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中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ICU护理中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应用探讨

孙憬 熊竟明

昆明市延安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ICU患者多数病情危重,不仅暂时失去活动能力,需要人照护,而且还可能暂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不能明确表示自己的护理需求。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理工作中日益落实,对于ICU患者加强护理,尽可能满足其身心护理需求,已成为本科室关注的重点。护士应用语言沟通和传统非语言沟通方法,无法准确了解患者情绪及需求,因此,探索更为有效的非语言沟通技巧至关重要。

【关键词】ICU护理;患者需求;非语言沟通技巧

ICU收治的患者疾病类型复杂,且患者多数需切开气管,或借助呼吸机治疗,这会导致患者暂时丧失语言沟通能力,无法诉说自己的生理护理需求,同时患者意识仍然清醒,而这必然会致使患者不良情绪加重[1]。另一方面,在这一阶段,患者因家属无法在旁陪护,容易产生不安全感,更需要护理人员的关心与照护,而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关注患者身心护理需求,来实现护患良好沟通[2]。护士首先应该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在常规语言沟通基础上,借助有效非语言性沟通技巧,满足患者的相应需求,从而确保护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1.常规护理方法的局限

在其他科室的常规护理中,护士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和患者进行沟通,如通过面对面讲解做健康教育、通过语言沟通了解患者情绪状态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询问患者感受来了解其身心护理需求等。ICU患者病情相对较重,有时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自身感受或护理需求,也无法借助语言来倾诉内心不良情绪,这无疑会增加患者心理压力[3]。此时,若护士再单纯以常规方法,借助语言为患者进行护理,一方面并不能准确了解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另一方面在对比之下,也会进一步加剧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非语言沟通对于ICU护理工作而言十分必要。

2.传统非语言性沟通方法及其不足

非语言沟通指的是,借助动作、表情及目光等或静态、或动态的姿势动作,传递信息或表达信息。这一方法不仅可对语言沟通加以补充,有时还可替代语言沟通。特别是ICU患者,陷入语言沟通障碍后,易存在多疑、焦虑等情绪,更需要护士的关心。非语言沟通不仅可传递关心、表达情感、验证信息,同时还有利于调节患者情绪。

目前,各医院在ICU护理工作中,经常会应用非语言性沟通方法,如护士借助眼神、表情、触摸及手势等满足患者需求,给予心理劝慰与指导。这些护理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患沟通顺畅程度,但部分患者仍不能顺畅表达自身的需求。如部分患者在想要了解自身病情时,并不能顺畅表达这一诉求,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非语言性沟通方法加以改进,使之更贴合护理实际。

3.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具体措施

3.1注意细节性问题

在常规非语言性沟通方法之上,护士应对细节性问题加强重视,比如目光接触中,护士除要经常用坚定的目光给予患者鼓励外,还应注意目光接触的技巧。如对于能够缓慢吐字、有倾诉欲望的患者,护士应目光温暖、充满耐心,表达出想和患者交流的愿望,并对视线方向、注视时间长短加强注意[4]。通常情况下,可将目光限制在患者脸颊两侧、头顶及嘴巴等区域活动,表情绪自然、亲切,让患者获得被尊重感。另外,护士应注意自身表情。ICU患者多数不能活动,对护士的表情会有更多关注,护士应保持微笑,且笑容应真诚、自然。

3.2巧妙借助沟通板来满足患者需求

沟通板是近年来逐渐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应用的沟通工具,其色彩和谐、容易辨认、字体大、易清洁、轻便,通俗易懂[5]。医院可以制作简易沟通板,如正面是人体图,可以让文化层次不高的患者通过指点来说明自身护理需求,而反面是文字说明,可以让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患者,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项目,之后由护理人员加以落实。

(1)提前制作沟通板:提前制作ICU患者专用沟通图,并制作为硬卡片。卡片正面是人体结构图,明确人体正面、后面各部位(不需太细致,将各部位表现清楚即可),反面为患者常见问题,包括疼痛情况(咽喉痛、头痛、切口痛等)、躯体不适(想喝水、想吃饭、肚子胀、恶心、想大便、出汗、有痰等)、需要帮助(睡不着、想坐起来、想翻身、想知道病情、想见家人等)。

(2)应用沟通板:在沟通过程中,护士详细说明沟通板上各种区域代表事项,告诉患者沟通板的用途和意义,嘱咐身体哪个部位不适,就在板上指出相应区域。若患者指向不明,则由护士反复将可能的选项念给患者听,观察患者眼神或看其动作,来判断患者需求。

(3)经常性询问:护士应加强对患者表情的观察,之后取出沟通板,主动来询问患者是否有相关护理需求。如在患者皱眉时,护士可通过语言来询问,可一边说,一边在沟通板上主动指出相应事项,询问患者是否需要。经过这样的锻炼,患者对沟通板上的各项内容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而这更便于患者日后表达自身护理需求。在实施中,护士也可以为患者读相应需求,让患者通过摇头、点头、眨眼来表示自身意图,避免盲目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3.3提供发声玩具

为每位患者发一个发声玩具,患者在有需要时,只要轻轻一捏,就可发出声音,护士可快速赶来。在发放时,护士注意要亲切、耐心地进行说明,详细演示,并且确保患者能顺利应用。发声玩具的应用能够让患者在需要时及时发声,可以让护士“随叫随到”,这样一方面能够消除患者的孤独感与无助感,另一方面也能让患者的护理需求及时得到满足。

3.4特殊操作时及时说明

出于诊断、治疗的目的,有时护士需要为患者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若不能提前说明操作会造成的刺激或痛苦,极易给患者造成不适。这就需要护士在实施侵入性操作前(如穿刺、置管前),先主动说明,握住患者的手给予力量和支持,并且借助微笑、轻拍来鼓励患者。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侵入性操作,护士还可为患者播放科室统一制作的短视频或图片,让患者了解操作方法、配合方法,消除其因不了解操作而出现的恐惧情绪。

4.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

为提高沟通效果,我院ICU对传统的非语言沟通方式进行改进,注意细节性问题,同时根据科室特色,统一制作沟通板,为无法用语言表达自身需求的患者提供沟通渠道;提供发声玩具,增强患者的掌控感;在侵入性操作时给予安慰,进一步让患者获得心理慰藉。经应用这些非语言沟通技巧,ICU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患者舒适度也同时提高。

小结

与其他科室的患者比,ICU患者因疾病特点、所处环境特殊、家人无法陪同、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等原因,更需要护理人员的关心与支持。ICU护士应经常总结护理经验,探索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及改进策略,不断提高自身护理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贴合患者需求的护理措施,让患者获得更良好的就医体验。

参考文献:

[1]张月平.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1):284-284.

[2]钟爱民. 使用非语言沟通的ICU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9(2):137-138.

[3]吴丽春, 冯惠群. 沟通卡在ICU暂时性丧失语言能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11(6):37-38.

[4]刘晶涛, 陆巍. 机械通气患者非语言沟通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19,7(13):102-106.

[5]冯亚婷, 吴莉莉, 黄雯婧,等. 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沟通方法和辅具使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 4(1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