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其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分析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其应对措施

管瑶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其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本科室收治185例精神科患者,按照是否给予入院风险评估将患者分组,对照组(92例)给予常规护理但不给予入院风险评估,观察组(93例)给予常规护理+入院风险评估,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93例患者的跌倒、坠床、噎食、自伤自杀等安全隐患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3例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35±0.41)分大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7.06±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入院风险评估,可减少护理安全隐患,防止意外,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管理;常规护理;入院风险评估;安全隐患;护理满意度

引言

护理缺陷是指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与患者相关的不在计划内的意外损害事件,包括患者跌倒、误吸、用药错误等。随着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一旦发生护理缺陷就易引发护患纠纷,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精神科收治的患者情况特殊,往往存在情感、意识方面的认知障碍,易发生走失、自伤、自杀等情况,需调整护理管理方案,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控,以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本文对医院精神科发生的护理缺陷事件进行了相关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本科室收治185例精神科患者,按照是否给予入院风险评估将患者分组,对照组(92例)男、女各46例;年龄18~63岁,平均(40.77±5.79)岁;疾病类型,躁狂症28例,精神分裂32例,抑郁症19例,其他13例。观察组(93例)男48例.女44例;年龄18~62岁,平均(40.12±5.82)岁;疾病类型,躁狂症27例,精神分裂32例,抑郁症18例,其他16例。对比两组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精神科护理缺陷原因分析

当前,患者及家属的维权意识在逐渐提升,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精神科收治的患者情况特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情感障碍,易出现自伤、出走的情况,护理风险相对较高。只有做好护理管理工作,才能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185例护理缺陷事件中,位于前三位的是患者跌倒、冲动伤人、破坏医疗设施,包括自伤自杀、出走均属精神科的特殊护理缺陷,而给药错误的发生率则最低,说明精神科护理缺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案很难满足精神科的护理管理需求。从影响因素上看,处于前三位的是护理操作不当、环境管理不当和护士责任意识不强,说明精神科护理要求较高,护士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差、专业素养不高等均可能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这些结果也说明,良好的护理流程是规范护士操作行为的最好依据。护理流程不合理是影响护士操作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对环境管理重视不够也是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

1.2.2对策

(1)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进行讲解,针对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告知患者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以及存在的潜在风险,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不同的精神疾病有一定的共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护理人员要进行区分,同时还要告知患者按时、按量规律服药的重要性。(2)心理支持:由于疾病的因素,患者在生活中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情况,护理人员要给予心理支持,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产生原因,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解决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避免对其造成伤害,而且,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评价,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给予情感支持,重点分析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引导患者克服困难,为其构建生活自信。(3)社会支持: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进行康复功能训练,例如:可以为患者制定合理规律的作息时间,指导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整理,在疾病初期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进行演示,当患者能够独自掌握的情况下,指导其独立完成,并展开监督。医院也可以通过举行座谈会等活动,引导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告诉患者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患者参加购物活动或者文娱活动,也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游戏比赛,调动患者的参与性,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根据患者的职业特点,对其进行职业培训,提高患者的社会参与力,调动生活积极性。两组均干预1个月。(4)加强安全护理据资料显示有很多精神障碍的患者在住院期间自杀、自残、跳跃窗户、毁坏东西等。所以医院有职责对患者的安全负责,定期巡视病房,留心观察哪位病患有不正常的现象,及时打消病患的不积极思想,防止病患做危险的事情。在病患床上加防掉栏杆,上厕所要陪同,专注患者安全饮食,切不可让患者食用有毒食品、或者过期食品。防止藏药行为,发现患者出现药物反应及时救治。对兴奋、冲撞加以制止。安排专人检查床铺衣柜是否有危险品,经常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5)量化风险评估方案准确、有效的风险评估是加强预防,控制风险事件发生的必要前提。传统管理模式下,护士的风险评估主要依赖于自身的工作经验,低年资护士能力、经验有限,对患者的风险评估不准确,交接班内容不清楚,这就可能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为了提高护士的风险评估能力,管理层要从流程和制度入手,为护士提供指导。制定《精神科患者风险评估表》,针对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逐项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对应的预防措施,这种方案可为低年资护士提供可靠依据,确保护士能够提前发现风险问题,实施预防对策。

2结 果

2.1两组精神科安全隐患发生率比较观察组93例患者的跌倒、坠床、噎食、自伤自杀等安全隐患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93例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35±0.41)分大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7.06±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科的患者非常容易发生骨折、坠床、出走、破坏活动等问题。由于患者自知力下降,所以患者非常容易发生此类事故。患者因为压力大,为了释放压力,容易发生毁坏行为,在对精神科的护理中,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非常重要对护理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可以对风险提高防范意识,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也是护理过程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有事故发生,护理人员需要专业的护理技术给予支持,并且专业的护理人员可以给患者有效的沟通,减少患者心理压力。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精神科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积极心理、精神病症状及社会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桂芹.入院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9):75-76.

[2]李晓琴,王辉,张学晖.三级护理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母婴世界,2017,(16):7.

[3]许云华,姜森林,付雪梅.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4):143-146.

[4]徐敏.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10):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