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机电设备安装技术人才培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3
/ 2

基于信息技术的机电设备安装技术人才培养探讨

梁前进

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 537000

摘 要:信息技术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从传统的机电设备安装工艺到信息化的现代机电设备安装技术提升,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课程教学,是为将要进行机电设备安装工作的学生服务,提高这方面的操作技能, 那么在中职学校里,首先要依托学校的大环境,利用现有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打造出“专业教学品牌,建立机电设备的教研团队、开发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列教材,采用重实践教学,以技能竞赛促教法等教学手段,培养适合行业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人才培养 机电安装

引 言: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技术应用到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教学活动,已经形成趋势化。中职机电设备安装技术专业的学生要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课,掌握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技术设计方法、懂得安装工艺和要求,通过校内外实训、实习,熟练安装施工方法和技巧。因此作为中职教学,既要有实训实习用的硬件设备,又要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实用型、技能型的技术人才。

一、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发展现状

机电设备安装从广义来讲,涵盖了各行各业的机械和电气设备,涉及面广,通用性强。它包括工业和民用、公用等建筑的设备安装场合,如机械设备、工业自动化流水线设备、建筑机械设备安装,消防设备、电梯设备、锅炉管道设备、环保设备安装工程等。每个工程从设备规划、采购开始,装车运输和搬运、就位和安装、调试、试验、竣工验收等环节,直到满足生产要求、交付客户正常生产为止。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涉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工艺,需要不断修正、试验和优化。对于大型机电设备工程需要采用吊车吊装和装配,技术工艺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专业设备,辅助完成安装工作。所以中职学校培养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必须同步提升,学校对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也要适应这些时代变化。机电设备安装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国家需要大量的安装施工人员,培养更多的合格技能人才是中职学校的出路之一。

二、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技术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建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技术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造就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根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依据《机电设备安装规范》中的知识结构体系安排教学内容,要突出素质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的教学培养,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协同发展原则。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必须达到素质结构要求、能力结构要求和知识结构要求这三个标准。其中素质结构要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艺术力,沟通和表达能力较好,良好的人际关系,意志坚强,做事有恒心,对新环境适应性好,对待项目工程具备质量意识,标准规范意识、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毅力,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善于学习和进步;再来谈一下能力结构要求,首先就是项目设计能力强,实习电气工程图纸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中英文资料收集、文献检索的能力;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具有较强的开拓和敬业精神,了解本行业的最新知识和技术,具有创新和科研能力,有队协作精神、与人友好,热爱生活,工作热情,不怕吃苦,有拼搏精神;第三就是知识结构要求,主要是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律与法规、文史等基础内容,掌握本专业所需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技术、电工仪表等基础知识,电工符号及识图、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技术、机电设备安装工艺学,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电梯安装与维护保养等主要专业课程。

三、师资团队的建设

如何建设好师资团队,关键在于要从实际出发,充分了解人员结构,比如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业机构、技能水平高低,理论知识结构等方面,然后针对具体情况,提升整体教师的业务水平,让各部分结构趋于合理。另外是树立目标和方向,目标就是建设具有知识面全,操作能力较强的高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发展的方向就是由专业科主任负责专业规划与培训课程开发,培养一批骨干教师,明确一体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开发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以及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实践与企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相结合的师资培养方式,实现校企合作共享共赢的氛围,建设一个具有较强理论教育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团队。比如我们就安排学电气自动化的一位骨干教师到玉林市玉开电器有限公司进行对口企业实践玉林市玉开电器有限公司,主要学习高低压电器开关控制设备、配电柜、电器开关、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机电产品等的制作,并体验到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充实了社会实践经验,大大有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同时也与该企业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一线了解机电设备的生产过程,对接实践岗位,熟悉电气线路安装工、电器检修和配电柜制造工艺,对口实习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企业文化,树立敬业爱岗,热爱劳动的思想,方便扩大就业渠道。

四、硬件设备的整合与充实

机电设备安装技术专业教学需要足够的硬件设施,在我校的电气工程专业科,下辖的主要实训室有电气控制实训室、电电子工艺实训室、家电实训室、制冷与空调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PLC实训室、电机维修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等,设备总价值800多万元,其中的主要设备有亚龙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实训装置六台,三向教育仪器工业机器人基础、技能工作站设备六台,工业机器人焊接、抛光工作站两台等设备,实训条件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各个实训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触摸投影电视屏,这些设施充分支持信息化的教学需要。

五、教学手段及成效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必须要有强大的教师团队作为支撑。2017年,我们机械、电气专业课的骨干教师50人,委托大鹏教育机构,到南宁青专家教授,进行微课制作,提高教师们的微课制作水平,让专业教师自己有能力制作课堂教学需要的微视频、专业课的课件,录制实训教学过程形成教学范例视频,并收集到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使得全校的教师能够共享教育成果,启发教学思路,形成全体教师共同研究教改教研,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中职学校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主要还是侧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为辅,为此我们建立起机电设备安装的场所,比如机电一体化的自动化流水线,模拟工厂现场,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体验到生产流水线的流程,各个环节的控制原理和方法。同时利用流水线的设备,把各个部分的机械拆散,给学生讲解部件的功能,组装方法,组装技巧,组装工艺要求,从基础的使用安装工具,如螺丝刀、内六角扳手、塞尺、剥线钳,还有常用的万用表、兆欧表、教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常用工具和仪表,学会编写PLC 程序,进行组装、调试、试运行,再根据安装的标准和工艺要求,检查、考核学生的操作安装的效果,并进行评分,考核以实操为主要手段。

六、结语

信息化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中职学校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模式,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院校合作,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去除短板,与兄弟学校探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把教学经验和方法,推广到同类型专业的中职学校,形成示范和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 邹林坊.浅析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技术,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 (6)

[2]韩延茹.建筑施工中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模式探索[D].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

1