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计算机法则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计算机法则教学

谢雪开

广东省阳西县织篢镇仓新小学 510000  

摘要:心理学理论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适应小学生思维较简单、理解能力有限等特点,开设课程的目的是教授小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算理算法、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爱好和建立起小学生最为基本的数学思维。现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最为基础的两位数加法的问题为例,深入地研究两位数加法的基本法则和规律,从而以此类推到其余的数学计算法则。

关键词:心理学;计算机法则;教学研讨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新教育改革的深化,计算法则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可塑性较强,抓住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法则教学,最大限度的使计算方法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同时,计算法则的学习对于学生个人魅力的提升以及自我价值的充分发挥起到了关键,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与快捷,然而,现阶段很多家长以及教师对于数学计算法则教学的重视程度较弱,教师对于教学模式不够创新,激发不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阻碍了小学生对于计算法则的学习和掌握,不利于小学生个人数学习能力的提升,个人全面发展得不到完善,与我国对于人才需求的理论相违背,影响我国教育教学事业蓬勃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计算法则教学中渗透心理学理论,更好的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思维。

  1. 学具操作,理解算理

计算算理与法则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不理解算理就不能很好的掌握运用相关法则。小学生心理生理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尚不成熟,对于事物的认知以及理解不够全面深入,数学计算法则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对于新事物的接触,较为陌生理解不够透彻,这就造成了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运算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在进行数学运算法则教学时,不能只注重公式的死记硬背,认为只要牢记公式便可以正确运算,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理的核心内容,抓住算理的本质,学会举一反三,拒绝表面形式化理论教学,做到为学生负责,为教师岗位职责负责。

1、学具操作,建立算理表象

数学是一门内容复杂,逻辑思维清晰的一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以及大脑思维的活跃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不强,在接触较为复杂的科目学习时,会出现知识理解困难,不能消化课堂知识的现象出现,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受到阻滞,从而不利于教学课堂时效性的提高。针对此现象,教师应该重视学具操作对于课堂的重要辅助作用,学具操作就是让学生在感知大量实例的过程中,通过直观感受,建立牢固而清晰的表象,深化对于算理的理解与认知,掌握运算法则的正确运用。例如二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就是“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只有明白这一基本算数理论,学生在进行算数运算时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出现“相同位数不对齐”进行运算的错误发生,合理规范学生的运算法则。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铅笔,一捆铅笔数量是十根,首先摆出12根,紧接着在12根底下在摆出八根,询问学生一共有多少支铅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将2根与8根相加,突出根与跟相加的运算特点,其次在进行捆与捆的相加,让学生明确只有相同位数的数才可以相加,加深学生对于算理的感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掌握了算理的核心内容,才能准确无误的进行数学法则运算,保障数学教学的顺利高效开展。

  1. 联系实际,讲清算理

数学运算法则的学习旨在通过数学算理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将数学思维模式应用范围扩大,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领悟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应注意联系实际,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来说明,使学生体会到法则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必要性,科学进行数学计算法则教学任务的安排。

1、口算引入

口算主要用于简单位数的运算中,在开课之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简单的运算,例如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减运算,温习旧知,为学生进行课堂热身,在完成口算引入后,教师可以像学生提出“12+8”这样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我们应该怎么样计算呢?在数学课堂上创设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为下一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打下知识基础。

2、教学竖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刚才的木棍摆放,强调根与跟相加,捆与捆相加的算数法则,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竖式,询问学生8应该与12的那个位数看齐呢,在同学回答完毕后,教师要及时纠正计算法则的运用,耐心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看8是不是只有一位,那么它就占据了位数中的个位数,我们在来看12,在这两位数中1是十位数,2是个位数,那我们在进行竖式计算时,也要将相同位数的数值进行计算,那么数字8就应该与12看齐,这样的竖式计算结果才是正确的”。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竖式运算法则,对运算进行合理化规范,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基本练习

学习要趁热打铁,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完数学运算法则理论基础后,应及时巩固课堂知识,让学生进行基本运算练习,要带上完整竖式计算过程,在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运算错误,观察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情况,及时修改课堂教学方案,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发展。

  1. 抽象概括

心理学告诉我们,长时间处于直观认知阶段,不利于学生数学创新型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得不到强化,因此学生在数学计算法则学习时,要克服抽象概括这一难题,走出一道例题总结法则的舒适区,不断进行知识的探索,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总结数学学习经验,让学生理解与升华对于知识的认识。例如上述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运算,这时候教师可以创设问题询问学生“三位数加两位数应该如何计算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索,根据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自己推出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

  1. 小结

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计算法则教学创新依旧处于发展阶段,尚不成熟。时代的发展对于事物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冲击力,就像一把双刃剑,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予挑战。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教育创新就显得尤为关键,面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挑战,我们要迎难而上,积极面对,不断进行合理化的改革,深化心理学知识的渗透,使其孕育新的事物,充分发挥作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张力.浅谈当前环境下小学生数学教育学习[J].中国教育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