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孙佳佳

湖南省长沙市知源高级中学 4101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新课程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完善,最新提出的理念“核心素养”与国际教育理念对接,明确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方向和培育学生的任务。高中地理不仅仅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需完成的一门科目,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培育“四有新人”的一个重要学科,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以新课标为导向合理安排教学,以新课标为精神指导解决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思维,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问题

引言:高中地理是教育部制定的高中生素质教育必修科目之一。 一个良好的教学理念可以贯穿到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带领学生认识更多的地理景观和特殊地貌,引领学生对地理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思考和对相关地理规律进行探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学会综合思考分析地理存在;养成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

一、新课标的要求

2018年新课标吸取和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经验,确立了“核心素养”,地理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掌握基础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强化核心素养成为地理教学的必需。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新课标的要求,笔者在此从一个青年教师的视角提出一些感悟和领会。从教学的多个环节去分析如何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培育四有现代化的接班人。

二、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笔者在高中教学实践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对已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领悟如下:我们现行课堂教育应该汲取传统填鸭式教学的优势,同时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着重对地理事物有目的观察和启示学生分析影响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相关因素。把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出来。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课堂外活动的安排多角度渗透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实现教学突破,具体有如下反思总结:

(一)制定恰当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注意事实性知识的目标制定,地理名称,地理景观的分布及分布规律,地理事物的概念,地理特征和成因。程序性知识地理实验操作步骤,计算的步骤。制定教学目标有层次,第一层次的目标是掌握基础知识;第二层次的目标是理解原理和规律的成因;第三层次的目标是学会运用原理和规律解决问题;第四层次的目标是学会迁移知识,综合运用所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以问题式提问促进课堂学生思考,同时课堂设计要围绕目标合理设计,分清教学目标的重点层次,合理设计,一方面合理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增加课堂的梯度和深度。注重教学环节,以及环节的落实与安排。

(三)巧妙设计提问问题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关键,科学、规范的进行问题设计,可以使提问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首先对地理教材与地理改革内容有清晰的了解,设计三维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作为提问设计的主要依据。其次设置提问题目需要考虑学科素养的体现,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的链接性。例如,在进行《地球表面形态》内容教学时,教师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常见的地表形态有那些?地表形态的不同会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引出学生思考启迪思考继续提问,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与外力对地表的影响有那些,效果有什么不同?巧妙设计提问引领学生思考。

  1. 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但其实课堂真正的主题是学生,因此在知识难易处理和课堂的环节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整个课堂要以学生积极参与和学生主导为思路,设计环节和流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发现知识,梳理知识,给出导向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目前教育方式也日趋多样。在课堂中多使用有趣的媒体资料完成有关知识的学习,变被动课堂为主动课堂。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节省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时机去自主学习和思考,也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全面的知识,对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型人才具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教师在讲授世界地理有关知识时,首先要让学生对世界地图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形特点等做一定的解释,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绘画的知识在电脑上做出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模型以及地形特点,让学生能够在多媒体上直观的看到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性。

  1. 积极参与课外实践和研学

教师为了完成授业,除了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外,还可以多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在讲授《工业的区位选择》时,可以组织学生去一些可参观的工业区实践。把书本上的内容和实际所见所得结合起来,让学生去观察体会领悟理解。通过实践,学生不仅会加深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还会尝试迁移知识,更大程度的保证了地理教学的效果。

地理知识往往是抽象的,没办法在课堂上具体化,这就需要学生亲身体会才能对知识有具体的认知。如何开展研学,去哪里研学,首先要认真选择与高中地理联系密切的目的地,让研和学巧妙地统一。在湘江河畔有许多提供给学生研学的目的地,橘子洲头,岳麓山,星沙重工,高新区,长沙县特色农业等。其次制定合理的研学主题和计划,提前让学生做足准备,选择合适的时间促成活动的实现。

结语:综上所述,以新课标为导向,认真践行新课标的精神到相应的教学活动中。紧跟课改理念,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入多样化教学方式和多元评价机制,我想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冉勤文.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存阅刊,2018(2):91.

[2]张家炳.对症下药多措并举———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下),2018(3):64-65.

[3]王安邦.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方法研究[J]. 创新教育,20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