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巡检策略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架空输电线路巡检策略的研究

陈昆

国网长治供电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

摘要:电力资源是确保当前社会生产和生活稳定运行的基础能源,所以当前加强输电线路的巡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得电力运输更加稳定,降低能源浪费,促进电力行业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电力事业未来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模式

1传统人工巡检存在的弊端

1.1劳动人员数量有限

人工巡检模式主要是通过技术人员手持望远镜,负载红外热像仪等设备对输电线路进行检验,针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模式的不断转变,传统的人工巡检模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而且劳动效率较低,遇到一些电网紧急故障或者异常恶劣的天气时,技术人员的工作受限,不能及时对故障进行预处理。所以传统的巡检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现代电网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输电网络的不断扩大,巡检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但是技术人员有限,无法对所有的电路进行24小时巡检,从而影响电路输送的稳定性,而且输电线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较远,人工巡检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影响巡检工作效率。由于人工巡检不能满足电路完全性要求,所以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出现。

1.2地形限制严重

当前越来越多架空输电线路会跨越高山、河流等复杂地形,为山区人民用电提供了条件,我国是一个山地较多的国家,在这些地形环境中进行导线施工,难度很大,同时,要对这些线路进行巡检和维修,地形限制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瓶颈,很多技术人员无法跨越复杂的地形条件,而且在工作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风险,操作不当还可能对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所以人工巡检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1.3人工检修范围有限

在架空输电线路巡检过程中,技术人员的数量增长十分缓慢,因为传统的认知理念中认为,电路检修的危险性很大,所以人们避而远之,传统的人工巡检的危险性确实很大,例如杆塔检修,杆塔的高度很高,巡检人员在对故障进行检查的时候必须要进行高空作业,对于一些高压电路,其输送的电路往往是几万伏甚至千万伏的,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如果操作不当,很有可能会出现触电事故,导致技术人员死亡,所以人工检修不能对所有的输电线路都进行检修,检修范围有限,不利于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2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模式应用对策

2.1树立正确的专业管理目标

(1)强化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工作专班管理,构建省、地、县三级巡检体系,以GIS智能运检系统、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无人机作业为基础,不断深化“三位一体”立体运维模式,下发《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实施细则》。

(2)加大“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推广应用力度,制定各项操作指南,加强无人机操作人员培训,要求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技术地市层面全覆盖,输电运检领域深入应用。

(3)充分考虑技术创新需求,通过实际操作案例合理归纳操作方法,拓宽应用范围,应用于线路运行、检修、处缺、电力设施保护等多领域,监测重要线路和易发生外破、山火、覆冰、风偏等重要区段。

(4)全面、完整的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管理功能。可对每条线路、每基杆塔设置相对应的操作技术方案,可细化到每基杆塔及每种地形,制定《宜昌供电公司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应急工作实施细则》,对地形、环境、危险点提前做出预判,避免现场操作的随意性。

2.2建立标准化的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工作体系

2.2.1方案制定阶段

1)建立三级组织体系:成立省、地、县三级“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出台《“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管理办法》,设立考核指标,细化考核措施,明确部门分工和工作责任,健全完善联络机制。

2)建立“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管理保障机制:由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专业部门管理人员、系统支撑人员组建无人机班,为无人机班的建设、发展、研究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3)建立无人机工作体系:健全完善无人机操作范围、工作条件等项目体系,实现无人机各项运用的系统化、标准化,编写《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实施规程》。

4)建立全员培训机制:通过统一宣贯、选人送培等形式,对运维检修人员进行分步培训,对所有运维检修班组成员进行无人机操作案例进行推广。

2.2.2培训创建阶段

1)培训人员精英化:抽选部分专业能力过硬、工作经验丰富、学习能力突出的运行检修人员参加国网公司无人机操作培训,以少带多,以点带面,精英化学习操作无人机。

2)操作方法的针对性:通过学习、应用无人机,在做到“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细化、量化操作方法。

3)作业方案的专业性: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差异化记录操作办法与作业经验,举一反三,强化归纳,制定专项任务专项操作方案,保证操作准确性、专业性。

2.2.3推广操作阶段

1)典型操作制度化:编写“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作业查询对比分析操作说明书,保证各部门、单位能正确应用“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作业查询案例。

2)深度操作规范化:各部门通过“无人机人工联合”操作案例采集各项操作方法,并结合生产实际,总结更深层次操作方案,组织规范化学习、推广。

3)创新应用流程化:各部门、各兄弟单位间多组织“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交流、学习专项活动,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创新先进操作方法,并规范创新应用模式。

2.2.4分析改进阶段

收集分析公司本部及公司属各单位在“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应用中碰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对创新应用上提出的具体需求加以分析。每个季度开展“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应用总结评价工作。

2.3建立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2.3.1完善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日常工作安排,构建完整工作体系,按照《“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管理实施细则》,组织撰写《“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管理办法》,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引入发现隐患准确率、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缺陷消除率。

2.3.2重视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的具体推广应用,建设由专业人员配备专业设备的无人机专业班组,固定人员定点研究相关问题,让更多的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理念成为现实,并结合宜昌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研究出适合宜昌特点的联合巡检办法。提供积极条件,不断充实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的团队力量。

3结束语

电力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损耗,给人们生活提供了便捷。发展电力运输的技术,对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只有电力事业不断的发展,才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服务,才能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而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模式则是电力事业在检修工作方面不断发展所产生的新型的模式,它使电力运输更加稳定,减少了能源的浪费,促进了电力的发展,在科研人员不断的努力下,未来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技术投入到电力检修的工作中,为电力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丘灵平,袁旭泳,韦舒天.输电线路无人机和人工协同巡检模式研究[J].电气时代,2014,9(10).

[2]岳灵平,章旭泳,韦舒天.输电线路无人机和人工协同巡检模式研究[J].电气时代,2014(09).

[3]岳灵平,章旭泳,韦舒天.输电线路无人机和人工协同巡检模式研究[J].电气时代,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