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大学生学习观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改革开放后大学生学习观研究

申秀秀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 天津 300240

摘要:大学生学习观研究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比研究等方法,深入调查改革开放后大学生学习观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把握大学生学习观的养成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下给予针对性对策和指导,对于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大学生;学习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学习观,并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写”的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正确的学习观的养成,告诉大学生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在不断学习中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探索学生的学习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一、大学生学习观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数次较大的变化。最早始于1952年,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1977年10月份,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第二次招生工作会议形成的“招生工作的意见”,决定从当年起,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恢复统一考试。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化思潮也越来越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观念。近些年“00后”开始步入大学。“00后”大学生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步而成长,与“90后”和“80后”相比,思想具有鲜明的网络时代性,学习行为呈现出新的特征和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对大学生学习观念的重视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

国外关于学习观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心理学领域,侧重于研究中小学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与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关系。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各种因素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及影响力度,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建议。而专门针对大学生学习观的研究甚少。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学界对学习观的研究较为零散。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中小学领域,研究大学生学习行为的论文相对较少,专门针对改革开放以后的大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则寥寥无几。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观的内涵;(2)学习观的分类;(3)影响学习观的因素;(4)学生在具体学科中的学习观;(5)良好的学习观和不良学习观的表现;(6)培养良好学习观的对策。

当前大学生学习观研究存在的问题:(1)缺乏针对性和重视度。目前关于学习观的研究多针对于小学和中学学生,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研究寥寥无几,对大学生开展学习观的教育缺乏重视度,研究力度和深度不够。(2)方法论不统一。虽然目前的研究对学习观的内涵、类型、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索,但各种观点之间存在矛盾。(3)理论研究薄弱。学习观的研究涉及到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内容十分复杂。然而目前的研究多从宏观上进行泛泛论证,缺乏深入系统的论证,数据支撑不足。(4)缺乏纵向研究。尽管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观不同,但是没有进行深入纵向对比,没有进行学习和借鉴,学习观没有得到丰富。

二、大学生学习观研究基本思路

1.横向研究大学生的学习观

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关注点、学习态度等方面分别对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展开研究,分析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行为特征。

2.纵向比较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学习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不同阶段的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很大不同。通过纵向比较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关注点、学习态度,了解不同时代大学生学习观的异同和特点,深入分析大学生学习观影响因素,把握影响学习观产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并深入分析各个因素在大学生学习行为产生的过程中发挥的影响作用,能够为当代大学生学习观的养成提供有益指导。

3.探索大学生的学习观规律,提出可行性对策

通过对大学生学习观的纵横研究,发现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观的不同,分析形成不同学习观的原因,探索学习观的养成规律,预测影响当代大学生学习观的重要因素。再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观的系列重要思想,将大量存在的客观实际升华为精炼的理论,提出可行性对策,为高校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

三、大学生学习观研究总体框架

1.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及对比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在自己的大学生涯中的学习动机,分析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纵向对比,探索学习动机变化规律。

2.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目的研究及对比

深入分析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目的状态及异同,分析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目的与经济建设、社会风气、国家发展等因素的关系。最终得出影响大学生学习目的的主要因素,并观察影响因素与学习目的之间的关联程度。

3.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关注点研究及对比

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个别座谈等方法调查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关注点。重点分析个人与集体、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团、专业课与公共课等方面学生关注点。横向对比分析得出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关注重点。

4.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态度研究及对比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学习态度不端正的情况普遍存在。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表现出明显的应试倾向。在学习过程中被迫的去接受知识,缺乏热情、主动性以及创新型。分析对比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态度差异,找出能够提高促进大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

5.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观影响因素研究及对比

通过对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观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把握影响学习观产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并深入分析各个因素在大学生学习行为产生的过程中发挥的影响作用。最终得出影响当代大学生学习观的重点因素并据此提出建设性参考意见。

四、大学生学习观研究价值分析

通过对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观念的状态、影响因素和对策的研究,探索出大学生学习观的客观规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借鉴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深入调查改革开放后大学生学习观的实际情况,把握大学生学习观的养成规律和影响因素,剖析影响学生观养成的因素,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下给予针对性对策和指导,对于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良好的学习观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改革开放以来,相邻地域大学生的学习观在地域上具有相近之处。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学习观呈现不同特点。通过研究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关注点、学习态度,深入分析大学生学习观影响因素,把握影响学习观产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并深入分析各个因素在大学生学习行为产生的过程中发挥的影响作用,发现规律,为当代大学生学习观的养成提供有益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侧记[N].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9日04版.

作者简介:申秀秀(1987—),女,汉,河北邯郸涉县,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