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整治技术在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生态整治技术在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

王志炜

身份证件号: 37108219860904**** 山东省 250014

摘要:在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强调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合理组织土地的利用。但是在实际整治过程中,部分农村还是从经济效益出发,忘记了土地整治的初心,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推进生态整治技术在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是生态文明建设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农村土地整治价值和意义的关键。

关键词:生态整治技术;农村;土地整治;应用

1土地整治的内涵

就土地整治来看,它主要是在相应的区域当中,结合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严格依据具体的目标及用途,通过有效的工程及生物措施,将农用地作为对象,同时考虑到区域中各项具体情况,展开综合性整治。通过对土地整治的实施,不但可以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及耕地面积,还能够促进人们生产生活的改善,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存在的不足

2.1土地规划不合理,扰乱农村生态环境

受到历史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土地规划散乱且缺乏秩序。住宅用地管理不规范,很多村民都会在原来的宅基地基础上扩建车库等设施,部分农村还存在将房屋建设在耕地中间的情况,“想建在哪里就建在哪里”以及“想建多大就建多大”的现象在农村并不少见。不仅如此,农村土地规划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农村的规划建设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过多或者侵占耕地的情况较为常见,这都严重扰乱了农村生态环境,影响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景观建设。

2.2农田建设混凝土化,破坏农村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资金投入力度也显著增加。为了浇灌方便,在农田水渠建设中大量使用混凝土;为了运输方便,很多农田道路也被实施硬化。农田建设混凝土化,一方面,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影响了农田水循环能力,导致部分农田积水情况严重,反而增加了农业管理负担;另一方面,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在农田道路沟渠中本来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生物,蒲公英、车前草以及婆婆丁等植物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农田建设混凝土化导致植物多样性被破坏,间接影响到动物的食物来源等,最终破坏了农田生物多样性,违背了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初心[2]。

2.3忽视农村生态特点,无差别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还存在忽视自身特点,无差别地推进整治工作的问题。南北方农村生态环境存在差异,东西部农村更是在土地规划利用效率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别。忽视农村生态特点和土地整治目标的基础上推进农村的土地整治,照搬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造成负面影响。

2生态整治技术在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

2.1加强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的引领作用

要想确保土地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首先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各相关部门要将乡村振兴的战略放在首要位置,严格落实科学规划、持续发展的土地整治理念,注重对土地功能的定位,合理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实现土地整治和涉土、涉农、涉水各方面专业规划的互补、互通以及互动。要尽可能安排好对农田保护、基础设施及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等工作。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重视山水林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严格落实因地制宜的土地整治原则,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的具体规模及布局情况,综合整治田、水、路、林等,促进农村长远发展。

2.2树立“土地整治+”的理念

就“土地整治+”来看,它主要表现为土地整治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能够有效促进城乡各类要素的有序流动。在未来开展土地整治时,必须要结合具体情况,建立起多方聚集的“土地整治+”生态圈,打造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土地整治新格局。首先,重视对土地综合整治与农村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现代先进农业的有机结合,以此来推动我国城乡的共同发展。其次,正确了解并把握土地整治的多功能定位,从而充分体现出土地整治的多重效应,深入结合土地整治项目、生态景观、村落文化等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将文化、教育以及观光等各种丰富元素引入其中,构建起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模式,从而推动区域特色经济的增长,为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发展带来帮助。最后,还要以创新的角度,不断丰富土地整治的实施模式,激发土地整治各参与方的积极性。

2.3注重土地整治中生态景观建设和对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应用生态整治技术,需要注重土地整治中生态景观建设和对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合理规划农村住宅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以及农田耕地,设立相对明显的界限并做好监督和管理,限期对农田内的住宅进行拆除并做好安置工作,恢复农田耕地并利用生态整治技术恢复土地的生产能力。在我国矿区,需要对土地进行回填和复垦,着力推进农村生态景观的建设。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农村生态系统循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2.4注重生态整治技术和生态新材料的应用

当前,生态新材料已经在建设项目中得到重视,基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生态性考虑,需要注重生态整治技术和生态新材料的应用。在农田整理和维护中应该减少路面硬化,保证水资源的循环,可以利用环境友好型的田间沙石路面添加剂,软体护坡材料以及保水保肥剂等生态新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注重生态整治技术的应用,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壤的污染,恢复和保护农田耕地资源,对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2.5因地制宜,选择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整治技术

在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要基于生态整治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视角,因地制宜地选择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整治技术和方法。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组需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整治策略,保证土地整治资金供应。比如,在华东地区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需要基于当地土地集中利用和开发需求,和当地农村经济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等,合理划分农村耕地区域和面积,统筹推进土地的整治,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2.6加强资金整合管理,发挥资金叠加效应

首先,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农村农业大部委的改革,将此前涉及了土地、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等各行业、各部门的涉农资金统一起来,并把耕地开垦费、新增费以及农业用地的出让金全部集中,统一交由农村农业来统筹支配,以此来最大程度的体现出各项资金的叠加效应;其次,要把握现阶段土地流转的机遇,加大鼓励,正确引导并吸收农民、企业及社会资金,全面推进PPP的项目融资模式,从而进一步推动土地整治资金的筹集;最后,要了解并认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及新增耕地指标跨地区交易等政策,有效减小土地整治在资金方面所面临的压力。

结论

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理念的提出,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实现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要合理的运用土地整治措施,这既是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新要求,也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但能够促进我国耕地的占补平衡,还可以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提供保障,对于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创新与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秀美,潘瑜春,刘玉,等.基于全过程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3):35-42.

[2]严金明,夏方舟,马梅.中国土地整治转型发展战略导向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9,30(2):3-10. 王志炜(1986—),男,汉族 ,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服务中心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