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中的应用

赵丽明

(昆明市儿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云南 昆明 650000 )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中的应用。方法:在我院选择10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进行常规管理,将这期间观察到的所有项目数据都归为对照组;于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实施风险管理,数据则归为观察组。结果:实验结束后根据刺伤、感染等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职业防护行为评分并进行对比,观察组及格率(90%)高于对照组(7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中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风险管理;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应用

对医院非一次性医用器械进行回收、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是消毒供应中心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在这些回收器械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污染让工作人员面临感染,或是在清洗消毒过程中被尖锐机械刺伤等等风险,因此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职业防护是非常重要且必须存在的环节[1]。本研究是为研究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中的应用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选择10名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工作人员参与本次实验,在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职业防护中采用常规管理,为对照组;在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职业防护中实施风险管理,为观察组。其中参与工作人员中男性3名,女性7名,年龄分布在23岁到45岁区间,平均年龄(26.12±5.7)岁,对比工作人员一般资料,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本次实验所有人员均自愿参与并签订同意书,另外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实验进行。

1.2方法

对照组在职业防护过程中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则采用风险管理,详细操作如下:

1.2.1工作人员培训

医院组织参与实验的10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包括不同工作区域所存在的各种风险识别、应对方案以及预防措施、职业安全教育等相关知识,以提高工作人员预防意识和安全意识。并建立风险管理小组,以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制定工作隔离标准与相关制度,所有组员严格遵守规则制度进行操作。

1.2.2相关流程规范化

风险管理小组开展讨论,将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工作环节流程,如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进行流程规范化处理,并且小组成员严格遵循该流程操作。此外还需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判,讨论出应对方案,并且组长应时刻对组员操作过程进行监测指导。

1.2.2.1器械的回收

消毒供应中心是对所有非一次性医用机械进行回收,而这些已使用器械有存在病毒的可能性,因此该部门也是医院发生医护人员感染最多的科室。工作人员在回收器械时应做好预处理,如针头、尖锐器械要进行硅胶套保护处理,禁止出现暴露在外的情况发生。若皮肤被划破,工作人员应及时挤出伤口血液并清洗消毒,并将情况告知护士长,视情况进行伤口包扎或是免疫蛋白球的注射。

1.2.2.2器械清洗消毒

清洗器械时应结合其材质、型号以及污染程度等方面选择适合的清洗方式,并且需要拆卸的器械要确保是完全拆卸状态,以免器械未能彻底清洗。在进行消毒时,由于大多数消毒剂长期接触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因此工作人员要正确使用护目镜、面罩等防护道具,并安装空气净化器等装置,以确保对消毒供应中心通风情况与换气。

1.2.2.3灭菌监测与包装规范

在使用灭菌器前要对机器进行检测,确保无误后再使用。灭菌时灭菌包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并且每个灭菌包的质量不可高于7kg。而后在进行包装工作时,要确保环境及空气符合要求,并且操作过程中每一环节都需要对自己接触器械的部位进行清洗消毒,以免对器械造成污染。

1.2.3设备运行风险防范

在对器械进行各项工作时,其使用机器往往会制造大量噪音,长时间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会对工作人员的听力造成不可磨灭的损害,同时也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情绪,因此除了在可控范围类尽可能降低噪音外,还应给工作人员发放防噪音隔离耳塞或采取建设隔音墙等措施。

1.2.4定期体检

工作人员需定期进行体检,一般情况至少每年一次,并制定合理的饮食搭配,确保工作人员补充营养,从而提升个人身体素质及免疫力。同时,还需关注工作人员心理状况,若发现其有情绪上问题,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1.3指标判定

观察两个时间段期间发生的工作人员被刺伤、感染等意外事件次数,并根据此来进行职业防护行为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职业防护行为越优秀,并且根据分数分为三个标准:优秀:90分以上;合格:89分—60分;不合格60分以下。合格率=(优秀+合格)÷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式

研究所得计量资料以t检验,表示方法为率(%),其数据通过软件SPSS19.0版本所得,若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项数据进行职业防护行为评分,并分析两组合格率,观察组合格率(90%)高于对照组(70%),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1 两组合格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合格率

观察组

10

7(70%)

2(20%)

1(10%)

9(90%)

对照组

10

5(50%)

2(20%)

3(30%)

7(70%)

χ2

-

-

-

-

12.500

P

-

-

-

-

0.001

3.讨论

由于消毒供应中心存在各种回收医用器械带来的风险,导致工作人员很容易在处理器械的时候受到物理伤害甚至面临被感染的可能性,因此整个医院该部门职业暴露事件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医院必须将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工作做到位,尽可能减少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2]

采取风险管理,可通过对相关知识及处理工作的正规流程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风险的识别与预防能力,从而有效避免因工作过程中的操作不当而带来的意外事件发生。此外还可建立风险管理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定期展开风险评估与预判,及时讨论风险应对措施,并且实时检查监测,对于出现问题的组员给予正确示范[3]。有研究表明,实施风险管理通过加强工作人员防范意识,将其职业防护行为规范化,可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由于各种因素受到伤害的发生率,进而使医院感染事件得到一定控制[4]

本次研究中,我们对消毒供应中心10名工作人员分不同时期实施了风险管理和常规管理,观察两者在职业防护中起到的作用,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实施风险管理后,工作人员职业防护行为评分合格率明显高于未实施前,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职业防护中起到积极作用,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与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钱萍,马琼.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8,32(12):69-70.

[2]洪丽云.浅析职业风险防护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1):183-184.

[3]王玉风.护理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05):44-45.

[4]罗洁,吴妮娜.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06):99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