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实施要求与举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浅谈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实施要求与举措

税小艳

国网四川射洪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 射洪市 629200

【摘要】近些年,随着智能变电站广泛推广与大量投入,探究如何加强智能变电站科学运行维护管理已经成为了电力系统日常管理的重点内容。在智能变电站的维护管理过程中,笔者结合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工作实践,综合传统变电站的先进运维管理经验浅析如何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或消灭设备异常或故障,以资广大基层变电运维工作者探讨与借鉴,协力确保智能变电站运行的经济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因智能变电站故障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关键字】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实施要求;举措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地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智能变电站已成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因智能变电站接线方式更加简单,布线更方便,设备整合更智能等)与传统变电站的巨大差异性,导致其在运维管理、设备管理及技术支撑等方面都提出了比传统变电站更高的要求。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就“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实施”进行探究及讨论,希望能够对一些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人员在遇到相关问题时有所帮助。

1. 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

众所周知,变电站的核心功能是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流向、调整电压及组合电网等,它的安全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力系统供电质量、效率、安全性与稳定性。智能变电站是在传统变电站和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上升级、发展而来,它不仅具备传统变电站核心功能与数字化辨析能力,更重要的是采用集成低碳的智能设备实现了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等强大功能,例如它可以在实时监测各项设备运状态的基础上,实现对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在特殊情况下,这可能有效保障电力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安全性。

在技术特点方面,智能变电站“三层两网”的结构真正实现了设备配置的智能化,信息互享的智能化及远控与操作的智能化。一是真正从源头上实现了对相关设备状态、参数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共享,为变电运行管理与维护等工作提供及时、可靠的参考数据及分析判断依据,解决了以往变电站设备独立分散、监视、量测功能单一、信息难以共享以及人力劳动成本高等难题;二是其结构虽然看似简单紧凑、但随处可见高度集成的电子技术应用,设备状态监测与参数信息采集元件直接嵌入其中,所有设备在逻辑层面上连接为一体,减少了变电站占地及设备重复配置等问题,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三是运行智能化,智能变电站可以根据电网和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或预先的计划输入,来实现自动或远程手动调整配电、变电、输电,满足市场用电需求、保护电力系统安全,为变电站的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提供了可能性,从而大大节约人力成本。

2.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实施的要求

智能变电站广泛投入运行后,大多采取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模式。但是智能变电站新技术的应用,无人值守的运维模式绝不意味着靠智能设备自检即可完成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相反对变电运维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诸如定期设备状态评价、设备周期巡视维护、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巡视维护、周期熄灯巡视及设备红外测温等工作更应重视。一般来说,每 30天内应完成一次对智能变电站设备全面的巡视检查,每 60天应完成一次对于线路设备的全面巡视检查,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落实检查工作,但周期应保持在 90天 内。如发现问题较大的设备或隐患,需要及时汇报、分析判断、隔离或处理,并根据实际调整检修设备的计划周期。

智能变电站进行维护,需要结合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参照变电站运行维护基本要求,编制并按周期完善或充实“一站一案”、运行规程、操作规程及标准化作业卡等。实际工作中,应分工明确,落实到人,痕迹整理防止运维工作流于形式,以保证运行维护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3.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实施有效举措

3.1 建立良好的日常维护工作体系

变电站运行维护是是变电运行工作的日常工作,更是一项长期而不间隔的核心工作。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力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与供电可靠性。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的日常维护工作体系,才能确保变电运维工作的逗硬落实。首先,保证有效的作业维护制度,合理安排设备巡视维护周期及人员,强化站端设备管理工作;其次,对各项监控设备适时更新,合理安排人员监守,实现各项设备远程监控工作,从而科学分析变电站传送运营状况及异常或故障;最后,应当定期检测其中的各项工作环节,并使用高频检测技术与红外线设备测温技术,确保变电站的设备运行正常,尽可能将事故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3.2 建立标准的机器人智能检测体系

智能变电站在日常运行维护逐步引入了机器人巡检系统。机器人巡检手段、检测指标及判别、作业流程和方法等都应具备可操作性,否则机器人功能先进性中无从体现。因此应以行业标准为指导,整合机器人技术,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导航定位技术等,并据实形成标准化智能检测体系以确保实现智能变电站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全自主智能巡检和监控,降低智能变电站运维成本的同时,提高正常巡检作业质量,长久实现站端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3.3 强化网络交换机管理维护工作

智能变电站先进而特殊的接线方式(二次回路的光纤连接),大大增加交换链接的数目。交换机在智能变电站各层级数量较多,相应各交换机端口数量过多,导致可能会发生连接工作的失误,所以应强化网络交换机管理维护工作。各交换机应有明确的标识,光纤连接对应各个端口的连接情况亦应有明确标识,多余端口应以封闭,以免后期在运行维护中有所不便,干扰设备的正常维护作业。应当更加合理管理端口定位光纤,并尽量将其在施工设计图纸中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完善环境的管理工作,以免光纤设备中的结构有杂物干扰,致使设备发生损坏,保护智能变电站工作的日常开展。

3.4营造良好的设备工作环境

智能变电站中的工作还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所以要对其有足够重视。智能变电站中的微机系统、交换系统较多,因此需要在科学的布局规划中进行设置。在检查智能变电站中的工作环境时,应保证其装置具备正常的散热功能并检查散热装置能否正常工作;保证室内良好的环境通风条件,避免环境温度较高引发变电站中的设备故障。此外,还应当定期加强对智能变电站周边环境治理,如山体有无滑坡、林木有无压线、防洪沟道是否通畅、站内建筑有无漏雨及垮塌等,并制定严格的作业标准流程以及管理标准,由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落实于作业标准卡,并定期保养设备中的重要厂区,推动设备在清洁的环境条件下工作运行。

3.5 全面提升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随着变电运维一体系进程的推进,加之智能变电站的高技术要求,相应对变电运维人员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强化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与工作责任心的同时,应促使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掌握相关的安全生产相关规程及作业流程,并熟练应用于工作进程中。一要全面抓紧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如带电检测、蓄电池充放电试验及地电波检测等运维一体化作业项目(合计多达100项);二是全面提升作业人员的紧急事故时应急应变处理能力,加强各类型案例学习,积极开展各类事故演练,做好特殊情况下的事故预想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急应变能力的有益途径,促使变电运维作业人员不断强化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三要要求变电运维人员掌握计算机办公系统系列软件。我国变电运维作业管理水平也提高到一定水平,智能终端、各类运维管理作业平台等都要求电脑完成,只有具备相应的现代电脑知识,才可能胜任变电运维工作。

4.结束语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实施既专业,又繁琐。作为变电运维人员,只有不断适应新设备、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不间隔地学习,全面提升自我业务技能水平与专业素养,才能优化变电运维工作,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才能有效保障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电力需求。

参考文献:

[1]瞿佳.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5,18(16):79-88.

[2]李霖.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探讨[J].硅谷,2018,19(04):124-137.

[3]肖梁.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9,24(22):13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