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3

运动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石丽静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 血液净化室,河北 石家庄 050002

【摘要】 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80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透析过程中给予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干预,持续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 3个月时尿素清除指数( Kt /V) 、尿素下降率( URR) 、残余肾功能( RRF) 和血压状况。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 Kt /V,RRF,URR 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血液透析过程中运动干预可以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提升透析效果,改善透析低血压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运动干预; 尿素清除指数; 尿素下降率; 残余肾功能; 血压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替代治疗首选且最主要的手段,长期的血液透析使患者缺乏适当有效的运动,从而导致肌力、运动强力及耐力降低,生理机能下降、心肺功能低下,增加患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影响其预后[1]。研究证实[2 -3],透析患者适当运动能对透析效能、心血管功能、运动功能带来益处。为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运动干预对患者的影响,对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运动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8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在我院血透室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 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年龄≥18 岁; 神志清醒、意识清晰; 能进行语言沟通,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病情稳定,常规维持治疗药物不变,使用动静脉瘘透析; 透析时间≥3 个月,每周透析治疗 3 次,每次 4 h; 无下肢活动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 干预前血压 > 180 /110 mmHg ( 1 mmHg = 0.133 kPa) 或血压控制不良; 下肢关节或肌肉出现严重肿胀,下肢肢体活动功能障碍; 有精神或认知功能障碍; 有其他组织、系统、器官的严重疾病; 依从性差,不能耐受或无法配合运动干预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80 例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 22 例,女 18 例; 年龄 22-71 岁,平均( 48.50± 5.00) 岁; 透析时间 6- 37 个月,平均( 15.92 ± 4.60) 个月;疾病类型: 慢性肾小球肾炎 19 例,糖尿病肾病 10 例,高血压肾病 6 例,其他 5 例。观察组中男 20 例,女 20 例; 年龄 21-74 岁,平均( 49.10 ± 6.25) 岁; 透析时间 5- 40 个月,平均( 16.10 ± 5.00) 个月; 疾病类型: 慢性肾小球肾炎 20 例,糖尿病肾病 9 例,高血压肾病 7 例,其他 4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透析过程中按照透析护理常规实施护理,内容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不实施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干预,持续3个

月,具体措施如下:

1.2.1 透析前运动 患者进入血透室行血液透析前,指导其进行 10 -15 min 的热身操,步骤和方法如下: ( 1) 两手叉腰,两脚与肩宽站立,脖子前后左右做下压运动,各5次,然后脖子向左、向右绕圈,各5次。( 2) 两手叉腰,自然站立,手与腰部一起做扭腰画圈运动,各5圈。( 3) 双脚并拢直立,手掌交叉互扣,掌心向两脚背躬身下压,两腿绷直,重复做10 组。( 4) 左侧压腿躬身,左脚尖踮起半蹲,左手置于左膝盖部,右侧腿伸直,右手置于右腿膝盖处下压,完成后换右腿同法操作,各10次。( 5) 站立挺直腰背,两手臂侧平伸与肩同高,两腿交替进行高抬腿活动,各20次。( 6) 原地踏步运动 1 min。( 7) 站立位,两手向前平伸握拳,做扩胸运动 20 次。( 8) 前后踢腿各20次。

1.2.2 透析中运动 选择经测试合适阻力的宽弹力绷带,一端制作成松紧适宜的环形缠绕于患者脚踝处,另一端固定于床尾护栏。上机后,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行下肢直腿抬高30°-60°,维持 3- 5 s 然后放松; 膝关节屈曲至最大幅度,维持 3-5 s; 将膝关节从屈曲位伸直至最大幅度,维持 3 -5 s; 每分钟每组最少做20次,持续 3 min,间隔 15 min 进行 1 次,直至血液透析结束。运动强度以弹力绷带被拉直,患者能耐受为宜,若运动过程中患者感觉不适应立即停止,时间由责任护士监督执行。

1.2.3透析后运动 透析结束后,指导患者行拍打、按摩、屈伸双下肢,旋转脚踝,抖动大腿内、前、后侧和小腿后侧等下肢放松运动,以及臀、腹、侧腰部颤抖放松运动,时间 5 -10 min,强度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决定。

1.2.4透析间期运动 透析间期指导患者每日遵照上述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步骤和方法进行运动,每日 1 次,期间责任护士通过电话、短信、微信或 QQ 方式对患者回访,检查并督促其完成每日运动计划。

1.3效果观察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 3 个月时尿素清除指数( Kt /V) 、尿素下降率( URR) 、残余肾功能( RRF) 、血压状况。( 1) Kt /V[4]: K 是指有效尿素清除率,t 是指有效透析时间,Kt 是指一定时间内尿素的清除量,V 是指尿素容积分布。Kt /V = — In( R-0.008t - UF/W) ,其中 R 为透析前后血尿素氮的比值,UF 为每次透析超滤量( L) ,W 为透析后体重。( 2)URR = 100 × ( 1 - Ct /C0 ) ,其中 Ct 是透析后尿素氮,C0 是透析前尿素氮。( 3) RRF( ml /min) = ( 残余肾肾尿素清除率 +残余肾肾肌酐清除率) /2。肾肌酐清除率( ml /min) = ( 尿肌酐/血清肌酐) × 24 h 尿量/1440,肾尿素清除率( ml /min) =( 尿尿素/血清尿素) × 24 h 尿量/1440。( 4) 血压。采用同一电子血压器于干预前和干预满 3 个月的第 1 次进行血液透析时测量患者肱动脉血压,记录透析前静息30 min、透析1,2,3 h 和透析结束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满 3 个月时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5.0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 t 或 t’检验以及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 α = 0.05

2 结 果

  1. 1 两组患者干预 3 个月时 Kt /V,GFR,URR 比较( 表 1)

表 1 两组患者干预 3 个月时 Kt /V,GFR,URR 比较( x ± s)

5f5f0ffedb9f8_html_5cde46dadd9e172b.png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满3 个月时血压水平比较( 表2)

表 2 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满 3 个月时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 mmHg,x ± s)

5f5f0ffedb9f8_html_e74f6aff2a0c0943.png

注: 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满 3 个月时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3 讨 论

3.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现况分析 血液透析可延长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大多数患者受到传统观念、缺乏疾病的正确认知、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血液透析中、血液透析超滤后乏力等因素影响,长期不进行运动锻炼或仅有少量的运动,尤其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大多卧床少动,因此全身血液循环尤其是下肢血液循环减慢,严重影响血液透析效果,同时增加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概率。相关调查显示[5],血液透析患者体力活动处于较低水平并呈下降趋势,82.20% 的血液透析患者未建立规律运动行为。文献报道[6],运动锻炼不仅能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身体条件和活动能力,还能有效控制血压,提高尿清除率。目前,血液透析患者运动干预受到国内临床医护工作者和广大透析患者的重视并已得到推广应用,但透析过程中的运动干预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据国外研究报道[7],透析治疗过程中运动训练能有效、安全地提高血液透析效果,改善心血管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3.2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运动干预对患者的影响Kt /V,URR 是血液透析充分性的重要测量指标,RRF 是影响透析充分性的独立因素,透析充分性是影响透析患者临床状况的重要因素,Kt /V 目标值设定为 1. 3 ml /min,Kt /V < 1. 3ml /min 为透析不充分,Kt /V≥1. 3 ml /min 为透析充分[4]。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流量是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因素之一,血流量低于 200 ml /min 将影响毒素的清除[8]。本研究观察组在透析过程中采用的弹力绷带双下肢运动是一种抗阻力运动方式,当双下肢直腿抬高、膝关节屈曲伸直等运动时,可使下肢收缩的肌肉将静脉血挤向心脏,回心血流加速; 同时促进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多,全身血液循环加速,加快、增加细胞、组织内各种溶质的转运速度及进入血液循环的量,使大量代谢产物和毒素通过透析液被带出体外,提高透析清除率,提升透析充分性。同时骨骼肌机械性感受器受到双下肢运动的刺激,刺激肌肉牵张受体,出现运动升压反射[9]。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干预 3个月后,观察组 Kt /V,RRF,URR 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表明血液透析过程中运动干预可以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提升透析效果,改善透析低血压。

参考文献:

[1] 王 慧. 低强度有氧训练联合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

症发生率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 究,2017,14

( 19) : 31 - 33.

[2] Groussard C,Rouchon - Isnard M,Coutard C,et al. Benefi - cial

effects of an intradialytic cycling training program inpatients with

end - stage kidney disease[J]. Appl PhysiolNutr Metab,2015,40

( 6) : 550 - 556.

[3] Bennett PN,Fraser S,Barnard R,et al. Effects of an intradi alytic

resistance training programme on physical function: a prospective

stepped - wedg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6,31( 8) : 1302 - 1309.

[4] 王质刚. 血液净化设备工程与临床[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6: 50 - 58.

[5] 董永欣,时秋英,徐甜甜,等. 血液透析患者运动行为现况调查

及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 5) : 38 - 39.

[6] 黄 柳,黄燕林,李建英,等. 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下肢运动功能及疲乏状况的影响[J]. 广西医学,2015,37( 4) :

476 - 478.

[7] Simo VE,Jimenez AJ,Guzman FM,et al. Benefits of a low intensity

exercise programme duringhaemodialysis sess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J]. Nefrologia,2015,35( 4) : 385 - 394.

[8] 王 莉,彭红云,周 彬,等. 不同动静脉内瘘穿刺间距对维持

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15,

14( 5) : 12 - 14.

[9] Weiss SA,Blumenthal RS,Sharrett AR,et al. Exercise bloodpressure

and future cardiovascular death in asymptomatic indi - viduals[J].

Circulation,2010,121( 19) : 2109 - 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