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9
/ 2

高中体育教学之我见

刘英

四川省荣县中学校 四川自贡 643000

摘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一直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但是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体育课往往得不到足够是重视。然而体育课承担着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高中是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阶段,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适当缓解学习压力、调解心情、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体育 课堂教学 策略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快乐地运动,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以及身体特点方面入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综合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兴趣不高,尤其是女生更害怕体育课,加之受传统观念所影响,教师要么让学生自由活动,要么单纯讲解理论知识,学生更没有参与兴趣。学生无法积极参与,课程目标也就难以落实。结合高中生实际情况,学生之所以对体育没有兴趣,一是没有正确认识体育对自身的发展作用,只把体育运动当作课余活动参与;二是受课堂模式所束缚,运动中较为被动。结合影响学生运动兴趣的因素,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运动对自身的发展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示NBA、CBA、奥运会等资料和运动员的成长历程,以此感染学生,尤其要多引导学生了解一些运动员的成长和成功经历,为学生树立榜样。其次,要注重结合体育运动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辩论、讨论等形式正确认识体育运动对自身的发展作用。最后,要注重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尤其要注重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运动的快乐。

二、精心设计训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在以前的体育课上,教师为了让学生们能完成达标项目,就会把体育课上成身体素质课,把学生们当成专业的运动员训练。比如为了考1000米,就要学生拼命的绕操场跑,跑了一圈又一圈,跑得学生们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埋怨不已,乐趣全无,这样又怎能让他们喜欢上体育课呢?因此,要想让学生们爱上体育课,我们必须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各项练习,把枯燥的运动变得有趣,把单纯的训练变得形式多样,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例如:单纯的素质练习非常枯燥,我们可以采用游戏、竞赛以及变换环境、器械等方式进行,这样效果就会完全不同了。在1000米跑训练时,我给他们设置了游戏环节,让他们每8个人一组,模仿网络游戏穿越火线的形式,在竞技中完成1000米跑。虽然他们手上没有拿着枪,但是给了他们一个情境,他们在跑的过程中,就显得特别的兴奋。还有一些男生,还故意制造一些小障碍,让他们的1000米跑,变得更加有挑战性。当然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也要根据学生们本身身体素质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或降低要求。在练习当中,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达到要求,他们就会对练习失去兴趣。在此时,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提高或降低要求,才能使所有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才能提高他们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高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时常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些教学模式,应当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课堂的教学任务,天气等原因都是改变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追求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追求学会到追求水平的提高。   例如,要让学生了解如何跑得更快、打球更迅捷,应懂得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最合理的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除此之外,教师的示范同等重要,课本之上的知识,往往比较模糊,让学生不解其意,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之上对学生进行动作的示范十分的重要。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得整个体育课堂,学生处于一种享受的心态。    

四、针对高中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注重高中体育教学分层   想要从整体上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发展自我,得到进步。但是,一个班级里有几十名学生,大家的身体素质以及擅长领域都不同,所以就会有较大的差异。差异的存在无可避免,我们也无法消除这些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采用分层策略来开展教学。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也会随之提升。分层教学可以从多方面着手,比如,对于教学目标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运动能力的高低来制定不同水平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策略而言,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开展教学;对于训练方式而言,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受到不同强度的训练。以跳远这项运动为例,笔者在开展教学之前对学生的运动水平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且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能力组(运动水平较高的学生,具有较大的潜能)、提高组(运动水平中等的学生,需要强化体育基础训练)、一般组(运动水平较差,运动积极性较低的学生)。对于能力组的学生来说,笔者会让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少讲多练,给予他们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对于提高组的学生来说,笔者会给他们进行精细的讲解,让他们了解跳远运动的相关技巧,并组织他们进行适当强度的训练。而对于一般组的学生来说,笔者在对他们进行教学时主要以激发体育运动兴趣为主,将要求放低,引导他们多体会技术动作,争取在训练过程中熟能生巧,掌握基本技能。

总之,体育课程教学跟文化课程的教学一样,都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正确认识课程,以专业的角度看待教学,打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一种全新的精神风貌以及教学氛围面对学生,面对整个体育的教学,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开展体育活动,调动起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