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9
/ 2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陶素珍

南通市瑞慈医院 江苏省 南通市 226000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260例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儿130例,其中,对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穿刺护理,对研究组给予静脉留置针护理,并对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不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远远高于给予常规静脉穿刺护理的对照组,对照组为(112/130,86.15%),研究组为(130/130,100.00%),且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为(106/130,81.54%),研究组为(127/130,97.69%)。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除了可以降低护理人员工作的强度,最主要还是可以有效减少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身心损害,进而提高了儿科护理工作中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满意度

引言

临床上静脉留置针又叫做名套管针,普遍应用于临床上,常用静脉置留针的主要是因为留置的时间长不用反复的刺激幼儿的血管,更加便于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静脉留置针不但能满足一次扎针反复使用的结果,还能避免儿童因为扎针造成的多次疼痛。在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用的最多的就是儿童,儿童的血管壁薄且脆弱不能反复的针扎,并且儿童的年龄小没有自我约束能力,多次针扎难免会出现儿童和家长的抵触情绪,严重的会影响护患关系,对医院的工作造成困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儿科穿刺输液患儿,选取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8月,患儿总数为260例,其中女性患儿为112例,余下148例患儿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83±2.35)岁。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并针对患儿予以静脉留置针以及穿刺输液护理。

1.2研究组

1.2.1对照组

对本组患儿实施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主要包括,评估患儿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穿刺部位、进行试敏实验等。

1.2.2研究组

与对照组不同的是,本组患儿采取2种护理方式。其一,手足注射穿刺护理,其二,头皮注射穿刺护理,研究组可以为患儿的穿刺部位提供不同的注射方法。通常,额叶静脉是头皮注射的主要区域,脚背和手背是手足注射的主要区域。在护理期间,需要在患儿的穿刺部位用碘酒进行消毒,然后用酒精对碘消毒部位进行脱碘消毒,并及时观察患儿的穿刺部位,并再次使用碘酒进行消毒。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有着更广的消毒范围,直径约8厘米。用左手紧束患儿皮肤,然后用右手插入针头,如果出现回血现象,慢慢插入针头。结束后,拔出针芯并用防水或透明粘性手柄固定针头。同时,还应该定期清洁穿刺部位,避免漏液和发红肿胀现象。如果患儿有以上情况或是其他意外发生,应立即取出留置针以减少患儿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同时,如果针头有堵塞现象发生,应该及时对患儿进行冲管洗涤,并在洗涤过程中使用肝素或生理盐水。在正常情况下,穿刺治疗期间使用的药物是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药物浓度与并发症直接相关。如果在患儿护理和观察期间发现任何副作用或并发症,应及时采取对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造成的损害。

1.3.2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如下:

(1)健康教育与家属管理。第一,一般的患儿都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所以静脉留置针存在脱落或松动的风险,患儿没有小心的意识随意的走动和跑跳,这时候家长就需要宣教或者是安慰,然后做沟通,还要对患儿的家长做健康宣讲和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培训,针对一定年龄段的患儿选取合适的沟通教育方法,2到5岁的患儿建议采取引导式的方法。第二,患儿家属也需要健康教育知识的宣讲,护理人员要和家长多沟通,清楚的指导患儿在家中是如何被照料的,还要宣传静脉留置针的固定管理常识,留置针的护理不仅仅是护理人员的职责,家属和患儿都需注意和承担责任,因为患儿和家长是最亲密的关系,大多数的患儿更加喜欢听家长的建议,这个时候家属就应该发挥其作用,采取图片、动画或者视频的方式向患儿讲解静脉留置针,还要宣传固定的知识,比如说在输液的时候应该选择合适的体位,在休息的时候避免挤压静脉留置针,还要学会察言观色通过观察患儿的脸部表情来诊断患儿的健康状况。(2)穿刺护理:要对静脉留置针和血管进行选取,保证合适,进行穿刺前,注意对患儿的体位进行调整,最好采用平卧体位,护理人员在合适的血管位置做好消毒工作;将留置针保护套取下来,置针时采用直刺的方式,置针后,观察血液流入的情况,然后在静脉中将软管置入其中,接着将针芯抽出来,将无菌贴膜和透气胶布贴在穿刺口处,并固定好,将置管的日期注明。(3)穿刺后护理:在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护理人员应实时观察患儿穿刺部位的皮肤反应情况,有无红肿想象,有无静脉炎早期症状等等。若出现不适应症状应立即联系医师检查药物或者拔除留置针。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一般在3天左右。护理人员为防止留置针的堵塞应每天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正压封管。还应叮嘱患儿家属勤观察患儿留置针穿刺部位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患儿及家属不应自行调节输注速度。在留置针输液期间患儿禁止淋浴。同时,在拔除留置针时护理人员应使用碘伏棉签按压住穿刺部位,使患儿穿刺肢体抬高,最后用医用敷贴保护针眼。(4)感染护理: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中最多的是感染问题的出现,很好患儿在使用静脉置留针以后,护理工作者应该更加细心的观察患儿扎针的位置,然后观察有没有血液痕迹,判断是不是有发烧和疼痛等症状。患儿扎针的部位在当天不能沾水、更换或者清晰。同时对纱布黏贴的地方也有严格的要去,要做到无菌操作。如果发现扎针部位感染,就应该第一时间去通知一声并且要保证血液的正常循环,这样才能减少患儿的疼痛。

1.3观察指标

调查两组患儿及其家属的针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家庭护理满意度,并对数据进行比较。

1.4统计学软件

采用SPSS20.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可知,研究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30/130,100.00%)远远高于给予常规静脉穿刺护理的对照组,对照组仅为(112/130,86.15%);且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为(127/130,97.69%),对照组为(106/130,81.54%),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科患者由于年龄比较小,在治疗时很难配合,并且血管较细,穿刺时的难度也会加大,很容易将血管刺破,等等。因此,为了使患儿更好的配合治疗,并使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减少,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而静脉留置针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由于儿科患者在许多临床治疗中的不合作情况,护理人员在对儿童穿刺静脉留置针时也要注意保护和配合,并且穿刺完成后,小心安慰和仔细观察患儿的行为表现,妥善处理,避免静脉留置针滑脱。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组患儿接受了静脉留置针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经统计学分析得知,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中,对静脉留置针进行应用,置针的成功率更大,发生的不良反应有效得到减少,并且患儿的疼痛也得到减轻,患儿与家长都更加满意,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海燕.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应用及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8):128.

[2]李艳.浅谈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名医,2018(10):183.

[3]刘丽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8):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