埋注浆管中,或者当浆液达到桩端疏松部位后,混合水泥与其他注浆材料,保证混凝土具备较高强度,通过水泥浆的不断注入使其更好的渗入至持力层中,切实增大钻孔桩承受压力的面积。对此,施工人员在采用注浆施工技术时,应增压并充填钻孔桩,确保桩端土层的密集性,提高桩端压力,保证土层的固集效果,使桩底沉渣可以被充分压密,不断增大持力层的加固效果,为桩间施工提供良好条件,通过增大桩端土地承载力的基础上,不断加固桩基,保证施工效果。

2 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工程采用钻孔桩施工技术,利用水泥浆防护桩孔,且钻孔桩的持力层为粉质黏土,之后保证注浆技术使用流程的合理性。当采用注浆技术时,钻孔桩长度应大于14m,进入持力层长度约为4m。当不采用注浆技术时,钻孔桩长度应大于16m,进入持力层的长度约为6m。同时,在采用注浆技术后,单桩承载压力明显增大,原单桩承载力为650kN,注浆后可以达到1120kN。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持力层出现异常问题,则应立即根据施工规范处理,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注浆流程,保证合理性。

3 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

3.1 加工制作注浆管

一方面,为了保证注浆管的连接效果,提高强度,应合理选择注浆管,一般选择直径为25mm、壁厚为3mm的钢管,利用丝扣连接注浆管。另一方面应利用加工注浆头完成注浆工作,将浆孔的直径设置为5mm,保证合理的间隔距离,之后端部利用胶带密封,使用铁丝缠绕[1]

3.2 布置注浆管

本次施工过程中,桩基直径可以达到600mm,并将对称的两根钢管设置于钢筋笼中,作为注浆管,底部对桩底长约50cm,顶部比地面高出30cm,为此后的注浆施工提供更多方便。

3.3 安装注浆管

注浆管安装时应有效采用以下方法,在桩孔前放置钢筋笼,内侧放置预设于桩底部的注浆管,并保证均匀分布,确保平行于主筋,放置后根据2~3cm的间隔绑扎主筋,注浆管应进入桩土层约50cm。顶部高出地面30cm,做好孔口的固定工作,在放下钢筋笼前准确测量孔深。在安装管路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做好现场的检查工作,利用止水带缠绕螺丝,并连接管路。在放好一节管后,应注水检查密封性,一旦发现漏水问题应及时抬起钢筋笼检查,及时处理施工漏点。

3.4 压水试验

在开始注浆前应合理进行压水试验,设置合理的施工流程,确保注浆设备保持良好的封闭性,稳定运行。并同时确定浆液的起始浓度、配合比以及适宜初压等。除此之外。通过压水试验保证管道的畅通性,将细粒与沉渣加压至加固区域,且还应将压水量控制在0.2m3,连续注水1~2min。

3.5 注浆施工

首先应明确施工技术参数,应利用纯水泥浆进行注浆,保证水灰比为0.5~0.6,且在使用水泥前应做好磨细处理,保证各桩的水泥注入量不得小于2t。期间还应设定注浆压力不得超过1MPa,设置合理的注浆时间间隔,一般控制在12h内。注浆时单位时间的注浆量应为30~40L,混凝土施工结束后的12h内可以进行请水劈通。当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的70%时,或者完成浇筑7~10d后便可以开始注浆。为了充分减少施工干扰,应保证注浆作业点与成孔位置保持在5m以上。其次应保证注浆设备的合理选择,注浆时需要使用导管、注浆泵以及搅拌桶等设备,应保证不同设备的协调性,且高压注浆泵的功率应达到78.5kW,且还应为注浆泵设置压力表,及时测量注浆压力。在选择搅拌机时应结合注浆设备型号,且在使用所有设备前均应进行校正校验,保证负荷施工要求。最后应严格控制注浆流程,搅拌水泥最为关键的则是做好水泥浆配比工作,确定合理水量并标记。在水泥浆混合均匀后,利用过滤网完成过滤工作,避免管路中调入颗粒,保证管路畅通与压力稳定。利用三通连接导管与注浆管,保证接口的严密性,避免注浆期间出现泄压与泄漏问题。实际注浆压力会偏高,此时施工人员应密切关注浆液与压力表的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当注浆量达到标准后,工作人员在关闭三通下阀门的基础上,打开上阀门,避免注浆通过水泥浆管溢出。当出现以下问题时,为了保证注浆量与注浆压力满足设计要求,应立即停止注浆;注浆时实际浆量应达到设计标准的80%以上,保证不小于2MPa的注浆压力。当注浆时发现压力达不到标准值时,或者地面冒浆时,则应采用间歇注浆方法,保证间隔时间在30~60min,确保合理的浆液水灰比。

[2]完成注浆工作后,工作人员还应及时记录相关数据,并利用清水冲洗管路,为此后的施工提供条件。

3.6 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

操作人员在采用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时,应合理加工制作并绑扎焊接注浆头,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施工流程,并为成品设置防护措施,在严格控制施工流程的基础上,保证监测信息的动态反馈。实际施工期间,工作人员还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一是利用铁丝扣连接注浆管,利用管箍做好注浆管的连接工作,并孔口顶口进行满焊,在下一道工序开始施工前,工作人员应做好检查工作。二是注浆管与钢筋笼利用铅丝进行绑扎,靠近桩端注浆管与主筋,在绑扎与固定的基础上,找平纵筋底部,应设置合理的加劲箍位置。三是牢固焊接与密封空孔段的注浆导管。四是在下方钢筋笼时,应反复扭动,保证在孔底放置下端导管,避免悬吊。五是在注浆前做好检查与审核工作,合格后才可以开始注浆。六是定期做好注浆基桩导管留口的检查工作,设定保护措施。七是注浆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记录施工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八是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管理队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整改发现的安全隐患,避免故障问题的发生。对此,在施工前,全体人员均应参与技术与安全交底工作。[3]

3.7 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当前高层建筑行业的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实际施工期间依然存在较多质量问题。对此,施工人员应及时针对隐患问题做好合理施工,确保正确采用施工技术,最大程度的降低施工期间的风险与不安全问题。比如当注浆压力大于10MPa时,工作人员无法顺利打开压浆喷头,此时表明喷头已经损坏,无法产生压力,应利用另一根管进行压浆补充。当压浆期间出现水泥冒浆问题时,应停止作业,并待压浆量保持正常后恢复施工。同时,还应保证合理的桩端水泥量,确定水泥浆配比,保证在2t以上,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涌水量。在压浆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先完成周围桩的施工工作,形成封闭圈,提高压浆质量。当压浆量不合理时,工作人员还应采用调整措施。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合理的连接方式,提升桩基的施工质量。

4 结束语

桩端后注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桩基的承载力,通过实际应用可知,注浆质量合格,达到了预期的使用效果,企业采用的注浆施工技术合理可行,可以为此后高层建筑桩基工程的施工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振中.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桩端后压浆技术的应用[J].居业,2016(08):77-78.

[2]陈华越.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8(03):160-161.

[3]祁福富.福州地区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9(04):2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