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3

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李媛

青岛工学院,山东省 青岛市 266300

摘要:英语教学是大学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素质养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以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养成为导向开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创新形式,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大学英语学科教学实施中,转变思想教育观念,重视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内容、方法,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性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跨文化意识

引言

英语教育的发展在中国已经持续多年,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呼唤在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意识教育的到来。对其教育的目的,在于回归英语语言本身的属性。但是限制于中华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异,需要经由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高校英语教育阶段,为了使学生以后能够真正的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就需要在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 内涵阐释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国家及文化背景下的人在人际交流与交往中的语言活动。正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物如此,人更不例外。每个生命个体的生长环境和文化背景都有着极大的差异,无论是物质生活和社会环境,还是人类的宗教信仰,都有着极其明显的不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所衍生出来的社会文化、语言表达、风俗民情也都各不相同,因此,生活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他们在人际交流与交往的过程中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彼此的交流与情感的表达。因此,要缩小这种差异,势必要求语言使用者具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及时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进而在相互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增进情感的表达和距离。

2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价值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就英语和汉语不同的语言文化交流背景展开充分分析,并对英语单词的音韵组合与英语字词之间的比较进行细致讲解,加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同时针对西方社会不同现象的文化内涵、思维内涵和社会价值、社会习俗予以详细说明。和东方相比,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社会风俗明显不同,在教学中应对文化差异做正确解读。

2.1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养成与培养,有利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学科教育模式,以文化为载体,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与培育。从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自觉培养层面来看,大学生文化自信、自觉培养效度较低,甚至一些大学生还持有崇洋媚外的思想认知,这进一步削弱了我国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大学英语教学为文化传递载体,不仅以英语课程知识传递西方文化,更以英语课程知识传递中国文化,引领大学生进行文化比较,意识到我国文化的内在魅力,以此使大学生成为我国文化传承者、弘扬者,推进我国文化的发展[1]

2.2激发大学生英语学科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以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养成与培育为导向开展的大学英语课程教育模式,需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教学形式、教学模式等的创新与优化,这为大学生英语课程学习提供了新的教育环境,以此培育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一方面,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养成与培育过程中,教师遵从人才培养要求,优化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本着一切为大学生能力、素养培养为原则,使大学生能够在英语语言活动开展时主动、积极地融入英语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在大学英语凸显文化育人教育过程中,针对英语知识、技能的传递,教师会在备课中挖掘相关的文化知识内容,将文化同英语单词或者句型、语法知识一同传递给大学生,使大学生知晓知识文化的内容,诸如艺术内容、经济内容、政治内容、风俗内容、礼仪内容等,带动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

2.3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语言类课程教学的宗旨是运用,通过具体场景的设定引领大学生融入场景中,感染大学生,带动大学生的情感,使大学生通过环境效度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将自身所想、所感进行表达,培育学生良好的英语学科素养。同理,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养成与培育过程中,通过文化的融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引领大学生融入文化氛围中感受文化气息、魅力,拓宽大学生文化知识面,使大学生在文化氛围中表述自己,以此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2]

3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路径

3.1充分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世界上诸多国家均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历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的文化平等思想,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所有文化的存在均具有一定的意义,文化之间的地位是相等的,从而可以让学生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用公平的眼光看待原文的表述含义,防止个人情感因素影响翻译结果。公平对待不同文化内容,同时对不同文化理念予以尊重,可以促进英语翻译准确性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积极鼓励,让其有效融合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借助更贴切的中国词汇和语句表述英语原文的含义,从而将英语传递西方文化的作用顺利实现。借助渗透不同文化意义,可以促进英语翻译学习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效果增强。学生借助翻译,加深对不同国家文化优势的理解,从而促进英语翻译水平有效提高。如,在中国文化中,在形容狗的时候贬义居多,而在西方文化中狗的褒义成分更大,如对一个人非常幸运进行形容的时候,可以用“a lucky dog”。借助理解和尊重西方文化,遇到相似的英语内容时,便可以给予学生帮助,使其更加高效借助英语思维展开翻译

[3]

3.2提升高校英语教师跨文化英语教学能力

教育思维和考核标准的变革,要求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进行变革。作为一线实施者的高校英语老师,其要应随时代发展的趋势,拔高自身的跨文化英语授课水平。我国高校的英语老师都属于经过层层严格的学历考试才进入到高校师资队伍当中的,他们具有较为扎实的语言理论知识。但是,在英语国家历史文化,风俗民情,语言习惯等方面其知识储量整体水平明显不足,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欠缺。再加上我国传统英语教育惯性,已经习惯了语言本身的教育,要转变到英语文化领域,高校教师还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提高。首先是自身有关英语文化的知识储备能力,看看高校教师是不是具有英语国家文化知识,这是其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其次,要看高校教师能够将英语国家文化教授给学生的能力和方法。

3.3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新时代下跨文化交际日趋密切的情况下,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一些教师还沿袭着传统的“教教材”的英语教学方式,一味地讲解教材和分析教材,使得大学生对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早已丧失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而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深入研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方向,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有效渗透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构建全新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这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便不能只传授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短语搭配等基础性知识,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结合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不断地向学生进行渗透,在丰富英语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使得高校大学生自身英语语言的实用性得到加强。唯有秉持这种教学观念,才能将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工作得以有效地落实,使得大学生能够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有效生成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4大学英语学科教学方法的创新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养成与培育中,以文化为导向,重视语言文化语境的创设。而大学英语文化语境的打造,需要教学方法的创新支撑,营造良好的大学英语交际氛围,实现大学生英语语言合理运用模式。与此同时,推进英语学科教学方法的革新,突破传统大学英语授课模式的沉闷性,为大学生提供语言输出平台,使大学生借助文化效度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述自己,这为大学生听说读写译有效性锻炼提供契机。因此,在大学英语学科中,以文化为导向,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育,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并且教师可以融会贯通地将这些教学方法一同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4]

教师在教学方法运用中,需要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育形式及文化教育内容,打造适合大学生交流的文化语境,让大学生在交流中深入理解文化内容,包含中西方文化,以此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彰显大学英语学科育人价值。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养成中,教师可以开展多元化文化交流活动,诸如中西方文化交流活动、主题文化活动等,增强大学生参与兴趣,使大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以此促进大学生成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3.5搭建互动课堂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倡导的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主题式的情景对话与交流,让高校大学生在特定的情景对话与交流中不断生成跨文化交际能力。这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而搭建互动式的交流平台,使得大学生得以英语课堂的情景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而后,再引导大学生根据其所发现的问题,去深入地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直至能够正确表达该情景下的英语语言的特定意义,能够与他人进行准确有效地语言交流。

比如,在教学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优雅的手》一文中,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理解作者采用多种手法极力刻画克拉克夫人的优雅,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脱离英语文化背景而去单一地去理解和解读文本。因此,教师要秉承中西文化的差异,引导思考有关死亡与自然的话题,进而让大学生们围绕这一话题,结合自己对中西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开展互动式英语课堂探究学习,从而深入重新审视有关死亡的认识,使得大学生得以这一话题的交流与互动中,提升其审美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6在课堂外积极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

除了课堂内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外,要鼓励学生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多多参与课外英语跨文化交流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将学生组织起来,在一个特意营造的英语语言环境下,鼓励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相互之间进行运用。这种活动不限形式,小品、辩论赛、对话、小组讨论都被允许,关键是要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以英语真实应用为标准,有条件的可以聘请外教作为活动指导,以实现跨文化交流活动的真实感。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拥有很多的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学校和所在城市的资源,通过在外贸公司和外企实践,与外国人交朋友等方式在锻炼自己的跨文化交流技能[5]

结束语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与世界的各种交流越趋广泛,英语作为一项与世界沟通的工具被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所重视。当前我国英语教育已经从娃娃抓起,直到高等教育阶段,实现了全覆盖。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要转变教育思路,将跨文化意识培养作为大学语教育的重要方面,从而更加有利于大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张健.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2):159-160.

[2]徐丽娟.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策略[J].现代教育,2015(16):89

[3]谢芳.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海外英语,2018,13(13).

[4]李婷婷.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长江丛刊,2016,19(16).

[5]孙祝斌.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林区教学,20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