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心理预防教育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心理预防教育对策研究

薛飞 吴红霞

河北省监狱管理局冀东分局 063000

摘要: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性格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做出出格的事。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不仅扰乱社会和谐稳定,也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与损失。因此,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要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做出清醒的认识,以便于对症下药。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心理预防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心里预防教育、研究对策

随着青少年犯罪数量的不断上升以及犯罪性质的逐渐严重,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青少年的心理正在逐渐发育成熟,他们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但是,当今很多社会现象良莠不齐,很容易给青少年带来不好的影响。再加上青少年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很容易积攒压力,因此就会出现行为和心理上的冲突。为了维护社会良好地运转,给青少年良好的成长空间,研究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彻底了解,及时预防,才能让年轻人们健康地成长。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认知特点

青少年还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他们的认知充满了主观性和片面性。此时的他们很容易被外界所左右,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在心里埋下犯罪的种子。再加上教师和家长的监管不当,导致他们被社会风气或影视游戏等影响,进而形成错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人生就是要及时行乐、暴力美学等等。除此之外,他们对法制意识的认知也很淡薄。对他们来说,无知者无畏,因此他们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带来了什么伤害,也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触犯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这种认知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犯罪行为。

2、情感特点

人们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受到情感支配的,正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更是如此。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很多事情都喜欢由着性子来。因此,那些消极的情绪就会对他们的活动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是情绪不稳定,反复无常。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大多很迅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有时甚至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其次是情绪容易激烈。青少年的情绪很极端,无论是高兴还是生气,都会出现很极端的表情和动作。最后是道德情绪的缺失。青少年犯罪不考虑道德准则,缺少同情心和责任心,总是喜欢将自己放在优先的位置。

3、动机特点

人们的行为都是由动机驱使的,青少年犯罪更是如此。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也不会具备犯罪的想法和执行力。一般来说,青少年的犯罪动机比较单一,主要具备以下几点。一是金钱,为了满足青少年自身的虚荣心或物质方面的欲望,他们会为了钱财去做一些犯罪的事。二是报复性行为,青少年很容易“记仇”,他们会为了给自己解气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报复性行为。三是性行为,青少年正处在自身生理生长发育成熟的阶段,很容易对异性产生幻想,再加上网络色情信息良莠不齐,因此青少年很容易产生性冲动。四是讲义气,青少年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分不清真正的友情,于是很容易将“为兄弟出头”等行为看成是讲义气、讲友情的行为。五是嫉妒心理,嫉妒心也是诱导青少年犯罪的动机之一,学习成绩、资金状况、感情等方面都容易出现嫉妒他人的现象,如果心术不正,很容易诱发成犯罪。六是心理变态。这种情况家长和教师有必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正确引导。

4、行为特点

青少年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一是复制性,他们很容易模仿他人,模仿自认为好的事情,但是显然他们还没有完美分辨好坏的能力。二是重复性,他们在进行过一次犯罪后,很容易在诱惑下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犯罪,自我管理的意识十分薄弱。三是极端性,青少年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占据头脑,做事情不考虑后果,行为十分极端,以至于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教育对策

1、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家长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仅肩负着监管青少年的责任,还肩负着引导的任务。但是根据调查,很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都与家庭、父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青少年模仿的第一任对象就是父母,心里最深的形象也是父母。如果家庭关系不和谐,就会给青少年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种不良影响最终会转化成负面情绪。因此,父母应该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以身作则,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也要及时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及时沟通,不要给孩子们太大压力,以此来遏制住青少年的犯罪苗头。

2、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地方,青少年在校园中的生活时间比在家里还要长,是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地方,很多青少年犯罪的起因就是在学校中产生了心理问题。因此,学校的教育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消灭校园霸凌、待遇不公平等容易让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现象;其次,多多开展群体活动,引导青少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后,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这样就不会轻易放纵自己,以免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3、重视青少年心理发展引导

很多时候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因为心理问题的存在,他们没有对事物正确的认识,也缺乏正常的情绪管理手段。因此,学校要与家长联合对青少年的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要了解青少年当前的心理状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帮助;其次要尊重青少年,理解他们当前的困惑和缺陷,并对其传达正确的想法和价值观;最后要提升青少年的心理认知,具体可以选择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和教师分享当前的心理问题,并得到专业的指导。

4、净化学校周边校园环境

社会环境直接决定了青少年成长的方向。青少年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蛊惑,以至于迷失自己,做出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情。因此,学校首先要净化周边的环境,各种不良商贩、歌舞厅、网吧、游戏厅等最好不要出现在学校周围,要为青少年提供安静、积极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除此之外,政府也要加大管理力度,大力整改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事物,消灭如淫秽物品、毒品、不良游戏等事物。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拨出一部分资金,多多建立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活动的场所,如少年宫、文化公园、特色活动中心等。

5、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力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很多时候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并不是由于心理原因,而是因为法治教育的缺失。他们对法治只有模糊的概念,并没有具体的概念,比如敲诈勒索、偷窃等都是犯罪行为。因此,学校要开展相关法律课堂,通过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来让学生们学习到最正规、最基础的法制知识。同时,教师也要让他们意识到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时刻为他们敲响警钟,让他们在学习法律的同时敬畏法律,以免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理状态下触犯法律。

总而言之,就当前的情势来看,加强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研究和预防教育十分重要。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青少年们接触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家长和教师要确认孩子们是否具备面对外界心理承受能力,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走进他们的内心,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加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以免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关注青少年的犯罪情况,宣传积极正能量的事物,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罗黎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心理预防教育对策研究[J];才智;2018年19期

  2. 颜宏宇;浅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律意识培养[J];祖国;2017年07期

  3. 陆良民;青少年犯罪动因及学校德育[J];山东教育科研;1994年01期

  4. 张晏华;新时期青少年不良行为的表现、成因和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