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益处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1

感知益处的研究进展

崔娜娜 陈嘉(通讯作者)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延边 133002

摘要:本文从感知益处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对国内外感知益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学者及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感知益处;积极心理学;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心理学研究——积极心理学,主要探索人类美德,力量以及其他积极品质,探索人们的积极认知体验过程,积极情绪,人格特质和创造力等。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们不光关注疾病所引发的消极影响,逐渐开始关注其积极作用带来的改变,这就是“感知益处”。感知益处是指个体从疾病或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经历中感知个人的、社会的、心理的以及精神上的益处的一种认知和行为适应过程[1]。这一概念改变了一直由负面影响主导的研究,并为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观点。本研究将从感知益处的理论依据、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1感知益处的理论依据

Taylor[2]的认知适应理论(CAT)是感知益处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该理论认为,人们对极端压力事件或情景的认知适应性包括三种:试图重新控制该事件,寻找事件的积极意义以及通过自我完善来重建自尊。

2感知益处的影响因素

2.1社会人口学因素

①性别:研究[1]表明,癌症患儿的父亲有较高的感知益处水平,父亲感知益处水平高于母亲;而Gardner等[3]的研究发现,性别与感知益处没有关系,这可能是由于研究选择的样本不同所导致的,这一关系还需通过扩大样本量,扩展研究范围做进一步探讨。

②年龄:研究[4]表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与感知益处呈负相关,即年龄越小,感知益处水平越高;反之,则低。也有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与感知益处无关,这可能是由于选择的样本量不同导致的。

③文化程度:Kim等[5]的研究发现,文化程度越高,其感知益处水平越低。

④经济水平:研究[6]表明,感知益处与经济水平呈正相关,家庭年收入较高的往往感知益处水平更高。

2.2疾病相关因素

患者所处的病情分期、诊断时间、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其他因素都与感知益处存在相关性。梅雅琪等[7]发现病情严重程度与益处发现相关,无远处转移的病人益处发现高于有远处转移者。王瑜萍[8]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患者的感知益处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2.3社会支持因素

社会支持与感知益处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感知益处与社会支持水平呈正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感知益处水平就越高。BRAND等[9]研究表明,感知益处水平较高的照护者相对来说也会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因此,这就提示医护人员要关注到对患者有照护困难的照护者,帮助其解决面临的困难,并进行心理疏导。

3感知益处的干预措施

3.1认知行为压力管理

Cruess等[10]发现认知行为压力管理能够降低血清皮质醇,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其中感知益处发挥了中介作用。认知评价是情绪和反应行为的中间变量,对事情的积极评价会引起积极的情绪变化,反之,则引起消极的情绪变化。因此,通过识别和解决非理性的思想和观念,并且采取措施减少压力,消极情绪必将得到改善。

3.2同伴支持

同伴支持是指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使具有相似疾病、身体状况或经历的病人,彼此之间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以及在生活实践、社会和情感方面的支持,由于经历的相似性,可以有效加强支持者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减少病人的病耻感。研究[11]指出同伴提供的信息能够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对自身疾病的情况有所掌握,进而能够学习到应对疾病问题的技巧和解决困难的方法,进而增强对疾病的掌控感。

3.3书写表达

书写表达是自我表露的形式之一,个体通过书写来表露对重要经历的感受和想法,可促进身心健康。国外研究发现,书写表达能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其感知益处水平的提高。书写表达实施简单,时间自由,能帮助癌症患者照顾者表达内心压抑的情感,敞开心扉,缓解心理压力,但更适用于表达能力及文化水平较高的照顾者。

4小结

近年来,感知益处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在理论依据、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感知益处在患者和照顾者中广泛存在,其影响因素包括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但某些因素与感知益处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干预措施方面,尚未形成系统和有针对性的计划;此外,由于疾病的感知益处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很少有关于干预措施的纵向研究,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PascoeL,EdardssonD.Benefit finding cancer:are view of influencingfactors and health outcomes[J].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2013,17(6):760-766.

  2. TaylorSE.Adjustmenttothreateningevents:attheoryofcognitiveadaptation[J].AmPsycho,1983,8(11):1161.

  3. 徐林燕.癌症患儿父母疾病获益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4. GARDNERMH,MRUS,SCHWEBELDC,etal.Demographic,medical,andpsychosocialpredictorsofbenefitfindingamongcaregiversofchildhoodcancerssurvivors[J].Psychology,2017,26(1):125-132.

  5. CordovaMJ,CunninghamLL,CarlsonCR,etal.Posttraumaticgrowthfollowingbreastcancer:acontrolledcomparisonstudy[J].HealthPsycho,2001,20(3):176-185.

  6. KIMY,SCHULZR,CARVERCS.Benefit-findinginthecancercaregivingexperience[J].PsychosomMed,2007,69(3):283-291.

  7. 梅雅琪,李惠萍,杨娅娟,等.乳腺癌患者益处发现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6):413-417.

  8. 王瑜萍.女性乳腺癌患者益处发现的发展轨迹与功能[D].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4.

  9. BRANDC,BARRYL,GALLAGHERS.Socialsupportmediatestheassociationbetweenbenefitfindingandqualityoflifeincaregivers[J].JHealthPsycho,2016,21(6):1126-1136.

  10. CruessDG,AntoniMH,etal.Cognitive-behavioralStressManagementReducesSerumCortisolbyEnhancingBenefitFindingamongWomenBeingTreatedforEarlyStageBreastCancer[J].PsychosomMed,2000(62):304-308.

  11. 王永,王振宏.书写表达及其对身心健康的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2):31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