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现状及发展前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8
/ 2

装配式建筑现状及发展前景

陈子川

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 20043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社会水平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更加舒适、宽阔的住宅环境,同时,需要更加快速、高质而低成本的获得建筑产品。为了满足社会化需求,我国建筑行业开始大规模的集中开工建设,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标准化控制和规范化要求已经迫在眉睫,受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周边情况的限制和露天作业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环境和条件限制因素较多,现场作业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控制水平较低。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效率而展开不断研究后发现,可以通过两方面的努力来实现上述目标,一方是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通过制度改进、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的改变来提高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的方法就是减少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工作内容和难度,减少建筑工程主体施工的数量,特别是混凝土浇筑工程数量减少后可以节约大量的施工周期,可以减少较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模板工程、钢筋绑扎工程和浇筑施工等高空作业内容,进行专业的预制工厂流水线定制施工,可以便于对建筑工程所需预制件的整体质量和标准化生产,能够降低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和施工成本。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现状;发展;前景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重越来越大,一线劳动力严重缺乏,从而造成建筑工程施工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攀升,为了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解决现场操作人员不固定、数量不足的短板,将更多的建筑工程施工内容转移到工厂进行预制和加工生产已经成为必由之路。

2 装配式优点

  (1)环境影响小。建筑工程扬尘污染、灯光噪声污染和机械尾气等多方面的问题,常常造成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破坏,大规模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无论是钢筋绑扎还是模板搭设,所需工程周期较长,开展工程施工的难度随着高度的提高而增加,特别是随着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数量不断增加,造成我国建筑工程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加,对周边的居民生活影响也造成较多的矛盾,因此,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整治工作,是满足开工要求和降低周边影响的必要工序和重要限制条件,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就可以实现环境影响的最小化,通过将现场大量的工作转移到预制加工场进行生产预制,在工厂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人和专业的各种施工过程控制设备,可以通过对预制工厂的选址控制和相关处理工艺的完善,做到环境影响最小,将预制完成的建筑结构件进行养护和生产的过程,控制也更加安全和高效,可以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和速度,提高标准化水平。(2)经济消耗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成本支出,有很大一部分属于高空作业支护和高空作业平台搭设以及模板工程、钢筋绑扎工程等施工的成本和措施,特别是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高度不断提高,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机械和人员密度不断提高,造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养护期内的人员设备窝工情况严重,严重拖延了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和施工成本,造成更多的措施费和安全文明施工费用支出,而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模式,将原来高空作业的施工内容转移到地下预制厂进行预制施工,根据设计要求的模块尺寸和配筋情况进行流水线生产加工预制,在施工之前已经完成了建筑工程预制件的生产和养护,降低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工期,减少了人员机械设备的停工等待时间。(3)提高质量水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加工制作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施工的精度和标准也不容易控制,给现场质量管理带来较大的控制难度,造成施工质量问题严重的现状,因此,做好建筑工程装配式发展,可以将现场施工的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预制,将现场临时工人的工作转移到工厂转移技术人员来负责,工厂预制相对于现场施工而言,具有管理制度相对齐全。(4)工期大幅缩短。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常常受到工序较差和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施工工期的不确定性较强,而且常常延长既定的工程建设周期,装配式建筑施工大部分工程在预制场内部完成,受到气候天气影响作用较小,特别是混凝土浇筑工程,可以进行预制场内部的浇筑养护,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甚至可以减少百分之五十的建筑工期,带来较大的施工周期计划的可靠度,在当前社会节奏日益加快,融资成本与日俱增的时代背景下,节约建筑工程的工期。(5)安全系数增加。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模式,可以大规模降低高空作业的内容数量和时间长度,另外,可以通过将高空现场非专业施工人员的工作转移到占用工厂环境由专业技术人员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机械设备中进行生产,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数,更好的建筑工程材料和结构质量还可以提高建筑工程本身的安全系数。

3 发展前景

  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模式提出已经超过一个世纪,但是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建筑材料、测绘技术和设计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对建筑工程材料的运输和吊装也有较高的需求,受到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限制,装配式建筑直到最近才真正在我国开始大规模应用,从设计理念到施工技术,从质量保障到工期计划磨合,需要改进设计图纸的深度和精度,确保建筑预制件的分块合理,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计划安排进行强化和可行性研究,做好预制场材料的加工、运输和安装管理及定位, 这就离不开BIM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和多方协作相关技术的不断应用,需要不断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专业化水平,从楼梯、门窗和洗手盆台架等局部建筑工程内容的装配式技术应用,发展到管道、桥架、墙体和顶板等更高水平和更大范围的装配式技术应用,提高建筑工程整体建设水平。当前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已经不仅限于住宅建筑和商业建筑的应用,还用于解决局部功能模块的需要,例如,门卫警亭、垃圾处理站、信号基站和给排水泵房等,利用装配思想进行各类建筑工程的建设,可以实现近期需要和远期需求的兼顾,可以根据需要满足流动性要求,可以大范围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在疫情发生后,为了应对爆发式的疫情救治需要,开展装配式的抗疫医院施工,可以在功能使用、房间数量、建设速度和使用质量等方面满足使用的各类要求。

4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自国外引入我国后,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项目试点和改进,结合我国的国情现状和技术管理特征,进行了不断的装配式建筑模式改进和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材料工程、吊装技术和BIM技术等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提高和施工期间的环保安全要求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建筑工程行业内部竞争的重要比较内容,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凯.装配式建筑的应用现状及施工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12):151-152.

  2. 王喆;王琼;陈学森;施刚;预制装配式钢框架抗侧力体系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章立鹰;朗金权;孙有聚;钱阮富;徐华刚;预制装配式基础及其在通信基站中的应用[J];特种结构;2010年06期

  4. 刘志豪.基于冲击回波法灌浆套筒缺陷检测[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18.

  5. 武川川;朱筱俊;梁书亭;庞瑞;刘杰;新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盖平面内受力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6. 李雅琦,朱成峰,王园园.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咨询,2017,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