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帕肽与阿仑膦酸盐对比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2
/ 2

特立帕肽与阿仑膦酸盐对比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分析

袁杰 向湘松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手外科 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骨质疏松症治疗期间采用特立帕肽与阿仑膦酸盐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共计56例,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将所选对象依照治疗措施差异性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落实阿仑膦酸盐、特立帕肽药物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腰椎骨密度变化情况表示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数值对比差异为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症治疗期间采用特立帕肽与阿仑膦酸盐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对比治疗效果特立帕肽具有一定的优势,对改善患者腰椎骨密度具有积极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借鉴价值。

【关键词】特立帕肽;阿仑膦酸盐;骨质疏松症;不良反应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微结构损害、骨量下降所引起患者骨脆性增加以及容易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含股骨疼痛、骨脆性增加等,直接影响着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发群体,大多为老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在于椎体高度异常、肠胃功能紊乱、后凸畸形等,是引起老年患者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临床上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种类比较多,其中使用较多、疗效较为理想的药物为阿伦膦酸盐,在临床应用期间起到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间接抑制骨吸收的效果,但是在临床应用期间的吸收率比较低,需要长期用药,因此患者依从性较差,难以接受。而特立帕肽在临床应用期间能够促进骨形成,目前对于其临床应用效果的文献报道比较少,为此本文展开对照研究,探讨骨质疏松症治疗期间应用特立帕肽、阿仑膦酸盐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所选对象均为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共计56例,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将56例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措施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确保划分后两组患者例数均等。对照组中患者性别比例为男性:女性=12:16例,年龄跨度为41~73岁,平均年龄为(50.16±3.44)岁;于观察组中患者性别比例为男性:女性=13:15例,年龄跨度为42~71岁,平均年龄为(50.01±3.27)岁。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结果为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纳选对象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存在脆性骨折等;CT检查结果表示骨密度绝对性<80mg>3,未见其他骨代谢类疾病,纳选对象于最近6个月以内未服用过对骨代谢影响的药物。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提供不完整;继发性骨质疏松;合并严重脏器病变者;存在内分泌疾病者;患有恶性肿瘤者;对于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以后均给予碳酸钙D片,用药剂量为每天1次,于早餐后口服。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服用阿仑膦酸盐,选用药物为阿仑膦酸钠片,药品厂家选自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无H10980109,用药剂量为每次70mg,每天于空腹状态下用温水送服,在用药后的30分钟以内患者严禁进食、服用其他药物,此外避免躺卧。

观察组以对照组治疗措施为基础应用特立帕肽注射液(Eli Lilly Nederland B.V.;国药准字S20150025),行皮下注射,每天1次,注射剂量为20μg/d,每月需连续注射28天,注射时间一致,进行注射部位的合理选择,可选择大腿外侧、下腹部,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6个月[2]

    1.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采取治疗措施后骨密度水平变化情况,在骨密度检测中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检测,检测时间分别为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检测部位分别为全髋、腰椎以及股骨颈股。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存在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统计处理方式选择SPSS 22.0软件,将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展开t检验;所涉及的计数资料表示为(n、%),展开χ2检验,以P<0.05表示研究结果对比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评估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4.29%,较低于对照组17.86%,但组间数值对比差异不明显,结果为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背痛

头晕

水肿

恶心呕吐

下肢痉挛

发生率

对照组(n=28)

1

1

1

1

1

5(17.86)

观察组(n=28)

1

1

1

1

0

4(14.29)

X2

--

--

--

--

--

0.1324

P值

--

--

--

--

--

0.7160

2.2两组患者骨密度水平对比

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骨密度水平,所得数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采取治疗措施以后观察组患者股骨粗隆、腰椎以及股骨颈股密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骨密度水平对比分析(x±s)

组别

时间

全髋骨密度

股骨颈股

腰椎

对照组(n=28)

治疗前

0.752±0.027

0.737±0.059

0.764±0.016

治疗6个月后

0.761±0.031

0.787±0.029

0.792±0.041

观察组(n=28)

治疗前

0.757±0.024

0.736±0.062

0.766±0.021

治疗6个月后

0.789±0.047

0.814±0.036

0.845±0.027

t/后

--

2.6315

3.0906

5.7128

P/后

--

0.0111

0.0032

0.0000

3 讨论

骨骼在通过骨重建以后能够实现自我更新,骨吸收以及骨形成之间存在的动态平衡能够有效维持人体骨量的稳定状态,骨质疏松症则属于骨重建中生物调节失衡的结果。除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基础药物以外,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所用药物类型比较繁多,包含阿仑膦酸盐、特立帕特等药物也比较常见,分别起到抑制骨吸收以及刺激骨形成的效果,现在已经有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表示,此类药物对提高患者骨密度、降低骨折的风险性具有积极意义,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一线药物[3]

此次研究结果表示,采取治疗措施前,对比两组患者骨密度水平等相关数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采取治疗措施以后,结果表示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数值对比结果表现为P>0.05,分析原因如下:患者在服用阿仑膦酸盐后一般于半小时以内需要避免进食或者仰卧,用温水服药,是因为此类药物对人体胃肠道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患者用药依从性并不理想[8]。据调查研究资料表示,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应用甲状旁腺素具有显著效果,对提高患者腰椎以及股骨颈密度具有积极意义,从而起到改善患者骨质量的效果,具有极高的安全性[4]。特立帕肽作为比较典型的甲状旁腺素在临床应用期间对促进患者骨形成意义重大,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作为代表性药物所存在,在骨质疏松症治疗期间应用此药物对促进骨形成具有积极意义,用药后患者骨密度明显增加,会促进患者骨折风险性明显降低,和其他类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可以同时应用,对增强患者用药安全性意义显著[5]

综上所述,在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中应用特立帕肽、阿仑膦酸盐药物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对比分析药物治疗有效性结果表示特立帕肽更高,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倩,陈云霞,代嘉,等.特立帕肽联合雷洛昔芬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异常的改善效果[J].疑难病杂志,2020,19(3):257-260,265.

[2]白晓丽,赵晓英,王晓洁,等.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骨标志物的影响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2):233-234.

[3]李正,付军.唑来膦酸和特立帕肽对预防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25(7):1002-1005.

[4]孙英飞,褚开伟,李中实.特立帕肽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应用效果及对骨密度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4):406-407.

[5]汪菲菲,边平达,王珏,等.高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对特立帕肽治疗的依从性及用药前后骨密度等指标的变化[J].浙江医学,2019,41(9):951-95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