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早期教育专业如何开展 婴幼儿卫生与保育 课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9
/ 2

浅谈早期教育专业如何开展 婴幼儿卫生与保育 课程

彭宁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 40000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作为早期教育专业的必修科目,为早教师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是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课程。结合教学经验,浅谈早期教育专业如何开展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

关键词:早期教育;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

一、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一般来说,早期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都会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那么他们顺利就业前务必夯实好基础知识。早教师只有对婴幼儿卫生与保育知识全面掌握后,才能在具体早教工作中有效地促进婴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正确实施婴幼儿卫生与保育措施,是早期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高职院校对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本专业学生的“含金量”。我们身处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是时代发展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下,机械式教学自然不见成效,所以在当前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教学中,需要做到及时的创新教学思想和手段,使用高科技知识对早期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全面培育,使其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成为早教行业所需人才。

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的相关教材理论内容都较为泛化,与行业相关联的实用知识较为欠缺,比如婴幼儿常见疾病、传染病等均没有与早教师岗位能力对接,只是单纯的文字描述。仅通过老师的口头传授,一时间学习效果难见成效。传统教学都是按部就班式进行,老师讲完课布置作业,学生课下完成,课堂上“洗耳恭听”,教师统领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十分欠缺,思维活跃度尤为低下,求知探索欲望下降,理论知识和实践无法相联,无法为社会和早教机构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早期教育专业开展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不仅是必要的,还得是高效的。

二、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的开展办法

(一)创新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中,此课程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婴幼儿卫生与保育相关知识讲解,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新课传授之后再布置作业。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也很难造就高效课堂。创新教学手段,教师要全面调动学生学习激情,强化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欲望,比如在婴幼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与保育的繁荣教学中,教师可使用早教师语言书写出消化系统特点,通过数一数婴幼儿牙齿数量来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有序讲解幼儿消化器官作用和显著特征等,基于此,引出幼儿牙齿防护的必要性,例举诸多不良用牙习惯,引导幼儿日常清洁牙齿,保护牙齿健康。

(二)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融

教师的授课内容为学生最为直观的学习素材,备课时,就需要按照教材详情,适时引入针对性的实际教学案例,由此让学生吃透相关知识点。现在的高职卫生与保育课程教材,内容以理论居多,生活案例少之又少,所以这样的教学既单调、又乏味,教师就需要注重提升学生兴趣,配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教材的选择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选择一本好的教材是教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教材选择要以院校、学生、社会的实情来定夺,随之将教材纳入到正规化教学体系中。然后是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高效开展,要以实例做引,将早教机构所出现的卫生与保育问题作为教学素材,教师向学生提出处理问题的思路,集思广益,在课内促进学生形成本体发散式思维,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升,知识传递效率更高,教学趣味性油然而生,学生也会愈加投入,教学自见成效。

(三)多样化教学

婴幼儿卫生与保育教学过程中,可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执行,比如说营养卫生的教学,学生们会提出相关问题,教师一定要耐心给予解答,必要时可使用团队协作模式开展相关活动,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发现新知识、新内容,然后内化于心。

在学习营养卫生知识时,先发布学习任务,组织小组学习模式进行知识学习,自主探索完成学习任务,再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式,评出任务完成度最优的小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通过影像资料展示等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助力高效课堂创设。

(四)通过建立合理的实训实习机制,从而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必须要结合学生以后参与的具体工作,加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学生参与工作之前,教师必须要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1]。职业教师要结合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工作要求,从而将生理知识、营养知识、护理急救等内容作为学生技能学习的重点,除此之外,我们也要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校内实训,既能够在校内实训室内进行锻炼,同时还能让学生将对这门学科提供验证教学内容的机会。

(五)立足于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对课程兴趣

在高职院校开展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无法跟随时代的发展,符合当前教学的实际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而立足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并且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而恰当合理的安排相关教学内容,持续更新教学活动。同时,高职教师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能够进入课堂并独立思考,对出现的问题努力的去分析和解决,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学生在遇见问题时不断发挥个人解决问题能力及想象力,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他们个人的思维能力。在多元化教学方式运用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模式,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的综合性尽显,进行婴幼儿卫生与保育知识教学时,必须要付出比其他课程更多的细心,课程内容过于繁杂,所以必须要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抓住重点的同时,帮助学生缕清学习思路。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素养,创新教学手段,实践和理论相融、多样化教学并举,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早教师。

参考文献

[1]丘洪丽.浅谈中职学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赤子,2016.

[2]李海芸.关于高职高专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

[3]钟志阳.如何在中职幼师专业开展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J].现代职业教育,2016.

[4]丘洪丽.浅谈中职学校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教学改革[J].赤子(上中旬),2016(03):250.

[5]唐楠.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