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讨

王大江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目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但是,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简单地使用数字化技术就能够实现技术革新,该项工作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经营理念和生产方式等多个环节全方位建设,形成系统的数字化发展思维模式,让企业基于数字化发展理念运行,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鉴于此,本文就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思维模式;架构

1.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

对于企业而言,其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当前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才能够有效提升对各种市场资源的应用效率,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减少资源浪费,更加全面地应用外部资源,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进而实现企业的高效协同。同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也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各个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效率。在当前互联网+技术日益深化的情况下,很多技术手段不断优化完善,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另一方面也让很多消费者形成了新的互联网消费观念,而企业想要得到发展,自然需要对接当前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然后有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来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性,促进传统企业的转型发展。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要依托大数据信息来全面评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断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搜集各种市场信息,形成良性的支持内容,为完善企业的经营理念提供必要的支撑,帮助企业打通自身业务以及技术壁垒。可见,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情况下,企业需要转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基于新技术、新管理和新模式来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2.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与关键

2.1产业重塑

产业重塑是指旧产业体系向新产业体系转型。旧产业体系内部的企业都是孤立的,一些大型企业做涵盖行业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都是企业的竞争对手;小企业做行业的全价值链的螺丝钉,从研发、设计、生产、售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产业是按照产业链横向来划分,是企业在粗放经济时代的特征。而传统工业时代的未来将全部专业化,新产业体系是按纵向划分发展的。这种逻辑一旦发生变化,每个小企业都在做专业化的内容,就会发现产业之间的协同价值,企业之间更多的不是竞争关系是协作关系,而这种协作需要有数字化、互联网化来帮助。所以产业由封闭式、各自为政式的产业,向开放式的产业转型;大企业从全产业链向平台化转型,小企业从小而全向专业化转型。

2.2企业重塑

企业的重塑需要旧企业范式向新企业范式转型。由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经济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经济转型;由满足功能要求的设计向以文化艺术创意做设计;由封闭式应用开发向开放式迭代开发转型;由大规模制造向智能制造及云制造转型;由广告式品牌推广向线上线下全渠道品牌推广转型;由线下销售网络向工业电商转型;由科层制度计划管理向智慧管理转型;由有限产业供应链向全球协同智能供应链转型。

2.3管理重塑

管理的重塑需要旧企业组织向新企业组织转型。由金字塔式组织向扁平化组织转型;由产品主导向客户主导转型(现在很多企业主张以客户为导向,实际整个组织的形态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由流程型向用户零距离转型;由集约化向小前端转型;由直线职能型向内部创业化转型;由封闭式向外部孵化器转型;由分工型向分布型转型;由中心化向多中心化转型;由集团管控向平台赋能转型(但现在很多企业,实际上没有赋能平台,很多大央企总部只有一二百人只能管控无法赋能)。

2.4技术重塑

技术重塑由旧技术体系向新技术体系转型。旧技术体系的步骤是先做调研、再做规划,再做概念设计,然后是开发设计、产品验证、产品交付、产品试销、批量生产。但往往从调研到生产再到销售需要几年的时间,产品调研结果和市场需求已经不匹配。未来,企业需要打造一套新的数字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做到用户交互,创意方案化、研发仿真化、用户体验化、产品迭代化、机理模型化、模型算法化、算法代码化、代码软件化,缩短从调研到销售的时间。

2.5IT重塑

IT重塑从企业信息化系统到工业互联网平台。由本地化系统向云生化系统转型;由系统数据向原始数据转型;由本地化模型向云化模型转型;由一体化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转型;由数据的可视化、可描述,可诊断向数据的可预测、可决策、可优化转型;由局部优化向全局优化转型;由一次性授权购买向订阅机制转型;由IT-OT互相割裂向OT技术IT化转型;企业信息化由基于流程向基于场景转型,由基于企业模块向基于产业平台转型。

3.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

3.1加快企业数字化人才培养

目前,企业中熟悉数字经济的人才少,能够承担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人才更少,且来源渠道不足。要在数字人才培养、使用、引进、配置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目前数字化转型人才支持不足的问题。一是设立激励机制引进人、留住人、用好人;二是扩大数字化转型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培养更多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三是采取校企联合办班的方式,加强企业现有人员的再培训;四是利用人才项目组成数字化转型专家服务团;五是发挥国家和地方数字经济研究院等智库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联合攻关、开展前瞻性研究方面的作用。

3.2强化企业数字化平台构建

一是加快实施企业“上云”战略。企业通过核心业务系统上云,可以打通信息孤岛,促进资源、数据的集成共享,大幅提升企业综合效益。为此,企业要积极建设云服务产业体系和云服务技术中心;二是加强数据互通和共享。加快发展跨领域的数据互通、资源协同、平台互联及业务互认,增强企业自身的数据收集、分析及安防能力;三是构建互联网良性生态。加快研究制定企业互联战略与规划,积极引导企业与设备和原材料供应商、平台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协同合作,构建支持工业互联网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

3.3保障企业核心数据的产权

一是进一步理解数据背后的逻辑,将连接企业与用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接触点”转变为“信任点”。真正成功的企业善于将用户数据访问和使用的过程,公平善意地转化为向用户提供个性化便利的过程。二是要从过去被动使用数据转变为主动治理数据。如何从庞杂的数据中清洗筛选出准确有效的信息,是数据治理的重点,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三是打通企业各个环节的留存数据,促进业务数据在企业各个环节的快速流动。以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物资流,更好地促进企业业务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并不仅仅是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身生产经营技术的革新,更是经营理念的革新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和优化。也正因为如此,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形成完善的数字化认知理念,从经营管理层面和产品生产研发等各个方面全面提升数字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真正实现数字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刚.数字化转型构筑建筑企业数字竞争力[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14):44-49.

[2]吴胜龙.企业数字化智慧经营之路探索[J].能源,2020(07):94-96.

[3]尹金,张原.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及实践[J].中外企业家,2020(04):94-95.

[4]陈沛,彭昭朕,孙健.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及实践[J].管理会计研究,2019,2(01):73-81+88.

[5]郑卫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基于acatech工业4.0成熟度指数[J].科技与经济,2018,31(04):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