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测量在土地规划及管控中的应用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土地测量在土地规划及管控中的应用探索

邵志峰 

身份证号码: 610103*** 209152837

广西万华测绘有限公司 53002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建设要求不断提升,土地规划管控难度也随之提升。土地测量是土地规划管控的重点环节,土地测量精准度与土地规划质量息息相关,也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开展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为了提升土地资源规划管控质量,探索土地测量的科学对策,分析土地测量面临的难题,才能保障土地规划有序开展。

关键词:土地测量;土地规划;管控应用

引言:土地是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资源,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增加,土地资源变得日益紧缺,土地规划管控压力不断增加。目前,土地规划管控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测量数据精准度不足、规划设计不合理,严重阻碍了城市建设发展,也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因此,在新时代环境下,如何优化土地测量工作,如何提升土地规划质量,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关键。

一、土地测量技术的含义和作用

(一)土地测量的基本含义

所谓土地测量技术,就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测绘,获取土地资源的相关数据,如:面积、位置等等,为后期土地规划管理提供数据参照。在教学技术的支撑下,近几年土地测量技术得到了跨越式发展,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定位技术等服务,改善了传统土地测量格局,实现了平面化数据到立体化数据的转变,测量数据的精准度也随之提升。将土地测量技术应用于土地规划管控中,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土地规划效率,保障土地管控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土地测量技术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提升土地规划效率。土地测量的对象是土地资源,而土地资源覆盖面广、土地类型复杂,所以想要保障土地规划合理性和科学性,就必须优化土地测绘精准度,才能为土地资源管控提供数据支撑。将土地测量技术应用于土地规划管控中,根据土地类型差异,科学选择土地测量技术,既能测量数据的精准度,又能提升土地测量效率,保障土地规划工作有序开展。其次:有利于优化测绘数据精准度。传统土地测绘工具以钢尺、比例尺为主,其测绘方法繁琐复杂,测量数据误差较大,无法满足目前土地规划要求,不利于土地管控工作开展。因此,在土地规划管控中,科学运用土地测量技术,充分利用GPS技术、遥感技术等先进测绘技术,简化土地测绘流程,保障测绘数据的完善度和精准度,可以为土地规划管控奠定基础。最后: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管控健康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管控工作量增加,土地规划设计难度也进一步提升。将土地测量技术应用于工作中,不仅推动了土地测绘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完善的测量数据,还有利于减轻测量工作人员的负担,提升测量工作效率、规划管控质量,保障土地资源管控健康发展。

二、土地测量技术的具体分析

(一)GPS定位技术

GPS定位技术是常见的土地测量技术,在测量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地质项目勘测、土地规划定位等等,非常适用于土地规划管控工作。相比传统测量技术而言,GPS定位技术精准度高、应用范围广,将其应用于土地规划中,既可以提升数据精准度,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又能优化测量效率,实现效率和质量的协调发展。

(二)遥感系统技术

遥感系统技术具有测量范围广、动态化等特征,通过卫星的摄影装置,采集测量土地的图像信息,为土地规划工作提供图像数据参考。特征一:测量范围广。在遥感系统技术应用时,只要卫星摄影装置能够观测到的范围,就能获取对象范围内的土地图像数据,所以可用于大规模的土地测量工作,其测量效率和质量也能达到要求。特征二:动态化数据。卫星摄影所采集的信息是实时化、动态化的,会根据土地资源的变动而变化,这样的土地测量数据对后期土地监察、土地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三)全站仪系统技术

全站仪系统技术由多个设备组成,其中包含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等等,通过多个设备的结合利用,可以优化土地测量的角度、倾斜间隔,有效控制测量数据的误差范围。通过情况下,全站仪系统测量分为基本测量和程序测量,其中基本测量可实现电子测角和测距工作,而系统测量可实现水平测距工作,控制测量高度差和偏心率,进而提升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三、土地测量在土地规划和管控中的应用策略

(一)土地规划前期准备

土地规划工作涉及前期调查、土地规划设计和后期管控内容,为了保护入地规划设计质量,前期调查必须准备完善土地资源数据,如:土地规划现状、地形地貌、土地资源评估等等,才能为规划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因此,在土地规划前期阶段,合理采用遥感技术和GPS定位技术,调查规划土地的地貌地质条件,如:地势地貌信息、地质环境信息,充分展示土地资源的缺陷和优势。同时,在测土地资源位置、周边地理环境和规划现状等内容时,可选择遥感技术观测规划区域,采集规划区域周边数据信息,为土地规划设计提供参考。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保障土地规划设计的精准度,提升土地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还能完善土地资源数据信息,为后期规划管控提供保障。

(二)土地勘测定界工作

土地勘测定界是土地规划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土地规划管控的整体工程,其勘测定界是否准确直接影响规划工程整体水平。例如,在采集土地位置信息时,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准确勘定土地资源的坐标数据,这样的勘测方式快捷便利,勘测数据的准确性也较高,可以有效减小勘测定界的误差值。同时,为了便于后期土地管控,在勘测定界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将勘定数据录入管控系统数据库中,保障管控数据信息及时更新,也是确保土地规划数据的完整性。此外,在监测点位设置全站仪系统,可以利用多点模拟的方式,勘测弧形地块的定界信息,准确高效的计算出土地的实际规模,确保土地定界的准确性,避免定界误差而产生纠纷。在土地测量技术的支撑下,土地勘测定界数据精确度提升,即便是复杂的土地板块,也能高效快捷的完成定界工作,提升了定界工作效率和质量,也优化了土地规划管控工作水平。

(三)土地动态监测工作

土地监测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其监测数据反映了土地数据信息的变化,体现了土地资源的状况,对土地规划设计非常有用。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合理采用土地测量技术,动态化、实时化监测土地信息,及时掌控土地数据信息的变化,有利于提升土地规划的科学性。例如,在土地规划阶段,利用卫星摄影监测系统技术,实时监测土地使用状况,确保土地使用和土地规划的一致性。一旦发现土地使用发展变化,可根据监测数据值的变化,初步进行土地变更登记,然后再通过实地勘察,获取最新的土地资源信息。同时,地理信息系统也是土地动态化监测的重要工具,也是土地规划管控的重要资源库。在土地监测过程中,通过遥感卫星监测获取的数据信息,可实时传输到地里信息系统中,构建全面完善的土地监测数据库,这对土地规划管理、农耕地保护具有不可忽视的利用价值。在土地规划过程中,根据土地地理坐标信息,可以检索出对应的监测数据,从而帮助规划人员精准掌握土地变化态势,提升土地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地是我国发展建设的重要资源,做好土地规划管控工作,不仅可以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土地资源的价值,还能保障城市规划分布的合理性,为城市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分析目前主要的土地测量技术,总结出土地测量在土地规划各阶段的应用,如:土地规划前期准备阶段、勘测定界阶段、动态化监测阶段等等,严格控制了土地测量数据的精确度,也提升了测量工作效率,为土地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数据保障。在这样的环境下,土地规划工作可以有序开展,土地管控工作效率和质量也不断提升,对土地资源管理发展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 陈洋.土地测量技术在新时期土地规划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83.

  2. 买尔哈巴·买买提.浅谈土地测量工作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J].南方农机,2019,50(19):102.

  3. 袁莉.分析测绘新技术如何有效应用于土地规划实践[J].科技风,2016(0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