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高中学 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 疏导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3

浅谈 高中学 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 疏导对策

程静静

阜阳市第四中学 236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正是面临着重大的学习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一时期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学习和教学中。

关键词:高中学生; 心理问题; 表现; 疏导对策

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中生面临的困难和挫折越来越多,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无形压力。而且我省参加高考的人数逐年增加,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各种问题的综合作用下,许多高中生出现了心理问题,这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如果学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关注,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老师和班主任,我们要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和教学中,分时间段、分批次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基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对于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产生的原因、表现及疏导对策,我提出了几点看法,期待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

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高中阶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必须弄清楚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在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之前就将之扼杀在摇篮中,防患于未然,才能够更好的去保护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可以健康的成长。在日常教学管理中,通过对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观察,发现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发面。

  1. 学校方面:

学校在学生的心理建设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没有安排足够的心理健康课程,学生受到的挫折教育不到位是导致高中学生在学习期间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由于升学和职评压力,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加强作为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目标,以至于教师在学生心理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误区,无法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做出一个正确的认识,成为制约高中教师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的重要因素。

  1. 家庭方面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家长往往更加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以往的教育观念下,家长对学生寄予了过高的期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备受压力,再加上高中课程本身的学习压力就大,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1]。近年来,虽然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是要让家长真正地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家长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否则学生很难身心全面发展。

  1. 学生方面

高中学生在进行高中课程学习时,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建设,才能够帮助自己去应对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及时地进行解决,避免问题长时间堆积,产生心理问题。高中学生在高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成绩的追求,让学生缺乏实现自我需求的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出现偏差,学生无法正确的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价。一旦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学生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对于高中教师而言,要想更好的帮助学生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或者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练就火眼金睛,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而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且进行疏导,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学生一旦产生心理问题,就会在行为上有所表现,往往体现在在以下两个方面。

  1. 生活交际方面:

高中学生在产生心理问题时,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在生活交际的时候。学生如果人际交往有问题,在实际的生活中就会很自然的将自己的问题表现出来。比如,高二学生在与同学的日常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孤僻冷漠的情况,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可能出现情绪的多变,体现出自控意识差;学生表现出自卑怯懦,显示出学生的调节能力差;学生表现出自私狭隘,体现出学生的宽容能力差。而这些问题产生的内在机理就是学生的心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进行干预,让学生能够自发地去纠正自己的行为,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够更加的有效[2]。教师应该多注意对学生生活的观察,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尽快的从心理问题中解脱出来。

  1. 学习方面:

教师除了对学生的生活状况进行观察之外,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对学生的改变不仅仅是体现在学生的生活方面,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会有所体现。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频繁的开小差,或者懒于思考,不愿意动脑等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得感觉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差。当教师发现某位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频繁的出现人在教室心在外的情况时,教师必须得拉响警报,及时的与学生沟通,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的压力得以释放,精神得以解放,可以更加轻松愉快的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对策

为了能够有效的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表现加以思考之外,还应该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对学生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为学生做好应对挫折的心理建设,以达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目标,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更好的进行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及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

教师在高中学生的心理建设过程中,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去应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我们学校,高一期末学生要进行文理学科,这时学生进入高中不久,刚刚适应高中高强度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又要发生改变。部分学生因为无法在短期内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成绩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及时的对学生展开挫折教育,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去进行认可,就能避免学生在这个阶段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媒体,把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抓住各种时机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要让学生去正确的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发现自己,能够在一定的困境和困难中实现自我激励,帮助学生更好的战胜困难,成就自我。尤其是班主任,可以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通过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对困难、对现实、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学会坦然接受失败和打击,避免心理问题产生的可能。

  1. 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

高中教师在进行高中学生的心理疏导时,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去帮助学生从心理困扰中摆脱出来。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调整,让学生更好的去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找到自信,享受成功的感觉,重新让自己的生活焕发光彩。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难易程度设置问题,照顾到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高中课堂变得丰富化和多元化,让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将对心理问题的关注转移到对学习问题的关注上。

  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集体活动有着非同反响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向往,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更加健康的生活。我曾经的一个学生刘浩冉,父亲车祸突然离世,让这个乐观开朗的孩子变得孤僻木讷。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找他谈话,秉着共情原则,深入理解他的感受,并且鼓励他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慢慢地他恢复了正常,并且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阜阳市三好学生。高中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适当地参与集体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压力得以放松,并且在集体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通往更加光明的人生道路。

  1. 创设条件,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调节方式

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之外,还需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的发泄方式,比如运动、阅读、绘画、听音乐等。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排解心中的郁闷,帮助学生更好的去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该如何解决,如何更加有效的去调整自己的状态。

  1. 加强与学生的日常沟通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更加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交往。与学生进行交往时,必须秉持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则。这让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更好的敞开心扉,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情况,能想学生所想,感学生所感。教师也能够更好的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中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更加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疏导。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和学生的秘密,在做一个好的聆听者的同时也能够替学生保守秘密,给学生足够的安全感。本学期开学初我发现我班的一个学生学习不在状态,情绪低落。在我的再三追问和承诺保守秘密的情况下,他告诉我他暗恋一个女孩告白被拒绝了,他眼泪汪汪地说他越想忘了这件事越忘不了。沟通之后,我给了他三条忠告:第一你被拒绝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你们不合适;第二这个年龄段对异性有好感很正常,不是犯罪,但是最好不要付诸行动,否则会影响学习;第三要顺其自然,时间会冲淡一切的,不然适得其反。秘密说出来,他轻松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现在他基本恢复到原来的学习状态了。老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着想,根据自己察觉到的学生心理,适当调整自己的劝说内容或暗示学生要引起重视。

  1. 学会和家长沟通,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而家庭是教育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有时甚至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开展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家长这一重要的力量。但是由于高考这根指挥棒,很多家仅仅关注重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经常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没事找事。学校要经常开展一些家教知识讲座,请专家向家长传递一些基本的、实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可以邀请优秀的家长分享成功的育儿理念,让家长意识到帮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意识到作为家长仅仅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不够的,更要满足孩子的精神和心理需要。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定期和家长联系,互通有无,发现学生有问题,及时解决。如果家长教育方式有问题,我们要提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启发、引导家长不断完善,形成以理服人、鼓励为主的教养方式。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教师、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学生的心理建设工作,从心理问题产生的各个环节入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和管理中, 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见的各种问题,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为学生能够更好的去学习和生活提够保障。学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保障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用心守护,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韩璐.初中生挫折教育问题及学校管理对策——以吉林省长白县M中学为例[D].吉林:延边大学,2016.

[2]陶珍,杨军.高中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疏导对策[J].辽宁教育,2018,(10):44-46.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