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产后出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怎样预防产后出血

江海霞

资阳市安岳县康复医院 四川省资阳市 642350

孕产期是女性一生中需要度过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此期女性不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且其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受到较大影响,而且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时刻都伴随着各种风险,我们应该都在各种影视剧中见到过这样的场景,女性分娩过程中发生大出血然后就会出现产妇生命垂危的情况,而现实生活中分娩期女性确实伴随着产后出血的风险,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我们需要在分娩过程中时刻注意产妇是否存在产后出血的情况,而如何预防产后出血也是当前妇产科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研究内容。本文将针对产后出血的相关问题以及预防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产后出血的定义,所谓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出血量≥1000ml的一种分娩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产后出血,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相对比较常见,不同患者在发生产后出血后,其出血量和危险程度也有较大差异,有的患者短时间内出血量很多,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止血,将会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直接威胁产妇的生命。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也比较多整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1、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在分娩以后存在少量阴道出血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出血量超过正常范围,那么就属于产后出血的范畴,而发生产后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妇生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有多种因素可能会导致产妇产后子宫收缩乏力。2、全身因素: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疼痛、焦虑、恐惧、紧张,体质虚弱,高领,肥胖或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等,生产后可能会发生子宫会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3、产科因素:产程延长使体力消耗过多,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宫腔感染等。4、子宫因素:子宫过度膨胀(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子宫壁损伤(剖宫产使、肌瘤剔除术后、产次过多等),子宫病变(子宫肌瘤、子宫畸形、子宫纤维变性等)。5、药物因素: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和子宫收缩剂等。6、胎盘因素:(1)胎盘滞留:胎盘多在胎儿娩出后15分钟内娩出,若30分钟后仍不排出,则可能导致出血。(2)胎盘植入:根据植入深度分为粘连性、植入性和穿透行胎盘植入。(3)胎盘部分残留:部分胎盘小叶、副胎盘或部分胎膜残留于宫腔,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3、软产道裂伤:阴道分娩时由于胎儿较大或其他原因造成软产道裂伤,如果软产道裂相对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产后出血。7、凝血功能障碍:任何凝血功能异常均能造成产后出血[1]

针对产后出血这种妇产科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我们应该在分娩前做好相应准备,积极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首先我们要帮助孕妇在产前做好相关心理准备,使其明白生产过程必然伴随着疼痛,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因害怕疼痛而恐惧等影响正常生产。产前,医务人员及家属应对孕妇进行安抚和鼓励,增强其正常分娩的信心。临产后,应保障孕妇食物及水分的充足供应,当进入产程后,仍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真正进入分娩过程,在此时间段内一定要注意补充能量,由于分娩过程对于孕产妇体力消耗非常巨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临产后保障其能够有效补充食物和水分,避免其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当分娩结束后,虽然产妇身体相对比较虚弱,但还是应该尽早进食,这样有助于恢复体力,避免其由于体力过度消耗而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2]

想要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我们要做好产前、产时和产后预防。产前预防:加强围产保健,在正规医疗机构建卡规范进行产前检查,预防治疗贫血,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按规定转入上级医院分娩。产时预防: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情况,防止产程延长,正确处理第二产程,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在第一产程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孕妇的情况变化,注意宫口扩张情况,在此期间,由于宫缩会出现较长时间的阵痛,在这一时间段内其体力消耗也是比较大的,而且不同产妇由于其身体状况各不相同,所以第一产程整体时间也不尽相同,有些产妇第一产程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体力消耗也比较严重,所以一定要注意在第一产程及时为其补充能量和水分。而在第二产程中,一定要对产妇进行详细的指导,在分娩过程中,助产士要告知其如何正确用力,在何时用力,怎样调整呼吸等,这些都能有效加快分娩过程的推进,同时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由于当前医疗技术相对比较发达,绝大多数孕产妇在产前都进行了相对规范的产检,所以我们能够提前了解到哪些孕产妇产后出血风险较高,对于这些高风险孕产妇可以提前安排技术水平较好的医务人员在现场进行指导把关。在第二产程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软产道,一些胎儿由于其体积相对较大或胎位不正,可能发生软产道撕裂伤,如果存在软产道撕裂的风险一定要做好会阴侧切手术的准备,进行会阴侧切手术能够有效减少软产道撕裂伤发生,从而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而对于宫缩乏力的产妇,一定要及时给予宫缩素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胎儿娩出后等待胎盘自然剥离,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胎盘无法有效自然剥离,查明原因后即行人工剥离胎盘术,帮助其成功娩出。在第三产程结束后,我们一定要仔细观察产妇是否存在产后出血的相关征兆,检查其胎盘和胎膜的娩出是否完整,同时再次检查是否存在软产道撕裂伤或其他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情况,并且要准确估计并严格记录产妇产后的出血量,一旦超过正常水平一定要及时寻找产后出血的病因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3]

当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后,我们必须及时针对出血原因进行治疗,在治疗原则上,我们首先应考虑保护产妇子宫功能,但如果产妇出血比较凶猛,并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止血,则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作进一步处理,如果在采取各种保宫治疗措施仍然无法止血的情况下,即行子宫切除术挽救产妇生命。若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则应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子宫收缩,给予宫缩素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同时可以采用宫腔填塞、子宫压缩缝合术、结扎盆腔血管、动脉栓塞术的方法进行止血。若产后出血的原因是软产道裂伤,则应及时彻底止血,缝合裂伤。若产后出血的原因是凝血功能障碍,则一定要尽快补充凝血因子、并纠正休克,若并发DIC应按DIC处理。

[1]朱凤怡.高危产妇产后出血预防护理对策[J].健康之友,2019,(24):234-235.

[2]李力.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研究[J].特别健康,2019,(23):166,168.

[3]李敏.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J].健康大视野,2020,(1):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