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6
/ 2

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王超

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济南 250011

摘要:超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较为复杂,为了维持该建筑表层美观性、稳定性的特点,施工人员应用各种施工技术,以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针对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介绍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特点,并明确其所应用到的关键施工技术,以供建筑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参考,促使超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建造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特点;施工技术

1 引言

为了确保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能够符合和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就应根据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具体的施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此才能确保在正常的施工周期内完成建设目标。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的质量与成本。

2 建筑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不仅影响建筑的整体稳定性,还与建筑后期使用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人们要求建筑必须具有丰富的功能性,以及建筑的实用性必须要高。因此,建筑主体结构结合人们的需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建筑主体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以及建筑工程后期使用的安全性,施工单位必须重视施工的细节工作。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要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做好施工前的准备,科学合理的选择施工用的材料以及仪器设备。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需要使用合适的施工技术,从而确保施工质量的可靠。建筑的主体结构需要承载建筑所有的负荷,因此,主体结构的质量必须要得到可靠的保证。施工单位必须结合建筑的使用情况,合理检验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确保建筑地基能够支撑整体的建设工作。整体的建筑项目由建筑的地基和建筑的主体两部分组成。因此,保证建筑物地基和建筑物主体的施工质量是保证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

3 施工作业的难点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是一种具有大规模性质的工程,通常具有较长的作业周期。在作业期间,遭遇较为恶劣的自然气候时,如寒雪、暴雨等,给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此,施工团队应结合现场的自然条件,选择具有适应性的作业流程,挖掘作业潜在的应用价值,提升施工作业的可行性。与此同时,超高层建筑作业期间,存在的难点问题有材料运输、水电等。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作业的具体需求,制定灵活性管理方案,以解决超高层建筑作业带来的诸多问题。

4 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

4.1 施工测量技术

施工测量技术是施工准备环节中的重点内容,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准备环节实行的好坏对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中,要保障超高层建筑施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就必须保障施工测量的精确性。施工测量技术主要是对施工所用到的数据进行测量,一般是对轴线、标高进行数据的测量。如果在对该数据信息测量时出现误差,就会对后期的施工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在对超高层主体结构中的管道井测量时,如果对管道的垂直度测量错误,就会使管道无法正常使用。在施工测量的过程中,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因素是较多的,有人为因素影响也有外界因素影响,所以为了保障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精确,在选择施工团队时应该选择专业性强的队伍,还要保障测量所用的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的精确性。在对沉降变形量的测量和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时需要使测量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4.2 模板施工

主体结构工程实施期间,为加强结构的稳定性,作业人员借助模板支护功能,提升建筑整体稳定性能。各施工项目在配置主体结构时具有差异性,具体表现在结构外观样式、施工材料等。因此,大部分施工单位采取模板制作的方式加强结构支撑效果,通过原材料加工方式,以减小投资力度,优化施工成本。依据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对主体结构的稳定性、材料自重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为此,施工作业中,钢板为模板材料的主要表现形式。支护技术有多种表现方式,具体包括永久性、临时支护。施工单位应结合自身经济条件、建筑结构具有稳定状态等因素,综合确定支护形式。与此同时,在模板拼接期间,应严格检查接缝的密封状态,尽可能地减少后续施工期间发生不利事件,如跑浆、漏浆,此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质量。此外,搭建临时支护方式时,应关注模板拆除的作业项目。模板拆除的流程为倒序的安装流程,以此增强支护效果。

4.3 钢筋绑扎

经过严格的验收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才可以对合格的半成品钢筋进行绑扎。那么,在绑扎时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需要根据料单和设计图纸进行材料检验,若符合相应的要求和规范,就可以进入绑扎环节。在实际的绑扎环节中,首先应根据设计的要求对保护层进行预留,需要控制好保护层的厚度,避免出现负误差,还要注意绑扎时使用的铅丝不能接触到模板;其次,在保护层预留和设置时,需要利用垫块来垫起钢筋,不需要使用铁钉对其进行固定;最后,还应在模板上使用专门的卡子来固定钢筋,以免钢筋在模板中出现偏移问题,卡子之间的距离应为0.50m。

4.4 砼建造技术分析

在砼浇筑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控制好砼的厚度以及振捣施工时间,避免砼出现蜂窝和孔洞问题。如果没有消除梁下面的水平建造缝,那么需要控制好标高,确保准确的高度形成水平面,然后顺利开展梁板建造,提升建造质量。在主体施工过程中使用赶浆法从一端进行浇筑,使用水准仪超平控制好标高,并在主体钢筋上使用红色油漆进行标注。想要防止离析情况的出现,可以从上往下浇筑的时候减少自由落差。为了能够确保在砼结构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施工缝,在浇筑过程中不能停止,及时出现不可控的情况,也要在上一层砼初凝阶段完成砼浇筑工作。

4.5 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就应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性的人才队伍。在选定施工人员之后,就应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岗前技术培训,以此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够掌握和了解一些施工技术和操作技能。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应定期考核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同时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参加技术讲座,分享他们优秀的经验成果,进而使工作人员对施工技能进行全面的了解。

5 结束语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性加快,超高层建筑的兴建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人们对自身的居住环境所提出的要求,建筑企业便研发出了更为新型的施工技术,以便建筑的施工建设工作能够更加完善。建筑企业应该从自身的施工条件入手,做好施工人员的强化训练工作,促使相关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把握施工的要点和重点,进而促使自身企业的施工质量水平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 韩龙.基于BIM技术的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内力监测与模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

[2] 乔虹森.超高层建筑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4):136-137.

[3] 诸军.超高层钢箱形柱内灌混凝土顶升的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16,42(03):215-216.

[4] 伊道勇.浅析超高层建筑转换层主体结构施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1):249.

[5] 张忠霞,孙轶兵.超高层建筑转换层主体结构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3):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