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书卷土壤,静待文思花开——立足统编版二上教材的“读写结合”策略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浸润书卷土壤,静待文思花开——立足统编版二上教材的“读写结合”策略思考

蒋超颖

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 3220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普遍会面临学生阅读写作能力较差的教学难题,本文通过分析“读写结合”对于语文教学的实际意义来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并深入分析以课本教材为基础开展“读写结合”的实际应用措施。

关键词: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引言: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任务。目前国内大部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较弱,需要进行进一步提升,可以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师教学计划的开展,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语文素养和阅读写作能力。在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性进行教学调整,如性格差异性、学习基础差异性以及认知能力差异性等,确保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够贴合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帮助。

一、“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小学是一个关键的学习阶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程设计中,阅读和写作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目前我国小学生的教育常态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普遍较为薄弱。本文建议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的教学手法,通过阅读和写作相互结合的效应,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教师整体教学质量,完成语文教学目标。

二、“读写结合”在教材中的实际运用

“读写结合”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加大阅读量,让学生能够在大量阅读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充分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核,锻炼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的能力,达成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结合课本教材来开展实施,本文的参考教材是部编版的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与课本进行结合分析探究。

首先我们可以先看《曹冲称象》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相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篇长文了,其实总体讲述的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通过称象来充分体现曹冲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优秀品质。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一个七岁的小孩子想出的办法能够比朝中众多官员的主意强,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固化思维的严重性。同时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曹冲的办法更好。体会作者在进行描述如何称象的步骤的,体会作者语言结构的完整性,学习作者是如何将一个行为过程的描述做到详细细致又不杂乱的方法。之后给学生布置一个课题,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曹冲,会想出什么样的称象方法?并将称象的过程完整的叙述下来。这个过程其实是在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少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记叙文,总是写的乱七八糟,没有丝毫结构可言,经常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顾头不顾尾,最后写出来的文章不完整,整体事件的过程不清晰明了。所以通过这样的阅读理解和写话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整合性思维,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提高学生在写作时叙事的完整性,这样的写作训练在《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中也同样适用。结合课后习题可以发现这也是一道需要学生融入情境的课题,需要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狡猾的狐狸的说法是对的吗?如果自己是小熊应该怎么分奶酪?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散思维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有多种创作思路,避免成为曹操的官员一样思维固化。

《雾在哪里》是一片拟人化的课文,通过整篇拟人化的描写,生动形象的展现出雾的形象,让学生对于雾的存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课后习题要求学生照样子叙述一下雾都把什么藏起来了?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这是在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学生通过分析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新的练习,仿照课文围绕着“阳光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来开展写作,需要同样运用拟人手法创造出一篇小短文,教师需要在批改之后进行评价,在鼓励的同时引导学生如何优化写作手法,加强文章美感,建议学生可以在日常课本学习之外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在不断地阅读和练习中提升写作能力。《我是什么》也是如此,整篇文章就给学生留下一个疑问,“我”到底是什么?可以是云、可以是雨、可以是冰雹、可以是雪。通篇和《雾在哪里》是一种写作风格,都是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创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一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再设想一种自然界物质,通过借鉴《我是什么》进行创作,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对于周边生活环境的观察来加强自身对于自然界物质的认知,并通过不断阅读来加深理解并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于世界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欲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不断阅读和反复练习中摸索出来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思维方式,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读写结合”已经是目前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法了,但是如何在充分结合课本教材的前提下加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还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摸索探究。阅读和写作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二者必须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语文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结合课本本身与课后习题之间的关键点,并辅助以相关课外阅读和创新写作训练,综合提升学生的知识覆盖面和文字表达能力,构建出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习作水平,创新教学手段,真正做到“读写结合”,让阅读的力量浸润书卷土壤,静待文思花开

参考文献:

[1] 李虹瑾, 杨贞萍. 统编教材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六单元为例[J]. 今日教育, 2019(4):62-63.

[2] 吴勇. 习作单元:"读写结合"教学的新动向——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教学认知与实践策略[J].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19, 000(004):P.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