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培育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

朝落蒙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20

摘要: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未来建设生态文明国家,建设美丽中国都缺不了大学生的参与。因此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时我们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加强培育,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二是学习生态伦理道德三是学习生态法律法规。并且培育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有助于加强社会进步发展更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意识 生态环境意识培育。

新冠肺炎的全国蔓延,给人类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生活行为等各方面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过去的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都跟生态环境日渐恶化有着密切关系。,尽管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病原体、发病症状大不相同、但这些病毒的产生归根到底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当中产生的,都与自然环境不断被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面对卷席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中产生的生态灾难,我们必须严肃的比以往更加深思反思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特别是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尽管在防控疫情的实践过程中,生态问题也收到了高度的关注,但高度的关注未必产生高度的生态意识或行为,因此我们应该重点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为了未来避免再次发生蔓延全球的灾难,我们应该培育未来社会接班人的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因为未来建设生态文明也好建设美丽中国也好,大学生是主力军。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指导的,因此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必然也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理论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一,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一方面,人是自然界长期产物,依靠自然界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着物质条件,没有自然界的存在人类就无法生存,人类历史也无法繁荣发展,同时人们的意识对象意识材料等也都来源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精神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自然界。另一方面,人们生产过程中依靠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外在物质条件,但反过来人类在实践活动又反作用于自然界。因此,从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中人类认识到不合理地改造利用自然,不仅破坏自然界,很大程度上也在伤及人类自身,便开始了更为深刻的反省与思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第二实践是联系人与自然的桥梁。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界,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生活需求。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根据自然规律结合人们的主观能动运用,不停的从自然界中索取对自身有价值的,有利于自身的东西。因此,从这理论里人们应该认识到,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想满足自身的需求就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遵循客观规律,人们不能盲目的发挥主管能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学习生态伦理道德

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伦理道德的熏陶。因此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必然也用生态道德为理论基础,在生活中熏陶,影响实践活动。因为生态道德也是提倡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方面,生态道德主体与另一个生态道德主体因为改变自然界形成利益关系或出现矛盾冲突时可以用生态道德,道义的角度来解决。除此之外,生态道德主体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活动损害和侵犯其他生态环境主体的利益时应通过道德舆论反对,谴责来阻止。另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层面来讲,人是高等动物,是有道德思想观念的,而人以外的其他生物是没有道德理念,这一点不难理解。那么在有道德观念的人类与没有道德理念的自然界中间要用生态道德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那只能要求人类对其他生物讲求道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是单向的不可逆的。因此人类的环境行为活动损害和侵犯其他自然界的生物以及损害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时应通过人类的生态道德来约束。从上述两个方面我们就知道,道德关系扩充和发展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这个关系有助于培育大学从生态生道德层面重新审视自我,确立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有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学习生态法律法规

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当中生态法律法规起着保障作用。因此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必须学习有关强制作用的生态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因为生态法律法规中体现着高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关系。从生态法律的保护角度来讲,对自然资源的耗竭,自然系统的健全,有利于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提高和浪费的最小化,污染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之下,法律已经参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因此法律素质在今后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从这个层面来讲,学习生态法律法规不仅是为了用生态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而是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高校对生大学生进行态法律法规教育,有助于在大学生的思想理念里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发展观和权利义务观,养成大学生认真遵守生态法律法规的个人品质,并依据生态法律法规去主张自己的权利,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培育大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有助于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并且可以满足他们追求积极向上的要求,首先,培育生态环境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提升自我的从并培育生态环境意识能够营造出一定的人文氛围,使他们懂得人与自然生物和谐共处的命运共同体。其次,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培育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整个社会的相互依赖关系,并更加懂得相互尊重的重要性,从而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人生境界。

(二)有助于社会进步发展

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环境,资源,生态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因而从这眼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进行生态环境理论的宣传与培育,具体说,是要通过开展生态环境方面的理论教育,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态理论指导思想、生态伦理道德、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教育,从而促进他们的生态环境认知的科学合理化,这样使他们能够发自内心的担负起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宜居建设,以及建设美丽中国填砖加瓦的重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这以群体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他们担任者重要角色,因此培育大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李赟.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与结合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

温远光·世界生态教育趋势与中国生态教育理念[J].高教论坛,2004

范梦.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

作者单位信息: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省,呼和浩特市,邮编010020

作者简介朝落蒙1992年11月09日,女,蒙古族,籍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