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成就好未来——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好习惯成就好未来——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泽英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一小 611430

摘要:众所周知,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实现高效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自动化的行为趋势,有好坏之分,如果一个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学会知识,相反的,如果一个学生不具备好的学习习惯,不但会增加学习负担,还会影响自身的学习和生活。鉴于学习习惯的重要地位,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人才,小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教学工作还是在育人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适应能力的体现,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和生活[1]。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习惯是在后天形成的,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教师要增强对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视,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技能,实现学生的不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具体策略。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现状

(一)培养过程出现一定问题

小学教育过程中,不同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中有很大的差异性,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其学习习惯培养效果越来越差。由此可知,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反复指导与训练,学习习惯培养过程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对于学习习惯的认识也比较充分。但随着学生年级的逐渐提升,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关注程度开始下降,学生自身也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形成不正确的学习习惯,阻碍学习效果的提升。所以,在学习习惯培养初期,教师要加强训练,不断强化,持续巩固。

(二)缺乏教师的引导

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对于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指导性作用。教师的价值观念对学生也有影响,如果教师的观念和方法存在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不会得到很好地培养。所以,当学生处于低年级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具体策略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要学好知识,提高自身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听讲。当前很多小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课,注意力分散,不关注教师说的话与其他同学的发言,导致教学过程不顺利,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偏低。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导师就是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充满兴趣,那么一定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相反的,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但会导致沉闷的课堂氛围,还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2]。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会让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要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好习惯,用心设置每一节课,用趣味化的语言开展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学习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过程,也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疑问和好奇心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3]。同样的,教学过程中,问题发挥了启发思维的作用,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恰当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新知,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仔细做作业的习惯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可塑性较高,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好的做作业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仔细做作业的习惯。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规范书写,因为字迹潦草等都可能是引发错题的原因,学生写的作业要规范清晰,不能马虎,认真完成。其次,要求学生仔细读题,答题之前弄清题目想要考察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完成作业。从学生作业完成状况来看,很多错误都是审题不到位导致的,想要保证一定的作业质量,必须要培养学生好的审题习惯。最后,教师还要增强对作业评价的重视,每次作业批改完成后,教师要把作业完成情况反馈给学生,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鼓励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激发学生仔细完成作业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由此可见现代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之前,为学生分发导学案,要求学生完成自主预习,有不懂的及时记录下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慢慢推进,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结束语: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认知能力相对不足,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自身的学习。对此,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重视,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同时,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坚持,要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应用针对性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姚永梅.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20,22(22):159-160.

[2]裘露丹.好习惯成就好未来——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数码设计(上),2020,9(2):232-233.

[3]成艳.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3):804-805.

[4]王全生.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科学咨询,2020,(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